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有機合成材料教學反思

  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關於初三化學有機合成材料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首先,抓好“雙基”關。本節課加強了對基礎知識的複習、聯絡。例如,在遇到“濃H2SO4、加熱”這一反應條件時,引導學生總結“醇的消去反應、酯化反 應”的條件都是濃H2SO4、加熱,具體是什麼反應要看反應物,“醇的消去反應”反應物只有一種,“酯化反應”的反應物有兩種;

  其次,把好“重點”關。教學重點、難點正確與否,決定著教學過程的意義。若不正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意義;若不明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方向。本節課的重點 是《烴》、《烴的衍生物》中有關知識、反應方程式的運用,難點是運用《烴》、《烴的衍生物》中有關知識、反應方程式、題目中的資訊遷移到有機合成中,正確 的推匯出目標產物。

  最後,強化“訓練”關。對學生能力的訓練意識有待繼續加強。為了增加課堂容量,原來我總是一個人在滔滔不絕的講,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學生的思維能力 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訓練,導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下降;本節課我讓學生去黑板推導“中間產物”、“目標產物”、“反應過程方程式”的書寫,給學 生創設暴露思維過程的情境,使他們大膽地想、充分的問、多方位的交流。但本節課分析、講解過程還是快。

  以後,課堂上我儘可能把時間還給學生,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從一個知識的傳播者真正轉變為一個與學生一起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二***

  本課題有較多學生難以理解的概念,如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合成有機高分子材料、聚合物、熱塑性、熱固性、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等,學生學起來顯得陌生而 枯燥。所以本課題有相當一部分內容需要老師講解,但是,單純由教師講授,學生的學習方式單一,容易產生大腦疲勞,學習效果較差。而授課老師在設計本節課 時,注意了這一點,能將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活動相結合,使學生既能從教師的講解過程中獲取豐富的知識,又能親自動手實驗、動腦思考、使學生的大腦始終處於 興奮狀態,同時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在課堂教學中以“使用塑料的利與弊”為題讓學生進行小組辯論,加大了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 力、參與合作意識、以及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理念。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用多媒體手段營造課堂氛圍,教師用多媒體播放視訊,及時補充有機合 成材料發展的新成就,新進展,同時也開拓了學生的視野。

  ***三***

  麥克斯維說:“一項演示實驗,使用的材料越簡單,學生越熟悉,就越想透徹地獲得所驗證的結果。”從“China—瓷器”入手,展開人類的進步史,活動探究的材料易得,方法簡單,效果明顯,這種設計易於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課外拓展內容實際、實在、實用,因此學生的學習探究就能取得實效。

  進入最後單元的學習,需要引導學生運用初步啟蒙獲得的化學知識,從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規律的角度,重新審視身邊的事物,讓“化學進入生活”通過啟蒙實踐,成為可能和行為意識。所以,需要教師與學生一道,從豐富多彩的生活材料和資源中,梳理歸納出化學內容,並以化學知識重新認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