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如來佛像
如來佛祖,是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尊者。在西牛賀洲天竺靈山鷲峰頂上修得丈六金身。此人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其原型為古印度王子,後外出修行,終成正果,創立了佛教。
樂山大佛
位於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和國家4A旅遊區。
景區周廣17.88平方公里,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獨具特色。山下江河爭流、波光雲影、沙鷗翔集、帆影點點;山上繁花似錦、茂林修竹、朱樓畫簷、丹崖峭壁。有世界第一——樂山大佛、自然和人文奇觀——“巨型睡佛”、西部普陀——烏尤寺、東漢麻浩崖墓、佛教藝術薈萃——東方佛都、宋元遺址——三龜九頂城、彌勒經變故事——佛國天堂、水上游江觀佛諸壯景。此外,尚有著名歷史文化景觀和景點:離堆、爾雅臺、海師洞、凌雲寺、靈寶塔、龍湫虎穴、九曲棧道、東坡樓、注易洞、下觀音寺、千峰洞、沫若堂、璧津樓、碑林、梅園、漁村等。歷代名士墨跡眾多,佛教文化氛圍深厚。
景區依山傍水,風光旖旎,名勝古蹟星羅棋佈,恰似天然畫卷,美不勝收。或拾階登臨,或遊江觀瞻,盪漾於青山綠水間、浸潤於詩情畫意中,足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雲”之說,世界著名的樂山大佛雕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匯流處的巖壁上,為彌勒坐像。佛像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至德宗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歷時90載。
1996年12月6日,峨嵋山---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982年2月24日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寬10米,髮髻1021個,耳長7米,鼻長5.6米,眉長5.6米,眼長3.3米,肩寬28米,手指長8.3米,腳背寬8.5米,可圍坐百人以上,被詩人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為世界第一大佛***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大佛左側,沿“洞天”下去就是凌雲棧道的始端,全長近500米。右側是九曲棧道。
據唐代韋皋《嘉州凌雲大佛像記》和明代彭汝實《重修凌雲寺記》等書記載,佛像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713年***,完成於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達90年。一千多年來,樂山大佛閱盡多少人間0,經歷多少朝代更迭,依舊肅穆慈祥,心旌不搖。
樂山大佛開鑿的發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貴州人,離鄉別家,來到樂山凌雲山下當和尚。凌雲山下乃三江匯聚之處,每當汛期,山洪暴發,洪水便似脫韁的野馬,橫衝直撞,常常毀壞農田,傾覆舟楫。
為了制服江水,海通和尚立志開鑿一尊大佛來鎮住水妖。首先便是資金問題。海通和尚為了籌集資金,四處化齋,積少成多,經過數年努力,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開鑿之日,萬眾矚目,喜形於色,但地方官吏卻趁機刁難,聲稱要收取建造和保護費,否則不讓開工。海通和尚十分氣憤,斬釘截鐵地說:“你們可以拿走我的眼珠,但不能拿走佛財!”地方官吏面帶嘲弄的神色說:“你要真給我們眼珠,我們就不要你的佛財!”海通和尚馬上拿出尖刀,自剜其目,用盤接住,捧到官吏面前。地方官吏大吃一驚,嚇得趕緊逃離現場。海通和尚忍住劇痛,一揮手,大佛立刻開鑿。海通和尚死後,他的徒弟領著工匠繼續修造,經過90年的努力,樂山大佛終於聳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匯流之處。
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通高70餘米,頭高約15米,頭項上可置圓桌。耳長7米,眼長3.3米,耳朵中間可站兩條大漢。肩寬28米,可做籃球場。它的腳背上還可圍坐百餘人,是一尊真正的巨人。
前幾年,有遊客發現樂山大佛背後的山像睡佛,樂山大佛正好建在睡佛的心胸之處,寓意更加深刻。
人們觀賞這尊歷時90年的唐代佛像,往往只看到依山鑿就的外表,看到他雙手撫膝正襟危坐的姿勢,而對他的部位結構則看不真切。其實,細究他的形體結構,是很有趣味的。
