小學二年紀寒假作文素材範文大全

  作為一名學生想要學好語文的關鍵是寫好作文。而想要寫好作文就必須多做作文素材的積累。下面是小編帶來關於的內容,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小學二年紀寒假作文素材範文1

  有目標才會生存

  一支幾百人的小部隊在瑞士與德國之間的崇山峻嶺間迷路了。給養越來越少,而指揮官發現,在盲目找路的過程中部隊在深山裡越陷越深。士氣低迷自不必說,抱怨、指責的情緒日益高漲,部隊甚至已經開始分裂成幾派,準備按各自認定的方向逃命。指揮官心裡很清楚,內訌和譁變一觸即發,但他仍然一籌莫展。

  一天,他們發現了山腳下有一座房子。但當士兵們走進屋子的時候,他們大失所望——原來這是一間早就無人居住的房子,除了一些破舊的傢俱,一點食物也找不到。突然,一個士兵高興地大叫起來,原來他在破櫃子裡發現了一張發黃的手繪地圖。地圖上畫著一座座山峰,並用拉丁文標了山峰的名稱,只可惜隊伍裡沒有誰學過拉丁文。軍官們傳看了這張地圖之後,一致認定,這就是這個地區的地形圖。所有的人都看到了希望,各種紛爭頓時平息,士氣為之一振。

  指揮官拿著這張地圖想帶領部隊走出死亡之谷。但讓他苦惱的是,這張地圖太過簡略,比例尺很不精確,有時沿著地圖指引的方向行軍,發現前面無路可走。但畢竟有勝於無。他們一邊看地形,一邊猜地圖,兩天之後,指揮官發現眼前是一大片平原,遠處隱約可見幾座村莊。

  指揮官一直珍藏著這張救了他一命的地圖。幾年以後,他拿出這張地圖,向自己的一個朋友講述那段“出埃及記”的經歷。這位朋友拿著這張地圖認真地看了起來,指揮官才想起來,他的這位朋友是懂拉丁文的。這位朋友仔細看完地圖,搖搖頭,意味深長地笑了笑,指著地圖上方的那行字,告訴指揮官,這是一張奧地利南部山區的地圖。指揮官先是愕然,隨後恍然大悟。兩個朋友相視而笑。

  小學二年紀寒假作文素材範文2

  不要讓生活被沙子填滿

  教授站在講臺上,他拿起一盒鵝卵石倒出來放到桌面上,然後拿起一隻瓦罐開啟,瓦罐裡面有一些高爾夫球,他把鵝卵石也放進瓦罐裡,把瓦罐裝滿後讓學生們看,瓦罐已經裝滿了。教授又拿起旁邊放著的一個方框盒子,把裡面的沙子倒入瓦罐,沙子填補了瓦罐的空間,然後他問學生:“這瓦罐是不是滿了?”學生回答:“是的。”

  然後,這位教授製作兩杯咖啡,又向瓦罐裡倒,有效地填補了瓦罐的空間。

  “現在,”教授說:“我要告訴你們,這罐子代表你的生活。高爾夫球是很重要的,代表你們的孩子,你的健康,你的朋友,和你最喜愛的東西,如果你受到嚴重的損失,只要他們仍然存在,你的生活仍然會是圓滿的。這些鵝卵石代表其他的事情,比如你喜歡的工作,你的房子,和你的車。

  沙子代表一切小的事情或小的東西。”

  “如果你的罐子裡只裝滿了沙子!”他繼續說:“那麼還有沒有空間,讓卵石或高爾夫球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呢?如果你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小的東西或小的事情上,那麼你的生活就不會幸福。重要的是你的幸福,你要關心照顧好你的孩子,你也要找出時間和你的伴侶出去吃飯。你還要找出時間來清潔衛生和做家務,高爾夫球是第一位的,代表你的愛人和孩子,設定好優先次序。其餘的只是沙子。”

  一名學生舉起了手,並詢問咖啡代表什麼?

