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閱讀題答案

  《窮人》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在做這篇閱讀題的時候,你知道正確的答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窮人》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窮人》閱讀原文:

  在一間漁家的小屋裡,漁婦冉娜在燈前織補一張舊帆。屋外,風在呼嘯,轟鳴的海浪衝擊著岸崖,濺起陣陣浪花……海上正起著風暴,外面又黑又冷。但在這間漁家的小屋裡,卻暖和而舒適。地面掃得乾乾淨淨,爐子裡還燃著餘燼,隔板上的碗碟被映得閃閃發光。在掛著白色帳子的床上,五個孩子在大海風暴的呼嘯聲中安靜地睡著。打魚的丈夫一早就駕著船出海了,到現在還沒有回來。聽著海浪的轟鳴和風的呼嘯,冉娜真感到害怕。

  老舊的木鐘嘶啞地敲過了十點、十一點……丈夫仍然沒有回來。丈夫是不顧惜自己的,冒著寒冷和風暴去打魚。她自己也是從早到晚地幹活。可結果呢,不過是勉勉強強地維持生活。孩子們仍舊沒有鞋穿,無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吃的也不是白麵包——黑麥麵包夠吃就不錯了,下飯的菜也只有魚。“不過,感謝上帝,孩子們倒都健康,沒有什麼可抱怨的。”冉娜想著,又傾聽起風暴聲來。“他現在在哪兒呢?保佑他吧,上帝啊,發發慈悲吧!”她一邊說一邊划著十字。

  睡覺還早。冉娜站起來,往頭上披了一條厚圍巾,點上提燈就到外面去了,她想看看大海是不是平靜些了,天是不是快亮了,燈塔上的燈還亮著嗎?能看見丈夫的漁船嗎?可是,海面上什麼也看不見。風掀起了她的頭巾,卷著被刮斷的什麼東西拍打著鄰居小屋的門。於是冉娜起來,打今天傍晚起她就想去看看生病的女鄰居。沒人照顧她啊!冉娜想,接著便去敲門。聽了聽,沒人回答。

  “寡婦的日子多困難啊!”冉娜站在門前想,“雖然孩子不算多,兩個,可是什麼事都只有她一個人操心。何況又病著!唉,寡婦的日子困難啊!進去看看吧!”

  冉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門,還是沒人回答。

  “喂,大嫂子!”冉娜喊了一聲,心想,別是出了什麼事吧,便推開了房門。

  破屋子又潮又冷。冉娜把燈舉起來,想看看病人在哪兒。頭一眼就看見一張床,正對著房門,女鄰居靜靜地、一動不動地仰面躺在床上——只有死了的人才是這個樣子。冉娜把燈舉得更近一些。不錯,就是她。頭往後仰著,那冰冷、發青的臉上呈現著死亡的安靜。就在離死了的母親不遠的地方,睡著兩個鬈髮、胖臉蛋的孩子,他們蓋著一件破衣服,蜷曲著身子,兩個淡黃色的頭緊緊靠在一起。顯然,母親在臨死前,還來得及用舊頭巾裹住孩子們的腳,又把自己的衣服給他們蓋上。孩子們睡得又甜又香,呼吸均勻而平靜。

  冉娜抱起睡著孩子們的小搖籃,用頭巾圍上,帶回了家裡。她的心跳得很厲害。她自己也不知道是怎樣把孩子帶回家的,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她知道,她不可能不這樣做。

  回到家,她把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急忙把帳子撂下來。她很激動,臉都變白了,好像做了什麼虧心事似的。“丈夫會說什麼呢?”她獨自默默地想,“自己已有五個孩子了,鬧著玩兒的嗎?他會揍我一頓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他會這樣?不會!唉,這樣倒更好!上帝啊,我幹嗎做這件事呢?現在,我怎麼當面對他說呢?”冉娜沉思著,久久地默坐在床前。

  突然屋門大開,一股清新的海風衝進屋裡。“冉娜,我回來了!”一個身材高大,面孔黝黑的漁夫,身後拖著一張溼漉漉的撕破了的漁網,邊說邊進了屋。

  “啊,是你!”冉娜說了一句話就停住了,不敢抬頭看丈夫。

  “瞧這一個晚上,真可怕!”

