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黑板報主題

  端午到了,開開心心迎端午。那麼關於端午節黑板報怎麼做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端午節黑板報的文字資料和圖片,希望對你有用,歡迎閱讀!

  端午節黑板報圖片:

>

  端午節黑板報圖片1

  端午節黑板報圖片2

  端午節黑板報圖片3

  端午節黑板報內容1:

  明代把端午又稱“女兒節”。《帝京景物略》雲:“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飾小閨女,簪以榴花,曰‘女兒節’。”不僅節日名稱有異宋代,而且民間風俗也有變化。來自民間的許多夏令保健活動,也摻雜在這個節日習俗中。例如在五月五日正午前,人們要群入天壇去避毒,過了正午才出來。在端午節還講究捉蝦蟆取蟾蜍,其方法是用針刺破蟾眉,將蟾蜍汁擠出。蟾蜍是一種珍貴的中藥,可拔毒、消熱、消腫,治療疔毒惡疽有奇效。以菖蒲漬酒飲用避惡氣,用艾葉插門固為前代之遺俗。明代新出現的風俗是用雄黃塗耳鼻,認為這樣可以避蟲毒。

  明清時期,端午風俗活動形式變化雖不大,但是規模卻愈來愈盛行。尤其南方龍舟競渡,成為轟動一時的盛舉。據《武陵競渡略》記載,龍舟競渡已不限於端午一天。而是“四月八日揭篷打船,五日一日新船下水,五日十日十五日划船賭賽,十八日送標”。還有“五月十七八打船,二十七八送標者”。競渡規模歷時經月。對此事“或官府先禁後馳,民情先鼓後罷也。”

  宋代就出現的端午貼天師符風俗,到明清時更為流行。不但有天師符,還有“五雷符”、“紙符”、“五毒符”、“五瑞符”等。

  清代端午極力打扮小女兒,已出嫁之女也可回家歸寧,稱之“女兒節”。

  端午節黑板報內容2:

  1、粽團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秦觀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2、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著湖間雪。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黃裳《喜遷鶯端午泛湖》

  3、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我欲於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鵓鳩喧。——趙蕃《端午三首》其二

  4、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汴京元夕》

  5、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正月十五夜》

  6、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蘇軾《浣溪沙端午》

  7、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殷堯潘《端午日》

  8、五日長蛟虛問祭,九關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9、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青玉案·元夕》

  10、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上元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