  教授笑了,他說:“我很高興你提出這個問題。它只是正好說明,不管你的生活如何忙碌,你總要抽出時間陪你的愛人或朋友出去喝一杯咖啡。”

  是啊,很多時候,我們都被一些像沙子一樣無聊的瑣事所糾纏,我們很少有時間關心我們的家人,更是無暇顧及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我們自己覺得生活是忙不完地忙,甚至很難理出個頭緒,我們竟然連和家人在一起喝咖啡的時間都沒有,這樣的生活對我們還有什麼意義呢?有什麼比我們的家人和他們的快樂與健康對我們來說更重要呢?

  教授的充滿哲理性的這個比喻,給我們一個耐人尋味的啟示,無論你工作有多麼忙,無論你被多少千頭萬緒的瑣事所纏繞,都不要忘記,我們的親人是第一位的,他們的快樂和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千萬不要讓你的生活被沙子填滿。

  小學二年紀寒假作文素材範文3

  聰明的理髮師

  很久以前,有一個智慧大臣請一個理髮師修面。

  理髮師給智慧大臣修到一半時,也許是過分緊張,不小心把智慧大臣眉毛刮掉了。

  唉呀!不得了了,他暗暗叫苦,頓時。驚恐萬分。深知智慧大臣如果怪罪下來,那可有殺頭之罪呀!

  但行走江湖多年的理髮師,深知人之普遍心理:盛讚之下無怒氣消。他情急智生。猛然醒悟!連忙停下剃刀。故意兩眼直愣愣地看著智慧大臣的肚皮,彷彿要把五臟六腑看個透。

  智慧大臣見他這模樣,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於是滿腹迷惑地問道:

  “你不修面,卻光看我的肚皮,這是為什麼呢?”

  理髮師忙解釋說:

  “人們常說,智慧大臣肚裡能撐船。我看大人的肚皮並不大,怎能撐船呢?”

  智慧大臣一聽理髮師這麼說,哈哈大笑:

  “那是說智慧大臣的氣量最大,對一些小事情,都能容忍。從不計較的。”

  理髮師聽到這話,“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聲淚俱下地說:

  “小的該死,方才修面時不小心。將您的眉毛刮掉了!相爺氣量大,請千萬恕罪。”

  智慧大臣一聽啼笑皆非:

  眉毛給刮掉了叫我今後怎麼見人呢?不禁勃然大怒,正要發作。

  但又冷靜一想:自己剛講過智慧大臣氣量最大,怎能為這件小事,給他治罪呢?

  於是,智慧大臣便豁達溫和地說:“無妨,且去把筆拿來,把眉毛畫上就是了。”

  理髮師憑藉自己的機智,在對智慧大臣進行一番直贊之後,然後說出自己的錯誤,成功地躲過了一場殺身之禍。

  讚美是消解別人怨氣的良藥。

  其實。每個人都有弱點,在危機面前懂得利用別人的弱點來為自己贏得機會的人,才是最聰明的人。

  小學二年紀寒假作文素材範文4

  空盒子的智慧

  明朝宣德年間,御史李浚奉皇命來到浙江錢塘縣督理糧儲事宜,然而,當時的錢塘縣官對李浚卻並不買賬,表面上恭恭敬敬,內心裡卻一直想要設計害他。

  一次,縣令尋找到了一個機會,將自己的一個心腹送到李浚的身邊做侍僕。因為李浚毫無“防人之心”,所以這個心腹很快獲得他的信任,並找到機會偷走了李浚的御史官印。當李浚辦公要用印的時候,這才發現印盒裡已經空了。李浚想了又想之後,從一些細碎的蛛絲馬跡中判斷出來這是縣令乾的。

  李浚的部下知道後,便想帶兵去縣官家搜察,李浚當即阻止了,因為光是心裡知道沒用,根本沒有證據。若是興師動眾地去搜察,很可能會使對方在慌亂中扔掉“髒物”,那樣李浚不僅無法取回官印,反而還會將自己逼向死衚衕,因為丟大印可是一件罪很重的失職事件。為了不讓別人看出來自己丟失了官印,李浚只能裝作生病停止處理公事。