  “是呀,天氣真壞!魚打得怎樣?”

  “糟透了,簡直糟透了!什麼也沒打著,還把網給撕破了。嗨,真倒黴!像這樣的夜晚我大概從來沒有碰到過。還打魚呢,活著回來就謝天謝地了!天氣真夠戧,可有什麼辦法!”

  夫婦倆都不做聲了。 “你知道嗎,”冉娜說,“女 鄰居西蒙死了。”

  “是嗎?”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死的,可能昨天就死了。唉,死得真痛苦。一定放心不下孩子,不知心裡多難受啊!兩個孩子,都還是小不點兒,一個還不會說話,一個剛會爬……”冉娜不做聲了。漁夫皺起了眉頭,神情變得認真而憂慮。

  “嗯,是個問題!”漁夫說著搔了搔後腦勺。“你看怎麼辦?我看抱過來吧,要不然孩子醒來看到死去的母親會是什麼情景?對,就這樣,想個法子抱過來!快點去呀!”可是,冉娜一動也不動。

  “你不願意嗎?你怎麼了,冉娜?”

  “他們已經在這兒了!”冉娜說著掀開了帳子。

  《窮人》閱讀題目:

  11.小說第一段主要用怎樣的手法描寫了具有怎樣特點的場景?它在整篇小說裡起什麼作用?***3分***

  12.第二段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表現人物?寫出了人物什麼樣的性格特點?***3分***

  13.請簡要評析“母親在臨死前,還來得及用舊頭巾裹住孩子們的腳,又把自己的衣服給他們蓋上”這句話的表達效果。***4分***

  14.作者為什麼不寫冉娜在丈夫剛進屋時就告知帶回鄰居家的孩子?試簡要分析。***4分***

  15.請簡要分析在這篇小說裡體現的作者的感情態度。***6分***

  《窮人》閱讀答案:

  11.主要 用白描和對比的手法描寫了漁家小屋裡暖和、舒適、乾淨、溫馨的場景。這樣的場景描寫為表現人物形象服務,它從正、側兩面寫出了漁婦勤勞、能幹、善良的品德。

  12. 主要運用心理描寫來表現人物。冉娜對丈夫、對自己、對孩子以及家裡的生活的交代都是通過心理描寫來實現的。這個描寫表現了漁婦善良、勤勞、知足的性格特點,她關心丈夫、操心孩子,希望孩子健康,祈禱丈夫安全,是一個典型的賢妻良母形象。

  13. 這句話寫得很平靜,卻很有震撼力,把母親拼卻最後的一絲生命來關愛孩子的偉大精神表現得沁人肺腑,化萬頃巨瀾為寧靜湖面,反倒激人心潮翻湧,情不能已。這句話也寫出了這個家庭一貧如洗的悽慘狀況。

  14. ①符合冉娜性格:她善良,又有點怕丈夫;②創造情節搖擺:一波三折,一個片段被寫得曲折有致。

  15. 文章敘事看似平淡,甚至漁婦抱回孩子時還有許多的心理衝突與擔憂,正是在這樣的曲折搖擺中,體現了真實的人的善良之心,襯托了 漁夫丈夫之義。可以看出作者對這對貧苦夫婦的善良、勤勞和濟危扶困的高尚品質是由衷敬佩的。

  《窮人》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課文中出現的新詞。抄寫描寫環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

  3、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習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

  4、練習續寫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

  2、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習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

  【教學難點】

  練習續寫課文。

  【教學準備】

  課前蒐集資料、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解題

  1、窮人是什麼意思?***窮苦的人***看著這個課題,你心裡想到些什麼?

  課文為什麼用“窮人”做題目?

