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第一輪複習交往與溝通考點

  在中考的第一輪複習時,教師們要為同學們準備哪些政治考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一、家庭關係的確立 ①最主要的家庭關係是子女與父母的關係。父母子女關係的確立,絕大多數基於血緣。這種關係無可選擇、無法改變。我們與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種親情。我們要認識自己的家,特別是瞭解自己的父母。要了解、繼承家庭的良好傳統,學習家人的優秀品質,立志為家庭作出自己的貢獻。②家庭的最主要的特點:家中有親人,家中有親情。

  二、感受家的溫暖 ①家庭是我們成長的搖籃,是我們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我們最親的人,也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②母愛是最無私的;父愛如山,深沉嚴格。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教育,是親情的自然流露,是傳統美德的彰顯和發揚,也是當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父母如果不對子女盡撫養義務,甚至虐待子女,要受到法律的懲罰。③家,是我們的情感棲息地,是我們的物質生活後盾、安全健康保障,還是我們的娛樂天地、天然學校和今後發展的大本營。我們在家中享受親情和溫暖,我們熱愛自己的家。

  三、我們要孝敬父母 ①父母理應受到子女的孝敬。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撫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父母為家庭作出了貢獻,為我們付出了很多,他們應當得到愛的回報,理應受到我們的孝敬,孝敬父母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還是當代社會的道德義務和法律義務。②我國有孝的傳統,孝敬父母的人歷來被人們稱道、尊敬,不孝子孫常常被人譴責,我們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③孝親敬長是我們的天職。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尊敬、侍奉和贍養父母。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愛戴父母。這是子女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是子女對父母應盡的道德義務、法律義務。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不僅要受到輿論的譴責,還要受到法律的懲罰。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孝敬父母,要從小事做起,要正確區分孝敬在不同場合的具體要求,並按這些要求去做。對我們來說,孝敬父母表現在心裡想著父母,理解、關心父母;行動上幫助父母,為父母分憂;努力學習,積極上進,讓父母高興。④孝敬父母,需要付出,即要付出代價。我們可能付出時間,付出感情,付出體力,甚至委屈自己,但孝敬父母收穫的是甜蜜。⑤我們對孝敬父母的認識:孝敬父母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順從,而是在平等基礎上對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當代道德和法律基礎上對父母辛苦勞動和養育之恩的報答。如果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我們要勇於批評和制止;如果他們觸犯法律,做兒女的要按法律辦事。同時,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要孝敬父母的長輩。要正確把握不同場合下的孝敬的具體要求,並按這些要求去做。對我們來說,孝敬父母表現在各個方面。

  二

  一、逆反心理是指客觀環境與主體需要不相符合時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具有強烈的情緒色彩,即帶有強烈的牴觸情緒。逆反心理有積極和消極之分。

  二、逆反心理的產生及危害 ①逆反心理的產生原因:代溝,往往導致兩代人在某些問題上產生分歧。我們對父母的思想觀念、管教方法、嚴格要求,常常會產生反感,即產生逆反心理。②逆反心理的具體表現:要我這樣,我偏要那樣;你說這個好,我非說那個好;讓我相信這個,我非相信那個不可。③對逆反心理的具體分析:逆反心理和逆反行為不能一概說是錯誤的,有的反抗不無道理。與父母平等交往,有助於幫助父母更新觀念、走出家教的誤區,也有助於我們作出正確的選擇。④逆反心理的危害:在多數情況下,逆反心理導致的對父母的反抗,其結果是懲罰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錯誤懲罰自己。這種結果也是對父母的一種傷害,不是拿自己的錯誤傷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錯誤傷害父母。

  三、與父母產生衝突的原因 ①進入青春期後,我們有了自己的思想,開始獨立行事,渴望父母像對待大人那樣對待我們。而在父母的眼裡,我們總是長不大的孩子,沒有生活經驗,沒有豐富的閱歷。他們對我們的關愛之心沒有變,只是要求更加嚴格,我們就會覺得家長嘮叨,於是就容易產生矛盾。②我們與父母的年齡差距,是產生代溝的直接原因,代溝的實質是年齡背後的多重代際差異。③望子成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願。我們與父母的衝突,往往基於父母對我們的高期待、嚴要求。這種在我們看來有些苛刻的“嚴”反映出父母對我們的愛。