  就這樣過了幾天後,李浚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能讓縣官主動把官印送回來,但前提是必須給他搭了一個臺階!主意拿定後的當天晚上,李浚當作大病初癒,精神煥發地邀請把縣令請到家裡來喝酒慶賀。兩人正喝著酒,不知道為什麼李浚家的廚房突然著起了火,李浚連忙從臥室裡取出一個印盒交到縣官的手上說:“代我保管一晚,明早將其送回,此刻我先撲火要緊!”說完不容縣官有什麼推辭的機會,直接跑開救火去了。

  廚房的火其實是李浚自己提早就安排好家僕放的,火勢當然也不會燒得很大,三下五除二就被撲滅了。然而,縣令可就不一樣了,他捧著空盒子回到家,如果原樣送回,那就意味著他把御史大印給弄丟了,那可是關連全家禍福的大罪!左思右想之下,縣令只能把自己命人從李浚身邊偷來的官印重新放回到盒子裡。第二天早早地把印盒送回到李浚家。李浚接過盒子後當場開啟“檢驗”,裡面的大印赫然在目!此時,兩人都心知肚明而又心照不宣地笑了,只不過一個是笑得坦然大度,另一個卻笑得羞愧難擋!

  在遭到他人傷害時,我們如果一味地自恃有理、舉拳相對,結果往往於事無補,不僅糟蹋我們自己的形象,而且還會繼續惡化與對方的關係,把雙方都推入兩難的境地;而不動聲色地給對方一個“空盒子”,在無形中為對方搭一架臺階,則實在是一種玄妙的生活智慧!

  小學二年紀寒假作文素材範文5

  “井水

  看過一則軼聞,說是明朝皇帝朱元璋有一次對幾位大臣進行“警示教育”:若老老實實地當官,守著自己的俸祿過日子,就像守著“一口井”,井水雖不滿溢,但可天天汲取,取之不盡,用之不完;反之,就有被砍頭的危險。

  朱皇帝給大臣們算的這本帳中所蘊含著的“井水”哲理,其實即使現在也並不過時。想來,古往今來因貪贓枉法的芸芸眾生們,總嫌自家“井水”不滿,於是利用職權,不擇手段地謀取不義之財。可是,當他們的“井水”滿得溢位之時,也是自身走毀滅之日。如此,不僅“溢流”出來的金銀財寶自己享受不到,就連不滿的自家“井水”也喪失了。用老百姓的話說,這叫偷雞不著,反而丟了把米。《紅樓夢》中說的“因嫌紗帽小,只把枷來扛”,說的也是這種意思。

  人生的辯證法總是無情的,有得必有失,想得到更多,反而失之更慘。過於貪心的人,不僅享受不到“一口井”給自己帶來的幸福,而且弄不好最終還會把自己的腦袋也賠上了,這確實很不划算。然而,這種不划算的“生意”就是有人幹,古代有之,當今步其後塵者仍並鮮見。?

  面對得失,誰都要反覆計算,權衡取捨,往往這種計算要相伴人的一生。能守住“一口井”,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大智慧。古代有位叫公儀休的官員,就懂得“井水”的哲理,他很喜歡吃魚,於是有人便投其所好,送魚給他。但都被他拒絕了。送魚的人不解,說,您不是很喜歡吃魚嗎?為什麼不收魚呢?公儀休回答,正回為我喜歡吃魚,所以我不能收你送來的魚。因為收了你送來的魚,我就犯了受賄罪,就有可能被撤職,烏紗沒有了,俸祿也就沒有了,我還拿什麼東西買魚呢?看來,這位公儀休,是懂得一點人生的辯證法的,他能守住自家“井水”,“井水”雖少,卻使他有從容取用不盡的買魚錢,從而使自己的日子過得很不錯。?

  古人云:天下之福,莫大於無慾;天下之禍,無大於不知足。把握眼前其實就是珍惜未來,為政清廉其實就是留住幸福。朱元璋的“井水”之說,實質是勸大臣們把賬算對算準了,無疑是至理名言。

