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莊遊記作文
蘇州的第一水鄉——周莊是一個美麗的水鄉小鎮。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關於,僅供參考。
篇1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我是多麼希望能到這兩處旅遊呀!學校組織的一次旅遊活動,讓我有幸領略了江南周莊美麗的小橋流水人家。
星期六的清晨,第一道曙光衝破雲層,喚醒了我們。我們一反常態,麻利地穿衣洗漱。爸爸提著包,揹著相機,我們便去金三角乘車。在一陣汽笛聲中,一號車滿載遊客向周莊進發了。
漫長的五六個小時在大家焦急的心情中一秒秒過去了,我們終於到達了崑山。在駛向周莊的路上,導遊向我們介紹道:“周莊,它是江南第一水鄉,還跟傳說中的沈萬山有關……”導遊繪聲繪色地講,我們全神貫注地聽,不知不覺中就到了周莊。我們下了車,隨導遊走。導遊先帶我們去看雙橋勝景。剛一到,我的目光就被吸引住了:兩座石拱橋安祥地躺在碧玉般翠玉無暇的小河上,不過,兩座橋形成了一個直角。導遊還跟我們說了畫家陳逸飛與雙橋的故事。我們走過其中一座人,向張廳走去。
堅實的石柱,細膩精良的雕飾,仍不難看出張廳昔日的風采。大廳裡寬敞明亮,廳堂裡陳列著紅木傢俱,張燈結綵。牆上還有一幅對聯,引人注目,上聯是“橋從門前進”,下聯是“船從家中過”。大廳一側,有一條幽深的陪弄,陪弄裡光線昏暗,乍一看,沒有盡頭。左邊的牆上點著幾盞油燈,更有一種庭院深深的感覺。沿著陪弄走出去。轉幾個彎,我們來到了閒靜素潔的後花園。後花園周圍,一群粉牆黛瓦的民居錯落有致,簇擁著花園。翠竹搖曵,鮮花鬥妍,草兒點綴著一條迂迴的小徑。還有一塊太湖石,玲瓏剔透,潔白如雪,它被人們稱為玉燕鋒。八面玲瓏的玉燕鋒為小巧的花園添了幾分靈秀之氣。張廳安謐溫馨的水鎮情趣,喚醒了大家的懷舊意識。歷經五百多年滄桑,它氣派依舊,給我印向最深的,還是喧譁街市中的那份獨有的寧靜和典雅。
參觀了張廳,我們又走進了沈廳。沈廳的大堂上有一方牌匾,三個蒼盡有力的大字映入眼簾:鬆茂堂。這三個字是清末狀元張謇所書。廳裡樑柱粗大,刻有飛鶴、蟒龍等許多的花飾。磚雕門樓上刻的人物線條流暢、栩栩如生。真可以與網師園中的門樓相媲美。在沈廳中,還有一座沈萬山的坐像。它面前擺著金光閃閃的聚寶盆,惟妙惟肖。
我們又來到了一座石橋上。石橋下涓涓細流,石橋上藍天悠悠,岸邊楊柳依依,水面上,畫舫底輕柔地與水面擦肩而過,長長的河水一直流向遠方。真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這與沈廳的富麗堂皇和張廳的寧靜典雅截然不同,就像飄行在水上,隱約聽到飄忽水上的姑蘇民歌。
周莊的美景在我心中徜徉。抱著這份懷念,我又參觀了虎丘。虎丘的劍池、寶塔都讓我流連忘返。
我又參觀了留園紅色的木柱,碧綠的池水,美輪美奐的太湖石。
遊覽了留園,我們帶著美好的回憶回到了家,結束了愉快的旅程!