  四、化解與父母矛盾的方法 ①與父母發生衝突時.如果以強硬的態度頂撞、以粗暴的舉止反抗、或者對他們不理不睬、冷淡相對,或者由對某事的分歧遷移到對父母本人的惡感,甚至採用極端的方法來處理,都是錯誤的,將會給父母帶來傷害。積極有效的做法是溝通,要學會主動妥協.主動認錯。②時時記住父母的良苦用心,發生矛盾時不鬧對立;③經常與父母談心,讓他們瞭解自己的學校生活和朋友關係;④有事多和父母商量,聽取他們的意見,特別是父母不大放心的事情,不要自作主張;⑤提出購買物品的要求時,先要了解家庭的支付能力;⑥做了錯事主動檢討,不逃避責任;⑦對父母作出的承諾要說到做到,在父母面前建立信用;⑧瞭解父母的工作,體諒他們的難處和麵對的壓力;⑨學習父母的良好品德,在生活中幫助父母,在精神上支援父母,做父母的朋友。

  五、與父母溝通的基本要求 ①解決父母與我們之間的衝突與代溝的積極做法就是架起溝通的橋樑。②與父母溝通的程式:首先要冷靜下來,心平氣和地和家長商量;通過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③與父母溝通,其實就是辨明是非,尋求最佳結果的過程。④與父母溝通的基本要領:彼此瞭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關鍵。理解父母最有效的方式是換位思考,溝通的結果是求同存異。例如:我們應經常與父母談心,讓他們瞭解我們的學習生活;有事多和父母商量,做了錯事主動檢討,在父母面前講信用等。

  六、與父母交往要講藝術主要策略:①讚賞父母,交往起來無煩惱。②要學會真誠得體地讚賞父母,這是增進親情的有效方法。③認真聆聽,交往起來免誤會;④幫助父母,交往起來無障礙。⑤在家庭生活中,與父母不必太計較,要以寬大胸懷和積極態度與父母交往,不必非爭個輸贏高低。

  三

  一、閉鎖心理 通常表現為放棄與外界的接觸,拒絕與他人溝通,把自己封閉在一個小小的個人空間裡,卻常常無法抑制對友情等人際溫暖的渴求,總是幻想別人能不計較他們的冷漠和敵視。

  二、產生自我封閉的原因 ①性格上怯懦、保守的人在生活中往往追求穩妥,沒有勇氣去主動承擔一些責任,與挑戰,把自己侷限於一個相對安逸和舒適的境界裡。這樣,久而久之,為自我封閉狀態的形成提供了溫床。②社會生活中的“惰性”也可能為自我封閉創造條件。隨著社會的資訊化,現代人在思想上和行動上跟上時代腳步是很重要的,有的人可能迷戀過去那種安逸的生活,不主動去接受外界的資訊,隨著時光的流逝,可能有一種“一步趕不上,處處趕不上”的感覺,久而久之,就可能落人自我封閉的泥潭。

  三、閉鎖心理的危害 ①不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②會鎖緊通向友誼的大門;③難以獲得同學的理解;④感受不到人際關係的溫暖。

  四、與同學友好相處的方法 ①以誠相待。人與人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真誠和善意,這也是做人的根本原則。以誠相待表現為給朋友以情感上的支援,坦率地敞開自己的情感,交流時注意力集中。②理解尊重。多一點理解尊重,大家的關係就容易融洽,就能減少不必要的摩擦。③互相幫助。相處時貴在當朋友有需要的時候,自覺自願地提供幫助。④寬容諒解。當發生矛盾時,能夠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相互諒解才不會導致嫉妒、敵意。

  五、積極做一個受歡迎的人:我們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培養真城、理解、信賴、理智、有思想、體貼、熱情、幽默、負責任、開朗、信任等品德;同時,也要提高溝通意識和溝通能力,使自己最具魅力。

  六、儘快融入新集體的方法與途徑 ①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②自覺維護集體榮譽;③讓個性在集體中張揚。

  七、如何通過積極的交往在同學中建立友誼 ①正值身心飛速發展時期的中學生,精力充沛、熱情奔放,尤其喜歡人際交往,更需要用交往編織起彩色的歲月,但是走進新集體,對待同伴關係,學生們往往抱著審視的態度,有許多困惑。②能否處理好人際關係適應中學生活的問題開始成為影響中學生個人能否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③因此,剛走進七年級的學生迫切需要老師進行集體的輔導及個別輔導,通過開展各種集體活動,創造條件讓他們儘快相互瞭解、相互認識,積極主動地交往,防止自我封閉、過分羞怯、孤獨等症狀的出現,掌握與人交往的方式。