潼南大佛寺景區
大佛寺景區是位於潼南城西郊的定明山北麓,涪江南岸。景區內儲存有隋、唐、宋、明清、民國時期佛、道教摩崖造像126龕928尊,遺存有碑文以及歷代文人學士書刻的題詠87通,造像記、題記31則;字型各異楹聯21幅。有世界第一室內飾金大佛,最早使用全琉璃頂的古建築"七簷佛閣",我國古代四大回音建築之一的"石磴琴聲",全國最大的"頂天佛字",罕見的天然迴音壁"海潮音"以及"翠屏秋月"、"黃羅帳"、"合掌石峰"、"百仙岩"、"鑑亭"、"千佛巖"、"仙女洞"、"讀書檯"、"瑞蓮池"、"鷹蛙石"、"關刀石"、"雲巖飛霞"等十八勝景。
潼南大佛寺景區為AAAA級景點
咸陽彬縣大佛寺
位於咸陽市彬縣城西11公里處,從城西,沿著蜿蜒而寬敞的西***安***蘭***州***公路約行五六公里,經過“水簾洞”***神話小說《西遊記》中孫悟空居住的地方***,再西行6公里,遙望公路南側,有一座巍峨的古典式樓閣,倚山崖而聳立,周圍摩崖小洞如蜂窩,崖下樹木鬱茂,風光綺麗,這就是著名的大佛寺石窟。 大佛寺,原名慶壽寺,其建築始於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是唐太宗李世民為慶賀其母親六十大壽,派尉遲敬德監修的,故取名“慶壽寺”。這裡的石窟造像除寺樓內的大佛是唐代雕刻外,其他石佛大多數均為北朝時期的作品。
咸陽彬縣大佛寺為AAA級景點
半月山大佛
半月山大佛又稱資陽大佛,位於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碑記鎮,是一座在山崖石壁上雕刻的佛像。大佛高22.24米,寬11.2米,刻成年代有多種說法,一為唐貞觀十七年***643年***,一為唐貞元九年***793年***。大佛目前被四川省列入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半月山大佛,因坐落於山形似下弦月的半月山而得名。它位於資陽市雁江區碑記鎮,是全省第三大坐佛,據說在世界上排第22位。碑記鎮,地處雁江區南大門與資中交界處,距城區20餘公里。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途經鎮域,交通方便。
半月山大佛屬摩崖造像,即在山崖石壁上雕造的佛像。其為彌勒佛倚坐像,屬淨土宗造像。大佛端坐於長方形石龕中,坐南朝北,身高22.24米,胸寬11.2米,結構雄渾古樸,氣魄巨集大,一望而令人產生敬畏之心。而佛像面部豐潤,雙耳垂肩,表情安祥恬靜,目光平和下視,好象在關切地注視著禮拜者,又使人覺得可親可敬。
龕左側上部有壁刻,“貞元九年八月十五日”九字較顯,餘字剝蝕難辯。中部刻有《大佛會碑序》。另,半月山壁崖還有北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摩巖刻,敘此山舊名福勝山,字多剝蝕,書撰姓名無存。還有南宋乾道年間***1165——1173年***摩巖詩刻,詩云:“唐***朝***知名寺,資川大道場,懸巖低翠艾,亂石雜修篁,憶古尋遺蹟,憑高入異鄉,西窗好***觀***景,少憩贊公房。”
半月山大佛的建造歷經了漫長的歲月。它始建於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一說始建於唐德宗貞元九年,即公元793年***,陸續用了150年,相傳七代人,方在懸崖峭壁上鑿建成初具形態的大佛像。到公元1131年***宋高宗紹興元年***,川南居士梅修率石刻大師周義等人,為巨佛開鑿眉目,直至完全竣工。大佛的建成共歷時484年。
至明代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嚴子恭、羅恕等人與僧人海明聚會,在大佛身旁營造寺院,修建佛殿五楹。並在大佛崖下,依佛門古規次第修建天王殿、彌勒堂、大雄殿、關聖殿、三星殿,歷時16年而成,取名大佛寺。寺院建造雄偉,雕刻精細,刻有《西遊記》全傳。至此,大佛寺香火漸盛,甚為熱鬧。從大佛的開鑿到寺院的建成,先後歷時800多年。它們不僅是宗教的產物,更是是數代人心血、智慧、汗水的結晶。具有很高的文化藝術價值。
半月山大佛逾千年風霜雨雪,風化剝蝕不可避免。尤其在0期間,被當作“四舊”來破,損毀嚴重,大佛所有附屬設施被拆除毀壞。後來,後山大量開採石料,更使大佛傷痕累累。大佛寺則用作學校、鄉政府,又先後於1971、1972年拆除,修建了學校、鄉政府。最後一批毀於1977年。
1981年,半月山大佛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冬,省、縣撥款及社會募捐共籌資30多萬,對大佛進行了初步維修。但大佛的附屬設施和寺院已蕩然無存,寺內文物散失殆盡,包括價值連城的《西遊記》全傳雕刻。大佛腳下,如今是一片雜亂的民居。唯原寺院山門前的兩棵黃桷樹尚存,歷數百年風雨,依然鬱鬱蔥蔥,與孤立山崖的大佛遙相呼應,共成世事滄桑之見證。
浚縣大石佛
大佛樓是天寧寺東西軸線上的最後一座建築,因樓內依崖雕鑿跏趺式彌勒大像一軀,兩腳地面以下丈餘,故有“八丈石佛七丈樓”之說,為浚縣一大奇觀。
