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端午節黑板報

  幾把相思米,兩顆深情棗,包成了一個大大的粽子,送給你,願端午節裡,,幸福‘粽’是伴你身邊,端午快樂!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

  資料:端午宋詞大鑒賞

  經歷了上下兩千年的歷史,端午節作為一個重要的節日,也吸引了很多詞人對其的讚頌與心情的寄託,有思念家人的情懷,有哀國哀家的憂傷。下面小編給大家呈現一下古代與端午節有關的宋詞。

  資料:【齊天樂】宋楊無咎

  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衫裁艾虎。更釵鳧朱符,臂纏紅縷。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荷香暗度。漸引入陶陶,醉鄉深處。臥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圖片:

  資料:【菩薩蠻】宋陳義

  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資料:門上掛艾草習俗

  端午節有一個習俗是在六上掛艾草,掛艾草的源於古代黃巢軍隊對老進姓的屠殺,人們認為在門上掛上艾草就可以規避這個風險,於是這個習俗流傳了下來。唐朝僖宗年間,黃巢領兵造反,所到之處,殺人百萬,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聽見黃巢來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難。

  這一年五月,黃巢的軍隊攻進河南,兵臨鄧州城下,黃巢騎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見一波波的老弱婦孺湧出城外,他看見一個婦人揹著包袱,一手拉著一個年紀小的男孩,另一隻手卻抱著年紀較大的男孩。黃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馬問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裡去?”那婦人回答:“聽說黃巢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大壞蛋,不日就要攻進鄧州。城裡的男人都被徵調去守城,我們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黃巢又指著小孩問她:“你為什麼手牽小的,卻懷抱大的呢?”那婦人就說:“懷裡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裡牽的才是我親生的兒子。萬一情況危急時,我寧可丟掉自己的兒子,也得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黃巢聽了,深受感動,就對那婦人說:“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門口,這樣黃巢的軍隊就不會傷害你了。”

  婦人聽了,將信將疑,不過她還是回到城裡,把這個訊息傳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陽,黃巢的軍隊攻進城裡,只見家家戶戶門上都掛起了菖蒲艾草。為了遵守對那位婦人的承諾,黃巢只得無可奈何的領兵離去,全城因而得以倖免於難。為了紀念這件事,此後每到端午節,大家就會在門上插菖蒲、艾草,這項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