  八、交友要注意的問題或交友的原則 友情需要我們明智而謹慎地把握,慎擇友,善交益友、樂交諍友、不交損友。做到:①朋友之間應該真城相待;②以寬容維護友情。當我們在接受朋友付出時.應考慮朋友的需要;當我們在要求朋友給予時,應體諒朋友的難處;當我們與朋友之間有分歧時,應寬容他人;③尊重差異,加強溝通;④以原則純化友情。在原則面前一定要堅定,不以犧牲原則為代價維持所謂的友誼。⑤我們要正確把握友情:我們渴望友情.尋找朋友,探求友誼的真諦。朋友帶給我們溫暖、支援和力量,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上,朋友伴我們同行,友誼照亮我們的生活之路。但是對於友誼,需要我們明智而謹慎地把握。交友是一個平等互惠的過程,給予與分擔必須是雙向的,這樣才能做到雙贏甚至多贏。當然,人無完人,朋友難免有缺點;人各不同,朋友之間難免有分歧,交友應該寬容他人,尊重差異,加強溝通,我們就會交到更多有趣的朋友,獲得更為持久的友誼。我們與社會上的人交朋友,要樂交善友,不交損友,因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我們要謹慎交友。

  九、積極與同學、朋友交往: ①朋友帶給我們溫暖、支援和力量,我們感受生活的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上,朋友伴我們同行,友誼照亮我們的生活之路。友誼能滿足我們的心理需要,的讓我們分享快樂,分擔痛苦,使我們生活學習得更好;②我們應該主動開放自我,養成熱情開朗的良好性格,對他人真誠、友好、寬容、負責任,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十、積極適應中學生活 ①中學生活新變化:走進中學,同學進行重新組合;學習科目增多了;學習負擔加重了;對自主管理的要求提高了;學校生活非常豐富。 ②積極適應中學新生活:自覺遵守規章制度。儘快瞭解自己所在學校、班級的規章制度和要求,並以此規範自己的行為;儘快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克服“閉鎖”心理,與同學正常、友好地交往;主動適應新的學習生活。我們要積極主動地學習,調整好心態,尋找到方法,建立起信心;主動參加集體活動,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適應新生活。 ③結識新夥伴,建立新友誼:克服閉鎖心理;養成熱情開朗的性格;掌握與人交住的方式。 ④培養熱情開朗的性格:熱情開朗的性格會對人的生理、心理產生積極的形響;容易被人接納,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在集體和社會中營造融洽的人際氛圍,並且容易得到快樂;熱情開朗的性格是可以培養的,我們可以嘗試每天保持一種好心情,對老師、對同學態度友好;與人交往主動、豁達,不斤斤計較個人得失。漸漸地,我們就會變得性格開朗,性情活滾。 ⑤班集體對我們的成長的重要性:班集休是我們成長的園地。班集體可以滿足我們的心理需要、自尊需要;班集體可以使我們獲得知識、增長能力、拓展視野、培養性格、陶冶情操等。良好的班集體對我們的成長有著積極的影響,有助於我們形成集體主義精神、義務感、責任感、主動精神,形成良好的組織紀律性,培育奮發向上的情操。 ⑥自覺維護集體榮譽:集休的榮譽需要大家去維護。每一個人都為集體出力,都不做損害集體的事;在集體裡.除了自覺遵守集體紀律,服從集體利益外,我們還提倡張揚個性;讓我們在集體中主動地提出自己的建議,發揮自己的特長,堅持自己的興趣,張揚自己的個性。這樣,集體會因為我們個人才能的發揮而變得更加優秀。

  四

  一、友誼與交往 朋友和友誼是人生永恆的話題,我們渴望友情,尋找朋友,探求友誼的真諦。朋友帶給我們溫暖、支援和力量,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上,朋友伴我們同行,友誼照亮我們的生活之路,但是對於友誼,需要我們明智而謹慎地把握,交友是一個平等互惠的過程,給予與分擔必須是雙向的,這樣才能做到雙贏甚至多贏。當然,人無完人,朋友難免有缺點;人各不同,朋友之間難免有分歧,交友應該寬容他人,尊重差異、加強溝通,我們就會交到更多有趣的朋友,獲得更為持久的友誼。我們與社會上的人交朋友,要樂交善友,不交損友,因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我們要慎交朋友。

