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蛇吞象的神話故事

  人心不足蛇吞象:或為"巴蛇吞象"。傳說古時四川有一條蛇,頭大口大,以至於吞下了一頭象,三年之後名勝的骨頭才吐出來。比喻人心不足,貪午無厭,得寸進尺,這山望著那山高。那麼接下來小編向大家介紹。

  巴蛇是中國古時相傳能吞食大象的蛇,經過三年,象的骨頭才被吐出。見《山海經》,《海內南經》。後世將這種以小吞大的情形,用來比喻人心的貪婪無度。可見於《喻世明言》.卷二.陳御史巧勘金釵鈿:「樑尚賓看這場交易,儘有便宜,歡喜無限。 正是:貪痴無底蛇吞象,禍福難明螳捕蟬。

  在民間還有一個"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傳說,從前有一個農民上山砍柴,見一條小蛇凍得發僵,非常可憐.農民就把它揣在懷裡,帶回家中餵養起來.小蛇慢慢長成大蛇,自己能生活了,農民就把它放在山後石洞裡,渴了飲山泉,餓了吃野果,大蛇自然對農民很感激.過了些日子,大蛇的石洞口長出棵小小的靈芝.它精心守護,培育,靈芝越長越大,越長越神奇.人們都想得到它,只因蛇的守護,誰也不敢近前.這件事被皇上知道了,就叫人四下張貼了一道皇榜:誰能採來這棵靈芝,就受重賞.這個農民想得到

  賞賜,就央求大蛇把靈芝送給他.大蛇答應了他的要求,農民就把靈芝獻給皇上,得到一批金銀財寶的獎賞.又過了些日子,皇后的眼瞎了,御醫說只有龍蛇的眼珠才能治好.皇上又想到這個獻靈芝的農民,就命他去挖那大蛇的眼睛.許諾他事成之後,封他為宰相.這農民發了財,又想當官,就又來央求大蛇給他一隻眼珠.大蛇只好忍痛讓他挖去一隻眼珠,皇后的眼睛復明

  了,農民遂當上宰相.他當上宰相後,養尊處優,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生怕哪一天死掉,丟下這萬貫家財.於是,就想到長生不老之法.聽說吃龍蛇心能夠長生不老,就又到山中去找大蛇,要求再給他一顆心,成全他長生不老.大蛇見他如此貪心不足,就張嘴叫他去挖.這個貪婪的宰相一近前,就被大蛇吞下肚裡,再也沒回來.

  延伸閱讀:

  人心不足蛇吞象:或為"巴蛇吞象"。傳說古時四川有一條蛇,頭大口大,以至於吞下了一頭象,三年之後名勝的骨頭才吐出來。比喻人心不足,貪午無厭,得寸進尺,這山望著那山高。

  "巴蛇吞象"原出自《山海經 海內南經》.其文曰:"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意思是:有一種巴蛇能吃大象***傳說巴蛇生於南海,黑身子,青腦袋,長800尺***,它把象吞下去後,消化三年,才把象的骨頭吐出來.這種象骨服食後可治腹內的疾病.由此可見,即使是神話中的大蛇,吞下一頭大象也是不容易的事情.那麼一般的蛇,要想吞象,那當然更是不自量力了.後來遂以此比喻人心貪得無厭.久而久之即演變為"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俗語.明代學者羅洪先曾有詩道: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臨頭螂撲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