  2、為了解開同學們的疑問,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篇課文的作者和當時的時代背景。

  3、學生交流蒐集的資料:

  教師和學生共同瞭解有關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偉大的作家,出身貴族,但是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奴。青年時期就開始文學創作,他全部的創作時間達六十多年。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他的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是世界文學中的不朽名作。

  4、師:托爾斯泰晚年時把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敘事詩《窮人》改編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窮人》,板書課題。

  評:這樣的導課設計,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由簡介作者的文學地位以及作品特點,激發同學們對他的崇敬之情,進而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文章的學習之中。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全文:

  用生字生詞卡片檢查生字讀音。***提醒注意“濺、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鄰居西蒙病死後,主動收養了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

  3、抽生檢查讀書情況,並正音。

  4、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開火車朗讀課文,大家邊聽邊想,這篇課文先講什麼,再講什麼,最後講什麼,可以分為幾段?每段講的是什麼?

  可以分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漁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風呼嘯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歸來。

  第二段***3~11自然段***:桑娜出門去看丈夫是否回來,順便去看生病的鄰居西蒙,發現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

  第三段***12~27自然段***:漁夫回來,聽說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來撫養。

  評:這一環節旨在掃除閱讀障礙,感知大意,總攬全域性。

  三、自讀課文,理解文意。窮人***物質上的貧窮***

  1、窮人是什麼意思?***物質上的貧窮***課文中寫了哪些窮人?***桑娜漁夫西蒙***課文哪些內容描寫了他們的窮?

  同學們讀課文,完成填空練習。

  課件出示:

  桑娜和漁夫從早到晚的幹活,還只能_____;孩子們沒有_____;吃的是_____,菜_____魚。

  西蒙的兩個孩子她一個人張羅,如今又加上病。寡婦的日子_____!

  一隻蒼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麼似的,從_____垂下來。

  母親的臨死的時候,拿_____蓋在他們的身上,還用_____包住他們的小腳。2、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評:課文以“窮人”為題富有深意。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與西蒙兩家的貧窮──住得差,吃得差,勞動條件差,還有疾病,是沙俄時期俄國漁民悲慘生活的真實寫照。所以抓住“窮”這個字眼,勾畫理解詞句,讓學生了解廣大勞動人民生活極端貧困的狀況。

  四、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出示課題,回顧複習

  回憶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

  師:《窮人》一文的寫作年代,正是俄國曆史上階級矛盾空前激化的時期。封建農奴制一步步地崩潰瓦解,廣大人民對沙皇專制的反抗鬥爭日趨高漲,逐漸形成了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高潮。在這個時期,貴族、資產階級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華而道德墮落,廣大勞動人民生活極端貧困。

  二、理解:“窮”人***精神上的富有***

  1、課文只寫了窮人的窮嗎?你認為他們窮嗎?

  2、默讀課文,說說桑娜和和她丈夫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善良、愛幫助人、勤勞、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有同情心、淳樸……***

  師:廣大勞動人民生活雖然極端貧困然而他們的道德情操卻高尚淳樸,他們不是窮人!

  3、你是從作者的哪些描寫中感受到的?

  ***環境、人物對話、心理活動。***

  4、請找出描寫環境、人物對話、心理活動的句子,用“──”勾出來。

  三、細讀重點句,體會人物的高貴品質並感情朗讀

  1、交流描寫環境的句子:

  課件出示:

  ⑴屋外寒風呼嘯……五個孩子在海風呼嘯中安靜地睡著。

  讀了描寫環境的句子,你能體會到什麼?***桑娜雖貧窮但很勤勞***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那就通過讀把你的感受表達出來。

  ⑵對西蒙家場景的描寫。***西蒙的貧窮艱難使她無法給予孩子更多的愛,但她盡到了母親的職責。***2、描寫心理活動的句子:

  ⑴桑娜沉思……

  桑娜在繼續等待丈夫的時候想到了哪些?

  ⑵她忐忑不安地想:……

  為什麼會想到這些?這裡如此多的省略號有什麼作用呢?

