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黑板報邊框

  一片艾葉,滲透情意的芬芳;一條龍舟,搏出熱情的高漲;一個粽子,裹滿生活的蜜糖;一杯米酒,碰出笑聲的歡暢;一聲問候,願你意氣飛揚。端午節快樂!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

  資料:賽龍舟在近現代的發展

  古代的賽龍舟專案在現代就已經有了很不一樣的發展,還發展成了夜龍舟專案,挑起小夜燈進行競賽。龍舟除了競賽之外,還可以用於遊鄉之用。近現代龍舟專案的活動發展很豐富。讓端午節也越來越紅火。

  圖片:

  圖片一

  圖片二

  划龍舟還有其他一些活動。比如龍舟遊鄉,是在龍舟競渡時划著龍舟到附近熟悉的村莊遊玩、集會。有時龍舟還有各種花樣的劃法,具有表演的含義。如廣州的龍舟,挽手用槳葉插入水中,再往上挑,使水花飛濺;船頭船尾的人則有節奏地頓足壓船,使龍舟起伏如游龍戲水一般。浙江餘杭縣龍舟,有的是讓人把龍尾踩低,使龍頭高翹,船頭的急浪便從龍嘴中噴吐出來,如龍吞雲吐雨一般。也有的是遊船式競渡。如《淮南子·本經訓》“龍舟鷁首,浮吹以娛”,是划著龍船、搖船在水上奏樂、遊玩。

  在《夢粱錄》中記載南宋杭州“龍舟六隻,戲於湖中”。湖上有龍舟,只是畫舫遊船的一部分。唐、宋、元、明、清各代帝皇,均有臨水邊觀看龍舟的娛樂,也屬於遊戲之類。《舊唐書》中記穆宗、敬宗,均有“觀競渡”之事。《東京夢華錄》卷七,記北宋皇帝於臨水殿看金明池內龍舟競渡之俗。其中有綵船、樂船、小船、畫艙、小龍船,虎頭船等供觀賞、奏樂,還有長之四十丈的大龍船。除大龍船外,其他船列隊佈陣,爭標競渡,作為娛樂。宋張擇端《金明池奪標圖》即描繪此景。又明代皇帝,在中南海紫光閣觀龍舟,看御射監勇士跑馬射箭。清代則在圓明園的福海舉行競渡,乾隆、嘉慶帝等均往觀看。又有夜龍舟。

  在浙江武進,過去有夜龍舟,在四面掛起小燈以競渡。四川五通橋從1982年起出現了夜龍舟,在舟上裝電燈,配焰火,漂浮河燈,輝煌奪目。浙江少數地方還於水上設堆堆浮焰,讓張燈結綵的龍舟從焰中穿過。又有旱龍舟,是在陸地上進行的模擬龍船比賽的活動。如《南昌府志》載:“五月五日為旱龍舟,令數下人異之,傳葩代鼓,填溢通衢,士女施錢祈福,競以爆竹闢除不祥。”浙江武義縣,過去也有旱地推端午船之俗,也認為可除邪祟。

  另廣東的佛山、東莞、信宜都有旱地划龍舟之俗,實際上是一種舞蹈,但日期不一定在端午。佛山秋季秋色時的旱地龍舟最為壯觀。又如《徽州府志》載:“五月五日,迎神船逐疫,船用竹為之,襲畫狀似鰍,以十二人為神,載而遊緒市。”另有把小型旱龍船給小兒做玩具的。在劃龍船時,又多有唱歌助興的龍船歌流傳。如湖北秭歸劃龍船時,有完整的唱腔,詞曲根據當地民歌與號子融匯而成,唱歌聲雄渾壯美,扣人心絃,即“舉揖而相和之”之遺風。又如廣東南雄縣的龍船歌,是在四月龍船下水後唱到端午時止,表現內容十分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