  小學二年紀寒假作文素材範文6

  痛苦

  人活著還是痛苦的好。

  痛苦比快樂更普遍的充斥著人生,痛苦比快樂更能體現人生。快樂是短暫的,甚至是虛構的,而痛苦則更為現實和持久地存在著。痛苦更能使人感悟生命,實現生命的價值。

  生命誕生,就意味著痛苦的伴生。小時候痛苦著要長大,長大了痛苦是要成熟,成熟後又痛苦著年輕的拼搏無懼,而老年人則痛苦著傾向於童年,常做出兒童的舉動。生命的慾望,產生痛苦。小慾望產生小痛苦,大欲望產生大痛苦,慾望不止則痛苦不止。而人是有慾望的動物,沒有慾望則人不成其為人。所以人是充滿痛苦的,沒有痛苦的人也就不成其為人。少小離家是痛苦,情場失意是痛苦,功名無望是痛苦,買賣不利是痛苦,知已難遇是痛苦,老來喪子更痛苦。“問君能有幾多苦,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宮絮,梅子黃時雨。就連珍珠也是痛苦圍繞沙粒建造的殿宇。往者尚未諫,來者還要追。彼情可待成追憶,直到今日仍惘然……最終無論是誰,他都不得不承認,人生的所有存在都是痛苦。

  那麼快樂呢?錢鍾書先生的比喻是:快樂在人生裡好比是引誘小孩子吃藥的方糖,更像是跑狗場裡引誘狗賽跑的電兔子。快樂只不過是人生的誘餌而已,它永遠也不會成為人生的主角。我們常說的“永遠快樂”這句話,不但渺茫的不能實現,而且荒謬的不能成立。快樂的絕不會永恆。說永遠快樂就好像說四方的圓形,靜止的動作一樣自相矛盾。要永久就向痛苦裡去找吧。

  但是人生雖然充滿痛苦,卻並不悲觀。正是因為有了這受之不盡的痛苦,人的精神才最大範圍的得以解放。痛苦磨練人的意志,痛苦解放人的心靈,痛苦激發人的生機,痛苦增強人的生命力。而人正是在痛苦以及征服痛苦的戰鬥中,才最高限度的享受了生命。

  人的生命力取決於人所承受的痛苦的份量。生命力強盛的人正是在大痛苦來襲時顯得格外的振作和歡快。英雄氣概就是敢於面對最高痛苦和最高希望。熱愛生命的人會比別人感受到更多的痛苦,同時也感受到了更多的生命之歡歌。因此尼采說:與痛苦對抗是最有趣的事情。  人活一世,誰也不願白走一遭。因此基於休悟生命之意義,實現生命之價值,人活著是痛苦好!

  小學二年紀寒假作文素材範文7

  點亮一盞感恩的燈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盞明亮的燈,因為愛使這盞燈明亮,這是一盞感恩的燈。感恩它是每個人心中都擁有的美德,而每個人心中感恩的燈不一定都能點燃,更不能讓心中的慾念吞煞了這珍貴的美德,我們努力讓感恩的春天降臨人間。

  父母給予了我生命,我感恩,讓我能體會這美妙的世界。老人們每天伴著清晨的陽光高歌漫舞,是那麼快樂。年輕人則邁著匆匆的腳步上班,腳步聲在四周迴響。小孩蹦著跳著去上學,一會兒摸摸這,一會兒碰碰那兒,那般不經意。鳥兒像一位歌唱家在枝頭鳴唱著一首悅耳的歌,魚兒在水中跳著一隻優美的舞蹈,就連那輕輕飄過的風兒也來伴奏,在我的記憶中父母就像一束溫和的陽光照耀著我。

  老師授予我一身知識,我感恩,讓我在生活中不斷前進。老師教育我的每一個字母;每一個數字;每一個漢字都像一塊金磚,磊起我知識的殿堂。從上學到放學老師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們,關心著我們的成長在我的記憶中老師就像辛勤的園丁,照顧著我們祖國的花朵。

  朋友賦予快樂的心聲,我感恩,讓我樂觀的對待每一天。每一句話;每天,我們都不顧一切的奔跑在藍天下,正如鳥兒在天空中翱翔。當我煩惱或生氣的時候她陪伴在我身邊哄著我,把我一切煩惱都拋走了只留下愉快的心。在我的記憶中朋友像一扇敞開心扉的門,一扇能散去你心中一切憂慮的門。

  警察叔叔保護著我們的安全,我感恩,讓社會變得***和諧。警察叔叔每一聲哨響;每一個動作;每一句口令都使社會中的不良現象減少一分,人們的安全感也順著也提高了。每逢過節人們都和家人團聚時,警察叔叔還在守護著人民的安全。在我的記憶中警察叔叔像一條忠實的狗,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會保護著自己的主人。  我們一生都生活在別人的幫助之下,就讓我們來用心去感恩那曾今幫助過你的人吧,我們在心中點燃一盞感恩的燈!

