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彝族年有什麼食俗

  彝族人民憑藉這裡的多彩的自然環境、豐厚的資源,用勤勞的智慧,創造著幸福美好的生活,傳承著獨具特色的飲食習俗,書寫著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涼山彝族年食俗,歡迎大家閱讀。

  涼山彝族年食俗介紹

  彝族居住的地區,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複雜,植物和動物資源極為豐富。居住在山區和半山區的彝族以種植蕎麥、大麥、小麥、玉米、燕麥、土豆為主;在溪谷和湖盆山區、平壩則以種稻谷為主,玉米和其它作物為輔涼山彝族自治州大部分地區、滇西北小涼山彝族聚居區及貴州的威寧縣一帶,最古老的農作物為蕎麥,次為燕麥、水稻、小麥、大麥、土豆等。蔬菜以圓根為古老,其次才是蘿蔔、青菜、白菜等。畜牧業以豬、羊為主,同時畜養牛、馬、雞等。涼山、昭通、畢節這些地方的來族多食用蕎麥餅、米飯、玉米飯,無論豬、羊肉做成“砣砣”或大塊肉都喜歡,喜歡喝用肉湯做成的酸菜湯。

  彝族在烹飪方面以滇南、滇中、昆明、玉溪、楚雄等地的彝族包含很有特色。滇南是彝族人口分佈較多的地區,而石屏、建水、開遠等地彝族的農作物生產水平發達。農業主要是以水稻為主,玉米、小麥為輔。沿湖地區兼事捕魚,以大米為主食,也用麥粉做成麵條、烤餅食。肉類食物主要的有豬肉、雞肉、鴨肉、魚肉。進入冬季後他們多殺過年豬醃成臘肉供常年吃。

  涼山彝族年食俗一、食雞

  彝族吃雞以砣砣雞回鍋、清燉為主。涼山彝族和貴州威寧的彝族吃雞一般砍成砣砣,拌上佐料。涼山彝族還常用砣砣雞回鍋、辣子雞待客。雲南彝族過去用陶鍋煮雞,一般不用刀切,而用手將雞肉撕成條塊。特別要準備一碗,用雞湯做成辣椒水,辣椒水內還要放少許花椒、大蒜以及炒過的鹽。吃時,將撒成條塊的雞肉蘸著辣椒水吃。此外,雞頭一般老人吃,雞翅膀給小女吃,老人說她們吃了會梳頭,雞腿一般給小孩吃,但小孩不能吃雞爪、雞血。

  雲南彝族吃雞還有一個習慣,殺雞前先要備好一個放涼開水和鹽的碗,使雞血凝成塊,然後將花椒麵、辣椒麵、醋、香油倒在雞血裡拌著吃,味很好。在彝族宴席中最有名的菜餚,首推“四滴水”,其程式是先陳上冷盤4盤:火腿、滷豬肝***或者吹盤***、灰蛋、紫介肉***或涼雞***。其次陳上八樣錦8盤:桂花蛋、炒尤魚絲、炒公爆肉***或火爆雞丁***、紅燒肘子、燉鹿筋、清蒸雞、燒海蔘、脆皮魚。

  再次陳上三鮮湯、八寶飯***八寶飯是以香糯米為主,加冬瓜蜜餞、大棗、蓮子、皁角米、桂元肉、洗沙、藝麻、紅綠絲、核桃片、艾苡仁***。最後以銅鍋陳上連腳帶肘的煮熊掌4只,使爪子抓露搭銅鍋邊,伸揚四方,名為“熊爪會”,象徵“招財抓喜”。燕窩湯1盆,以燕窩為主,加龍眼、冰糖,象徵銀浪滾珠,名為“聚寶堆銀”,客人食此,互相祝賀財源茂盛,吉祥臨門。

  涼山彝族年食俗二、食豬

  川、滇、黔、桂彝族一般都要殺豬食,特別是殺過年豬。按照彝家的食俗規矩,豬頭要分成兩半醃帛好,一半是留著主人家自己吃或者招待客人,另一半過年後的幾天內,算吉日由女婿送給自己的岳父母。共它部位的豬肉除過年吃的外,一般全部醃成臘肉慢慢吃。昆明郊區和宣威、威寧***貴州***、冕寧***涼山***的彝族人殺豬後還要自醃火腿,其中宣威的火腿馳名全國。

  涼山彝族年食俗三、食羊

  居住在川、滇、黔、桂山區或者半山區的彝族人普遍喜歡飼養山羊、綿羊。羊是他們肉食來源之一,彝族無論殺或吃羊肉,都有些特殊的飲食習俗。殺山羊可以用刀;而殺綿羊禁用刀,只能用木棒將羊脖打斷,再用手掐死。羊肝和羊胃要單獨用來祭祀祖靈,然後烯來吃。羊身、四肢和內臟、頭、蹄均煮熟待客。有的地區羊頭和4只羊蹄第二天煮著吃;羊腦在彝家的習慣上全歸老人吃的。處於生育期的青年婦女禁止吃公羊,僅能吃母羊和閹羊,牧羊人禁吃羊尾巴。還有一些地區彝族殺羊食時,將羊血拌蘿卡絲醃起來,要吃時用瓷碗盛著,放在飯上蒸熟,其味特別鮮美。雲南彝族還喜歡飼養奶羊,他們飲用羊奶,用羊奶加工製作多種乳製品。

  涼山彝族年食四、糧食

  居住在經濟發達的滇中、昆明、玉溪、楚雄等地的彝族,大米、玉米、小麥都以不同的比例作為主食,一年四季有蔬菜,畜牧業產品也佔有一定的份量。糧食和菜餚的品種及其食用習俗也多類似。分佈在滇池湖盆地區的昆明彝族***於郡***,因受四周漢族的影響,食俗與漢族相同之處甚多。主食以稻米為主,他們用木甑蒸飯,佐以麵食主,產魚季節,以捕魚當菜。所吃的蔬菜主要有白菜、青菜、南瓜、蘿蔔、喬豆、茄子、辣椒、刀豆等。滇中地區的彝族喜用青菜醃菜和晒蘿蔔乾,供缺菜季節吃。還利用

  小麥帛麵醬:先將麥面的粑粑放於麻袋裡,然後埋在米糖中,使其發醇後拿出晾乾,再磨碎,辣椒麵和鹽釀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