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課後反思

  《草原》是蘇教版教材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十六課。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品讀優美語句,體會表達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與初步的審美能力。作家老舍隨著場景的變化、時間的推移,情感也在變化著。但貫穿全文的是對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讚美與留戀之情。這種情感與描繪的景物緊密交融在一起,是多麼美妙的景象。我課前就收集了許多優美的草原圖片和音樂,朗誦,要為這第一節課做好充分的準備。但是今天電教裝置居然用不了,精心準備的圖片完全沒派上用場。在這樣一篇草原風景描寫名篇的課上,如何再現那美妙的圖景?我有點不知所措了。但是,出乎我的意料,孩子們深情的朗誦,豐富的想象,把他們的老師帶進了一個美妙的世界,這一切比我所準備的圖片視野更遼闊,美得更極致。

  看來學習這種情景交融的美文,可以沒有圖片、沒有音樂,但是一定要引導學生抓住文章優美的語句,通過品讀、吟誦、想象畫面、課件演示、角色扮演、抄寫等方法,融入作者的世界,來體會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語言。

  篇2

  《草原》是蘇教版教材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十六課。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親身的經歷和感受寫下了《草原》這篇訪問記。文章記敘了他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作者通過對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斷認識這條明線,以及自己情感發展的暗線,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和漢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充分體現出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兩點:一是從文章的思想內容出發考慮,讓學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團結友愛情感的薰陶。作為第二個課時的教學,我將目標確定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5段,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展開想象,感受“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美好意境。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

  篇3

  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小組合作學習,體會人情美。思考: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草原人民對待客人的特點,你想用什麼?***熱情好客***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迎客待客話別***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用~~~勾畫出來。這一設計便於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較好的發揮。

  2.開展活動,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活動:

  A 創設情境,模擬蒙古包外見面握手的場面。

  B 假如你是客人,你會說些什麼?假如你是主人,你又會說些什麼?

  C 如果我就是蒙族同胞,我來到美麗的陽城觀光旅遊,你們會怎樣招待我?

  這些情境的創設、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深刻的感悟中,在語言的練習中,將“蒙漢情”昇華為“民族情”,這一教學重點和難點得到了很好的突破。

  但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為還有以下不足的地方。

  1.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沒有發揮好。老師在二至五段的學習中放手不夠,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質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鍛鍊。

  2.教師語言還不夠優美,激勵評價還應更有針對性。

  3. 課堂上讀的層次和形式還應更多樣一些,有效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