  小學二年紀寒假作文素材範文8

  讓生活多一些感激

  朋友旅美一年,回國後跟我講了一個觀點,即是美國人大都是“帶著感激之心生活”。譬如,在美國,你如果當眾打了一個噴嚏,你應該立即再跟著說一聲“對不起”,你周圍的人這時會說“上帝保佑你”。然後你會說“謝謝你”。他們然後再說“沒關係”。朋友講這些的時候明顯地帶著讚賞之情,我卻不大以為然:國人不也是心懷感激,禮儀周全麼?比如請客、送客,不常是三請三接,十里相送麼?朋友搖頭曰:那是親朋好友間的情誼,對陌生人呢?

  是的,我們某些人在生活中,相互之間確實缺少些許感激和溫暖,他們冷漠處世,覺得在這世界上過的是“銀貨兩訖”的日子,誰也不求誰,誰也不欠誰的。因此,即使對簡單的“謝謝”這樣的詞彙,也吝嗇得不肯使用。譬如:前不久我在公共汽車上,看見一個30多歲的男子為一名帶小孩的婦女讓座,那婦女一個“謝”字沒說,一屁股坐了過去,抱著孩子扭著頭看窗外的風景。還有一次,馬路上跌倒了一個小孩,拉煤車的老人忙停下車將孩子扶起,在路邊買水果的年輕媽媽見了,奔過來直吼老人:“誰讓你髒手碰他的?”

  然而,人類生活是“有情”的,“無情”自會遭到生活的報復。最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一批名牌大學的應屆畢業生到國家某部實習參觀,面對部裡給他們倒水的祕書,10個同學中9個表情麻木,一句普通的客氣話都沒有,惟獨一位同學與他們截然不同,他不僅面帶微笑,還輕聲說:“謝謝,大熱天,辛苦了。”

  實習結束了,等到部長來給他們送行並親自贈送紀念冊時,還是沒人道謝,弄得部長有些尷尬。當部長快要沒有耐心的時候,又是這位同學禮貌地站起來,身體微傾,雙手接過紀念冊,並恭敬地說了一聲:“謝謝您!”

  將近畢業時,這位同學接到了部長的邀請函。這連他自己都覺得訝然,因為他的學習成績在他們10人中並不突出。

  臺灣作家柏楊說過一句話:“中國人,你要笑一笑,笑就是感激,就是美。”假如生活中人人心無感激,那世界將是多麼冰冷!感激是一種美好情懷,是一種溫暖回報,它以無聲的語言,拉近著心與心的距離。經歷過一次感激,靈魂就會得到一次昇華。假如你不小心冒犯了別人,而對方理解地一笑了之,感激就會像幽幽的花香流過心房;假如人在旅途遇到突然襲來的風雨,這時有人將雨傘移至你的頭上,你臉上感激的微笑,將會使兩顆心感到人間的溫暖;假如你深夜埋在臺燈下看書,妻子悄悄走來為你披上一件單衣,沏上一杯熱茶,你回眸報之以笑靨,感激便像一縷柔風,蕩起心湖裡愛的漣漪……

  感激是一杯清醇的酒,使人生甜醉;感激是一首浪漫的詩,使人生充滿美麗的想往;感激是一曲動人的音樂,使人生高高興興,永遠快樂!

