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之見閱讀題答案

  《讀書之“見”》是作者有心人寫的一篇文章,在做這篇文章的題目中,你將會學習到哪些內容呢?讓我們從這些題目的答案中獲取進一步的理解吧!下面是有小編為你整理的《讀書之“見”》閱讀題目及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讀書之“見”》閱讀原文

  趙 暢

  ①讀書的關鍵,並非在於你能說出多少種意義,而在於你以怎樣的姿態去讀,你投入了多少,又收穫了多少。依我之見,讀書須有“見”,亦即每個人讀書時,應致力於擁有屬於自我的知識與智慧、眼光與胸懷。否則,讀再多的書充其量亦不過是“兩腳書櫃”而已。

  ②讀書之要,首先在於增長“識見”。“識見”,即知識與見聞。它可以通過口耳相傳獲得,但主要的途徑靠讀書。即使在微博、微信、網頁、文摘等資訊隨時隨處可見的今天,我們 也不能放棄讀書。唯有讀書,才能縮短時空,將前人的知識和見聞轉換為每個讀書人自我的“識見”。但是讀書時也應注意,淺顯庸俗的所謂的“新潮”書、“暢銷”書永遠替代不了經典書。同時還要注意的是,如果讀書範圍過於狹小,也不能開闊視野、增長“識見”。

  ③讀書得有“主見”。也就是說,讀書人不能人云亦云,步人後塵,將自己禁錮在作者夯築的知識、情感、思想的圍牆裡。記得哲人說過:讀書時不可存有己見,讀書後不可喪失己見。讀書,我們先得把作者的思想和意念讀懂弄通,進入書的深層邃境,靠近其核心、本質與靈魂,觸控到作者的心靈輪廓。在此基礎上,我們須“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書是“死”的,人是活的,讀者只有發揮主觀能動性,聯絡自己的實際反躬自求而不隨意遷就,才能有自己的見地。這般讀書,也才有意義。

  ④讀書亦須有“灼見”。也就是說對於所讀之書要有一種透徹的見解,或者說要有一種獨到的見解。比如,對於古書上讀到的“開卷有益”,有人提出質疑;如果不加選擇、不加思考地“開卷”,就未必有益。像這樣在讀書時能從新角度提出問題,用新思路分析問題,用新方法解決問題,這不僅利於消化讀書的內容,指導自己的實踐,更利於培養自我的創造性思維。

  ⑤讀書還得有“預見”。一本書,一篇文章,往往是對社會現實的真實反映,其中定然包孕了作者的喜怒哀樂,是非好惡。讀者不僅要把握作者的傾向,更要透過作者的表達發現由此帶來的有益的思想激盪、觀念交鋒,並預見其作用軌跡。想起鄉賢王充,其《論衡》站在批判者的立場上抨擊時代弊端,作為異端邪說其時根本不可能出版。可就在《論衡》成書的150餘年後,東漢大知識分子蔡邕讀到了《論衡》,從中發現了樸素唯物主義的光芒,並預見到其改造和推動社會的力量。成了《論衡》的傳播者,二人都青史留名。可見,讀書既成就作者、亦同時成就讀者乃至成就社會。此為預見之功。

  ⑥讀書的過程,是一個主觀能動、富於創造性、增“見”長“識”的過程,只有掌握了讀書的要訣,我們才能在蜿蜒的溪流中尋找桃源夢境,並在每一轉折之間碰逢豁然開朗的意韻,找尋到“宛在水中央”的“伊人”。

  《讀書之“見”》閱讀題目

  1.選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3分***

  2.閱讀選文第②段,簡要說說怎樣讀書才能增長“識見”?***2分***

  3.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選文第④段的論證思路。***3分***

  4.選文第⑤段主要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有什麼作用?***4分***?

  《讀書之“見”》閱讀答案

  1.讀書須有“見”或每個人讀書時,應致力於擁有屬於自我的知識與智慧、眼光與胸懷

  2.有選擇地讀書,擴大讀書範圍。

  3.首先提出讀書亦須有“灼見”的觀點,接著舉對“開卷有益”提出質疑的事例論證本段觀點,最後總結讀書須有“灼見”“的意義。

  4.舉例論證方法 。舉了蔡邕 預見到《論衡》的力量並將其傳播的事例,具體有力地論證了讀書得有“預見“的觀點,進而論證了中心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