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以繼日的歷史故事

  夜以繼日,成語,形容加緊工作或學習。出自《莊子·至樂》。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周武王滅掉商朝後,建立了西周王朝。可是,沒過幾年,周武王就死了,他的兒子成王即位,年紀只有十三歲。因為成王年紀小,就由叔叔周公輔佐處理朝政。

  周公的能力很強,擔任輔政的艱鉅任務後,總是忠於職守,兢兢業業,不管處於什麼情況,只要公事來了,就立刻辦公,從不敢稍有懈怠。

  他曾經率領軍隊,平息了東方夷人的叛亂。他還制定禮法、刑律,分封諸侯,修建並設立東都成周。

  由於周公治國過於辛苦,結果在東都建成之後就逝世了。臨死之前,他把眾大臣叫到身邊,要他們好好輔佐成王,治理萬民,提出要把自己葬在成周,以表示雖死不忘王命。

  到了戰國時期,孟子對周公為國家嘔心瀝血的精神非常敬佩。孟子說:“周公兼學三代開國君主的品德來治理周朝,發現有不適合當時情況的,就抬起頭來想,白天想不好晚上接著想,等想出了好辦法,就坐著等待天亮,馬上去施行。”

  夜以繼日的成語解釋

  ◎成語釋義

  原意是白天沒幹完的事,晚上接著幹下去。現在多用來表示不分白天黑夜,連續幹某項工作。以:介詞,用。

  ◎故事出處

  《孟子·離婁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出處譯文

  周公兼學三代開國君主的品德來治理周朝,發現有不適合當時情況的,就抬起頭來想,白天想不好晚上接著想,等想出了好辦法,就坐著等待天亮,馬上去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