  小學二年紀寒假作文素材範文9

  閒暇時光有什麼用

  曾任美國副總統的亨利·威爾遜,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當他還在搖籃中牙牙學語的時候,貧窮就威脅到了他的生存。從10歲開始,小亨利就離開家,在外面當了學徒工。在這段長達11年的學徒生涯中,他每年只能接受一個月的學校教育。

  11年的艱辛工作之後,亨利終於得到了1頭牛和6只綿羊作為報酬。他把它們換成了84個美元,然後精心算計著怎麼花銷,當然大部分他都用在了學習上。因此他成了學識豐富的人。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他是一個非常善於在“閒暇時光”裡尋找學習機會的人,比如在21歲離開農場之前,他已經讀了上千本書。

  辭去學徒工工作後,亨利徒步到了100英里之外的馬薩諸塞州,在內蒂克市,他開始學習皮匠手藝。在此期間,他曾經風塵僕僕地走到過波士頓,參觀了邦克希爾紀念碑和其他歷史名勝,但整個旅行他只花費了1美元6美分。以這種方式度過自己21歲的生日後,亨利帶著一隊人馬進入了人跡罕至的大森林,在那裡採伐圓木。每天,他都會在天際第一抹曙光出現之前起床勞作,一直到星星出來時才休息。這樣夜以繼日地辛苦勞作了一個月後,亨利獲得了6美元的報酬。

  在那樣的窮途困境中,亨利從來不讓任何一個發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機會悄悄溜走,他像抓住黃金一樣緊緊地抓住零星的時間,不讓哪怕一分一秒無所作為。他的朋友們說: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樣深刻理解閒暇時光的價值。

  又經過12年的努力,亨利到了政界,並很快脫穎而出進入國會。

  小故事大道理:機會的本質不是等待,而是在等待之中不斷進取。記住:真正懂得把握機會的人,即便在閒暇時光也是能夠發展自我的。

  小學二年紀寒假作文素材範文10

  永遠不要給自己設限

  人總是在某個緊急的時刻,突然發現自己隱藏的潛能。比如媽媽能以不可能的速度從遠處跑來,接住高空落下的孩子。比如你在一次重要的會議中記住了所有來賓的名字和長相。永遠不要給自己設限,或許你能達到的高度比你想象的還要高。

  一位音樂系的學生走進練習室。在鋼琴上,擺著一份全新的樂譜。

  “超高難度……”他翻著樂譜,喃喃自語,感覺自己對彈奏鋼琴的信心似乎跌到谷底,消靡殆盡。已經三個月了!自從跟了這位新的教導教授之後,不知道,為什麼教授要以這種方式整人。勉強打起精神。他開始用自己的十指奮戰、奮戰、奮戰……琴音蓋住了教室外面教授走來的腳步聲。

  指導教授是個極其有名的音樂大師。授課的第一天,他給自己的新學生一份樂譜。“試試看吧!”他說。樂譜的難度頗高,學生彈得生澀僵滯、錯誤百出。“還不成熟,回去好好練習!”教授在下課時,如此叮囑學生。

  學生練習了一個星期,第二週上課時正準備讓教授驗收,沒想到教授又給他一份難度更高的樂譜,“試試看吧!”上星期的課教授也沒提。學生再次掙扎於更高難度的技巧挑戰。

  第三週。更難的樂譜又出現了。兩樣的情形持續著,學生每次在課堂上都被一份新的樂譜所困繞,然後把它帶回去練習,接著再回到課堂上,重新面臨兩倍難度的樂譜,卻怎麼樣都追不上進度,一點也沒有因為上週練習而有駕輕就熟的感覺,學生感到越來越不安、沮喪和氣餒。教授走進練習室。

  學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須向鋼琴大師提出這三個月來何以不斷折磨自己的質疑。

  教授沒開口,他抽出最早的那份樂譜,交給了學生。“彈奏吧!”他以堅定的目光望著學生。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連學生自己都驚訝萬分,他居然可以將這首曲子彈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讓學生試了第二堂課的樂譜學生依然呈現出超高水準的表現……演奏結束後,學生怔怔地望著老師,說不出話來。

  “如果,我任由你表現最擅長的部分,可能你還在練習最早的那分樂譜,就不會有現在這樣的程度……”鋼琴大師緩緩地說。

  哲理:人,往往習慣於表現自己所熟悉、所擅長的領域。但如果我們願意回首,細細檢視,將會恍然大悟:看似緊鑼密鼓的工作挑戰,永無歇止難度漸升的環境壓力,不也就在不知不覺間養成了今日的諸般能力嗎?因為,人總是有無限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