大石佛高22.29米,依崖開鑿於十六國後趙時期,距今1600餘年,是“全國最早、北方最大”的大型摩崖造像。據明代《浚縣誌》記載,後趙皇帝石勒“以佛圖澄之言饞崖石為佛像,高尋丈,以鎮黃河”。大石佛又俗稱“鎮河將軍”。
天寧寺:座落於大丕山東麓,東瞰黃河故道,西倚大丕懸崖,背山面水,形勢壯觀。由前、中、後、北四個院落組成。前院東為正門,內塑“哼哈”二將。南為地藏殿,北方天王殿。院內原存後周《準敕不停廢記》碑和金大定1180年鑄造之鐵鐸等貴重物品。中院正中為藏經閣,閣上原藏南藏經6053卷,1949年遷平原省,現存新鄉市博物館。閣下有“千手千眼佛”一尊,高4.3米,造型生動。後院即大佛樓院。北側院前為羅漢殿,東側有鐘樓,內懸明景泰四年***1453年***鑄鐵鐘,鍾高1.8米,口徑1.2米,重達5000餘斤,鐘身鑄銘文。中為大雄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殿內原塑三世佛坐像,故稱“三尊佛殿”。佛高3米,像後繪佛背光。殿內兩側牆壁上畫有24值使。殿後為水陸閣,天寧寺規模巨集大,歷史悠久,為我縣價值極高的古建築群之一。高4.3米,造型生動。後院即大佛樓院。北側院前為羅漢殿,東側有鐘樓,
內懸明景泰四年***1453年***鑄鐵鐘,鍾高1.8米,口徑1.2米,重達5000餘斤,鐘身鑄銘文。中為大雄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殿內原塑三世佛坐像,故稱“三尊佛殿”。佛高3米,像後繪佛背光。殿內兩側牆壁上畫有24值使。殿後為水陸閣,天寧寺規模巨集大,歷史悠久,為我縣價值極高的古建築群之一。
石門大佛大佛寺總建築面積720平方米。正殿下為上下兩段踏道,上殿為七級垂帶式踏道,下段為十六級梯式踏道。正殿為七重簷山式頂,琉璃瓦鋪頂,正中飾寶瓶,翼角均裝飾有鴟吻。抬樑式樑架。正殿面闊三間22.1米,進深兩間8米,通高24.84米。左右廂房為石木結構,硬山式頂,小青瓦鋪頂,穿鬥式樑架,六柱四穿,面闊五間17米,進深一間4米,通高4.5米。整個山門依山崖而建,結構嚴謹,雄偉壯觀。
大佛寺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佛寺的摩崖造像——腳踏蓮花觀音造像,座北向南,通高13.5米,肩寬5.9米,胸厚5.2米。造像刻工精湛,細膩,線條流暢,立體感和審美感極強。觀音造像慈眉善目,端莊嫻靜,頭戴寶冠,寶冠中有一笑容可掬的羅漢。造像身著天衣綬帶,全身貼金彩繪,胸飾纓絡,腹部懸掛0,懶座於蓮花之上,左腳微抬輕踏荷葉,左手置於左膝上,右手自然下垂,神態安詳,雍容華貴中透露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神韻偉岸栩栩如生。這是全國腳踏蓮花觀音造像中最大的一座。在全國佛像中排位第九。***期間,這座造像幾乎被毀於一旦,周邊飛天造像、題刻現在都已經看不到了。
榮縣大佛
自貢榮縣大佛簡介位於榮縣城郊1公里處的東山大佛寺內,大佛依山崖鑿成,通高36.67米,是一尊如來佛像,號稱四川第二大佛,其頭部長8.76米,肩寬12.67米,腳寬3.5米。大佛的頭頂上方有一道石條卷拱護罩,上刻“大開覺路”四字;崖頂上還有磚閣一座,遠看像在戴在大佛頭頂上的寶冠。大佛前有0遮蓋,以使佛身免遭風雨浸蝕,0也是大佛寺的主體建築,把大佛從肩部以下遮得嚴嚴實實。因此,雖然要入寺內仰望才能看到大佛全貌,給瞻仰者帶來不便,但卻保護了大佛佛體不受外來的破壞,至今儲存完好。榮縣大佛開鑿於北宋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完工於公元1092年,歷時八年始完工。
大佛寺山門書題“大佛禪寺”,以石刻大佛命名。寺內其它建築有方丈室,藏經樓,禪房,達摩殿、洞天、法門和茶室等,建築總面積達1800多平方米。進入大佛寺,除見到腳踏蓮花的佛身之外,還可見到殿西崖壁上刻有一高達5米的達摩像,手持念珠、禪杖,腳踏葦葉,立於洶湧波濤之中,其造型為世所罕見。大佛後半山間有一“嘯臺”古蹟,傳說是晉代著名隱士孫登長嘯處。
- 中國最大的如來佛像
- 失孤電影簡介
- 簡單又好看的四年級數學手抄報圖片
- 汽車燈光使用有哪些注意事項
- 最新團代會開幕式上的講話稿
- 忠於職守的成語接龍
- 做一次家務勞動的感悟作文
- 秋季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及方法
- 水仙花的養殖方法有哪些注意事項
- 婦女代表大會閉幕講話3篇
- 小清新海邊風景攝影作品合集
- 校園文化藝術節開幕式上的致辭
- 高中政治學習總結心得_學習高中政治體會範文
- 關於感恩老師的經典演講稿範文
- 面試三分鐘英文自我介紹
- 胃癌術後病人的飲食詳細菜譜有哪些
- 二年級超漂亮的暑假手抄報
-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歸納
- 應屆生個人求職自薦書範文
- 電腦為什麼安全模式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