  ***由於桑娜家庭的貧窮,由於桑娜熱愛丈夫、同情孤兒,所以才會有如此複雜的心理活動。雖然桑娜的內心活動十分複雜,但是收養孤兒的決心沒有動搖。***

  學生圍繞省略號進行合理想象,體會桑娜善良的好品質。

  讀了描寫心理活動的句子,讓我們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激動,繼而緊張、擔憂甚至責備自己,最後堅定的複雜心理。

  那你們能不能把這個矛盾的心理過程通過讀展示出來呢?抽生讀。

  ⑶“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你覺得呢?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3、不僅桑娜有高尚的品質,文中還有誰有?找出描寫人物對話的句子,體會漁夫高尚品質。

  ⑴分角色朗讀桑娜和漁夫的對話。

  ⑵說說自己體會到了什麼?

  ***讀了人物對話的句子,我們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樂於助人的品質所感動。自己都過得不容易,還要領養別人家的孩子,這種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品質實在讓人感動。***

  ⑶同桌分角色讀:

  讀完後,你有什麼疑問?兩個“沉默”各有什麼含義?

  ***第一次,當丈夫走進屋時,本來焦急盼著丈夫歸來的桑娜,現在卻不敢抬起眼睛看他;當丈夫詢問她在家的情況時,她臉色發白,說話斷斷續續,丈夫平安歸來,該有多少話要說呀,而現在卻變得沉默,是因為桑娜不知怎麼向丈夫說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盤算著從何說起,這種沉默正掩蓋著桑娜內心的激烈鬥爭。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談到她留下了兩個可憐的孩子,她沉默是帶著試探意圖,想看看丈夫對這件事有什麼反應。***

  ⑷課件出示:“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這個熬字說明什麼?***他為了撫養鄰居家的孩子,準備過更艱苦的日子,準備付出更多的勞動。他與妻子同樣有著一顆甘願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4、小結:

  課題是窮人,可文中沒有一個“窮”字,但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窮人的貧困與艱辛。同樣,全文沒有一句讚美的話,然而窮人的高尚品質卻被表現得感人肺腑。因此,我們不得不佩服這位偉大的文學家的文學功底。

  評:環境、心理和語言的環節可以靈活調換。抓住本段的重點句,讓學生從這樸實的語句中深入領會桑娜漁夫善良的心;再引導學生用圈、點、勾、畫法找出環境、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並著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後忐忑不安的心情。這一段是全文的重點,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靈,最能表達桑娜複雜、矛盾、憂慮不安的內心世界。還是從“窮”字入手,緊扣文眼,讓學生理解他們道德情操的高尚,精神世界的富足,對比出了那些腐化墮落的所謂的貴族才是真正的窮人。

  《窮人》教學反思:

  課文《窮人》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課文講的是漁夫和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皇專治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你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學習本文,重點是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語言行動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品質。

  在教學《窮人》中,我努力創設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教學氣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在教學中我充分讓學生自說,自讀,自評,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說出感受,讀出感受。例如教學《窮人》中桑娜想的這部分時,我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說出桑娜此刻的感受。學生有的說怕丈夫責怪,要讀得害怕、擔心:有的說因為桑娜擔心要讀得慢些,而有爭議的說桑娜緊張、著急要讀得快點。在學生多元解讀的基礎上,再及時運用多種朗讀的方式,個別讀、小組讀、集體讀、男女生賽讀、表演讀、輕聲讀、大聲讀等等,引導學生讀得有聲有色,讀出自己的味道來。

  教學中,學生能與老師積極互動,課堂氣氛活躍,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參與率比較高,課堂收效明顯。最值得欣慰的是,在引導學生想象“孩子們怎樣‘熬’過艱難貧窮的日子”這一環節時,問題剛一提出,同學們的小手便紛紛舉起。有的說:“他們會靠著勤勞的雙手,一天天長大,去跟著列寧推翻沙皇統治。”我聽了好激動,立刻評價說:“你真了不起!是的,這是一條能徹底改變窮人命運的出路.事實正是這樣,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剝削統治,使俄國所有窮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能結合時代背景,能把社會課上學到的知識與本課內容聯絡起來想象,實在難得。我心裡確實為學生這一合理而富有創造力的想象而高興。仔細想一想,學生之所以能出現如此精彩的發言,正是因為這一問題觸動了學生情感的琴絃,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想象的願望,因此,我深深地感到:只要教師提問開放靈活,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有精彩的智慧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