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的讀書心得大全

  《論語》作為具有極高研究價值的人類文化原典之一,深刻的體現了華夏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下面是帶來的論語的讀書心得,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篇一:論語的讀書心得

  先看最明顯的: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論語先進第十一***

  子貢問說:“師和商這兩個人哪個更賢?”孔子回答說“師做得過了,商又做得不夠。”子貢說:“那麼師更好些?”孔子說:“做得過頭就像做得不夠***一樣不好***”。

  的確,人的一生,也就是處理各種矛盾的一生。對於這些矛盾,要把握得恰到好處,既不“過”,也不“不及”,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論語》裡面就列舉了許許多多這樣的矛盾。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論語公治長第五***

  遇到事情應該怎麼處理呢?這裡“決”和“慎”是一對矛盾。而太過“決”就會成武斷,太過“慎”則是優柔寡斷,無論走向哪個極端都不可取。聞而行之則太武斷,易犯錯,三思後行則太優柔寡斷。所以面對季文子三思後行,孔子說:再思之,可矣。

  篇二:論語的讀書心得

  今天,爸爸買了一本《論語》。剛開始,我覺得沒意思,就沒在意。下午,閒著沒事,我隨手翻了翻,覺得有點趣,就靜下心來認真地讀了幾篇。我是越來越喜歡這本書了,其中第一篇給我的印象最深,文章這樣寫道:“學而時習之,不亦說***同悅***乎?”意思是說“學習以後,能在一定的時候溫習它,不也感到很高興嗎?”這正是我學習上應該做到的。

  在學校,老師每天都會給我們講授很多知識。我沒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時間一長,就會忘記許多。如果經常翻開書溫習一遍,就能牢牢地記住。記得有一次聽《超強記憶學習法》電視講座,那位老師這樣教我們:一堂課下來,下課時用三十秒回憶本堂課學習的重點;一天下來,花三分鐘回顧這一天學習的重點;一週下來,花十分鐘回憶本週學習的重點;一個月下來利用一小時回憶本月學習的重點。他所說的正是“學而時習之”的道理,學習的樂趣正是因為記住很多知識而得到快樂,也就“不亦說乎?”了。我愛讀書,更愛讀《論語》這樣的好書。

  篇三:論語的讀書心得

  《論語》子路篇第18,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注:偷盜***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說老實話,如果我的親人做了錯事或者犯了法,我也是會為其隱瞞包庇的,我相信絕大多數人也是會這麼做的,人之常情嘛,不過我還能意識到我這麼做是錯誤的,而且違法,如果沒被抓住就算了,抓住了就認栽。

  可孔子就能夠厚顏無恥顛倒黑白地說“直在其中矣”,你要幹壞事你就幹嘛,你還硬要強詞奪理把你幹壞事說成是“正義的”,自此之後,就開創了中國人一種很惡劣的傳統:即,到底什麼是正義,真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將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解釋成是“正義”“真理”。

  篇四:論語的讀書心得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論語》?述而第七***

  據字典中的解釋,上面這則中的“綱”指的是拉網的總繩;弋指用帶繩的箭射鳥。故其說的是:孔子釣魚,但不用魚網網魚;用箭射鳥,但不射已經歸巢的鳥。有人說,這是虛偽,既然要捉魚,那用網捕和用魚竿釣有什麼區別?我覺得,其實和上面講的“文”和“質”是同一個問題。“釣而不綱,弋不射宿”這看似是一些陳腐的框框條條,其實這是“文”的表現。即便獵取也是有度而有原則的。我不大相信一個信手殘害生靈而內心不感到絲毫不忍的人能有什麼好的“質”。

  《論語》是從生活中來的,也應該回到生活中去。也就是要在生活中去理解它和實踐它。否則,《論語》對我們來說僅僅是一些古奧的文字而已。

  像董子竹先生那樣,鑽研《論語》多年,然後帶著火藥味地和別人爭論仁義君子。我是不太贊同的。

  篇五:論語的讀書心得

  《論語》,一篇充滿高尚的文章。今天,我們讀著讀著眼前彷彿出現了孔子智慧般的面容,宋代開國丞相趙曾說:“半部《論語》知天下。”可見這句話道出了論語在修身治國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本書上層說過,孔子。一個2000多年的學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論、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天看來依然是那麼的先進,那麼貼切,何以想象《論語》這本書卻通知了中國近二十一個世紀。

  真理本不是辯出的,而是做出的,孔子的徒弟在徒弟把孔子曾說的話綜合在一起,寫下了這篇文章,他所說的不僅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理,還有學習的好處和如何學習。

  我喜歡的一句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得像這句話所要表達中的一樣,可我們現在的社會,卻連這一句話都做不到!

  孔子,一個創下無數輝煌的學家,現在卻已成了一個歷史,但孔子仍然活在我的心中!

  篇六:論語的讀書心得

  過去曾有過“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在延續一千多年的科舉時代,《論語》也是國家錄用官員考試的指定教科書。

  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治理國家的環境變了,治理國家的方式自然也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因此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指望通過兩千多年前形成的《論語》上面制定的治理國家的方式來管理國家,是不切實際的。

  所以我根據開放社會的理論、從國際視野的角度、圍繞怎樣學習文化知識和怎樣學習做人的主題,從整部《論語》中選擇了一半與此有關的部分,按照“教育、孝順、仁愛、誠信、禮節、義利、察人、交友、鬼神、志向、反省、君子”這十二個分類推薦給大家,希望能對大家學會怎樣做人有所參考。另外,為了保證《論語》的完整性,我們同時也在這本書的結尾,附上了整本《論語》的全文。一來可以讓大家瞭解本書所選擇的部分在《論語》中的具體出處,二來也可以為那些有興趣學習整本《論語》的讀者提供一個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