篇2
周莊是一串溫婉的歌謠,是一張細雨朦朧的水彩畫,是一隻停歇在拱橋下的小木船,是油紙傘下翩翩的佳人……
剛進周莊,便像進入了明清字畫的世界。木製小樓緊湊地排列,樓前掛著店家招攬生意的小旗和紅燈籠。一條小河隔開兩岸,翡翠色的河水漾起微波,輕輕怕打著岸邊的石塊。路也是石板鋪成的,窄窄一條小路,卻將周莊通了個遍。走著走著,前方總是會有一座連線道路的小橋。橋中最絕的當然是雙橋,兩座小橋的造型不同,相連之後卻非常別緻。遊客們一面紛紛在岸邊拍下雙橋,或者與雙橋合影留念,一面讚歎這對奇特的雙橋,感慨古代工匠的智慧。還有橫跨兩岸的拱形太平橋,從橋洞中遙望遠處的景色,隱約看到前方碧樹垂陰,青瓦白牆的人家比比皆是,美極了。
漫步於如畫的周莊,你就感受到濃濃的江南韻味。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在如此靈秀的小鎮中,周莊人自然心靈手巧,勤勞智慧。小到一件絲織品、一把油紙傘、一幅刺繡,大到一件仿紅木裝飾品、一艘木船,或是一盒襪底酥、一塊麥芽糖、一隻萬三蹄……每個上面都帶著江南靈動的韻味,那是周莊特有的古典氣息。
周莊的人更有韻味。從表演節目的阿公阿婆,到散步路上遇到的儀仗隊,周莊人熱情好客。還有那一邊撐船一邊唱著船歌的老船孃,那踩著紡車的織女,那埋頭刺繡的繡娘,那撫琴淺唱的琴娘……“姑蘇十二孃”的風韻真是傾國傾城。當然,還有路邊擺著“阿婆茶”小攤的阿婆,泛著紅光的臉上一直掛著親切的笑容,和她聊天,像是遇到了家人一樣。周莊的生意人隨和親切,融合在江南美景中,讓遊客也不覺得拘束,盡情享受美景就好。
離開了周莊,我還常常惦記那裡的人和物,惦記著以後還要去那裡,再一次細細體會江南古鎮的風韻,再一次傾聽那串歌謠、親近那一隻古船、凝視那油紙傘下的佳人……
篇3
周莊有一個非常招搖的稱號,就雕刻在這個古鎮的***處:中國第一水鄉。然而說起周莊於我的第一印象,就像是為顛覆這個稱號而存在的:所謂水鄉,原來可以是很少有水的。
剛入周莊地界,人還在巴士上,眼睛就已在巴巴地找尋那一汪水,幻想著東方威尼斯式的長篙輕點,迷津四散,然而沒有。被擁擠的人潮裹進小鎮,用一下午的時間逛完兩圈,終於無可奈何的承認周莊鎮內原來只有那一道水灣。
沿著水走,幾步一橋,都是那種很古老的石塊壘起的小橋,被歲月磨得凹凸不平的,以一種平淡的神情承載著上方的喧器。走過河沿一排房子便進入了小巷,無所謂***與出口的窄窄的小巷,有橋的地方皆可以入,亦可以出。腳下是不知幾個世紀的青石板,同樣是平淡地凹凸不平著,抬起頭來,兩邊的房屋都伸出長長的,綿延而又破舊的透出光線的屋簷,將本就狹窄的天空壓縮成了一條長縫,是名副其實的一線天。有時這排門房突然斷開,從那缺口鑽出去,眼前就豁然開朗了,幾畦菜、一彎籬,白牆黑瓦的房子,怎麼看都像是南方隨便哪個普通的農村,或者更甚之幾分破敗清冷。離開了那灣碧水,除了巷中幾處賣著的小魚小蝦河蚌珍珠外,看不出一點當地人與“水”有關的生活的影子,換言之,這是個標準古鎮卻不像是水鄉。
那麼,究竟是什麼撐起了那“中國第一水鄉”的名號呢?
這個疑問在坐上船後就立刻消失了。不知是否是江南正宗的烏篷船,艙是隻能容六個人的,木質構造看起來很結實。船孃年紀一例都在三十開外,穿著藍底碎花上衣和黑長褲,撐開船時麻利而淡然,剛一離開那個小小的碼頭,船就搖晃起來,側身時船沿離水只有幾公分,碧綠的水色看不出有流動的痕跡。
坐在船上,周莊的視角就完全不同了。小船彷彿搖曳出無聲的“外婆橋”旋律,不疾不徐地將兩岸的店鋪啊遊人啊淡化進了古舊的建築裡。觸手可及的多是房屋常年泡在水中的部分,青苔將本就灰白的牆壁揮灑成了柔和的抽象作品,坐在船頭,隨手舉起相機框住的都是最美的風景。橋洞外蜿蜒的碧波,水邊大團大團的煙柳,紅彤彤的燈籠後半掩映著的白牆高瓦,這一切都因處在與水融合的船的角度便親切美麗起來,它滿足了人們關於古老的江南水鄉的所有幻想,它用窄窄一灣水道就勾出了最動人最正宗的風景。
只是當再踏上岸走過兩個安靜寫生的男孩旁時,我突然想周莊那個招搖的稱號大概是外人命名的,因為它的水鄉是畫家眼中的,是詩人夢裡的,卻似乎不是古鎮人生活中的。
久聞周莊的商業化汙染非常嚴重,果然是名不虛傳。古鎮巷內無房不是店鋪,甚至賣的東西也多有重複。走上幾步,便能看見頭髮花白的老嫗坐在本已十分狹窄的巷邊,手伸得老遠,巴巴地重複“來點桂花粉”或是“兩元一杯的阿婆茶”。店鋪裡賣時裝飾物,甚至還有咖啡廳,但更多的是賣些“旅遊紀念品”一類,比如畫有周莊風景的文化衫、大批量的蘇繡、草葉編的小動物、檀香木雕刻的掛飾,等等等等。穿插在這些店鋪中的是印在門票上的“周莊景點”,名字都起得很有江南詩意,只是隨意逛了幾處後,不得不承認相較於繁榮的商業,周莊的鎮內景點真是出奇低調,門匾幾乎和店鋪區分不開來,而景點內部,要麼門可羅雀,要麼遊人拼命往外擠,露出“這也叫景點”的意思。十六處中大概只有沈廳和張廳是真正意義上的景點,很富麗古典的江南園林,卻有著與“民間的周莊”太不相符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