  二、男生、女生的性格優勢 ①思維方式方面。男生往往擅長抽象邏輯性思維,更多地喜歡用綜合的方式對待現實,善於抽象、概括。一般比較喜歡數、理、化等學科;女生擅長於具體形象思維,一般比較喜歡語、外、生、地等學科。②掌握基礎知識與解題靈活性方面。男生在掌握基礎知識上稍遜一籌,但在理解靈活性上略強;女生在作文的描述、詞彙應用方面更有優勢,但在立意新奇與構思靈活性上稍遜一籌。③情感細膩程度。女生的情感較為細膩溫和,富有同情心;男生的情感較為粗獷熱烈,且容易外露。④體能。男性的爆發力快,耐力較差;女生的爆發力較慢,但耐力強。

  三、為什麼男女同學可以交往 ①男女同學間的交往是學校生活中一個重要內容,它能讓我們獲得更加豐富的友誼,增進我們對異性的瞭解,學習對方的長處,完善自己的個性,促進身心健康發展;②男生女生之間天然存在的性別差異,在正常交往過程中可以優勢互補、取長補短,從而營造一種和諧溫馨、合作團結的氛圍;③男生女生的正常交往使我們在性格、智力、能力等方面的優勢得到展示,有利於自己個性的充分發展;④還可以學習如何適應社會對不同性別的要求,增進自己的性別意識,培養健康的性心理。⑤也可以擴大交往範圍,鍛鍊交往能力。所以,男生女生應當有不超出同學友誼的正常交往,在交往中學會欣賞別人,同時也積極展現自身的才智與風采。

  四、男女同學的交往方法 ①男女同學之間的交往,既需要相互尊重,又要自尊自愛;既要開放自我,又要掌握分寸;既要主動知性,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場合、時間和頻率。只要我們真誠待人,坦然大方地同異性同學交往,就一定能獲得異性同學的尊重和友情。②具體地說,就是應該:自然、大方地交往,建立純潔的友情;學會尊重對方,包括尊重對方的人格,尊重對方的意願;學會自愛、自重,愛護自己的尊嚴和名譽,珍惜自己的人品和人格,同時懂得保護自己。③在與異性相處時,我們要學會保護自己。應該遵守社會的法律、道德,不做違背道德法律的事,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掌握自我保護的方法;④男女生之間的交往,還應該做到嚴格自律,不斷增強自我約束能力,嚴格要求自己,對自己、對他人負責,不做違背道德法律的事。

  五、正確對待異性同學之間的情感 隨著青春期的到來,我們的生理和心理都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我們開始關注異性,渴望接觸、瞭解異性,甚至可能萌發對異性的好感或者愛慕之情。這是正常、自然而美麗的事。我們要慎重對待、理智處理男女同學之間的情感。當我們在情感的門前徘徊時,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選擇,在反思中學會選擇,學會承擔責任。在選擇中我們把握青春,在承擔責任中我們長大成人。

  五

  一、進入中學後,師生之間發生的變化:①我們長大了.老師對我們的要求也提高了;在學習中,老師過多地要求我們自覺、自主地學習,對自己負責;在班級活動中,老師讓我們鍛鍊自我管理,學習做好的組織者;在思想交流中老師經常讓我們談出自己的想法,自我反省,自我嚴格要求;②我們長大了,對老師的要求也不同了:希望老師更多地聽取我們的意見;我們想獲得發揮想象力的更大空間;我們喜歡更加平等的師生關係;我們希望從老師那裡得到更多的尊重、信任、幫助和諒解。

  二、老師工作的特點 ①老師對我們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老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是老師教我們做人的道理,幫助我們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老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②老師的工作不只是傳授知識,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感情才能喚醒感情;老師的巨大力量在於做出榜樣,在於善於教給我們思考方法。③老師是我們的良師,更是我們最真摯的朋友。

  三、師生關係 ①新型師生關係指的是建立民主平等、亦師亦友的關係。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係,真正做到師生之間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學習、教學相長。老師是我們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是我們的朋友。建立“亦師亦友”的新型師生關係。老師是我們的友伴,我們與老師共同組成學校生活共同休。我們應該知師、信師、愛師、敬師,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我們就能夠與老師心相印,情相容,就能快樂地學習,更快地進步。

  四、如何與老師交往?

  ①主動溝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化解與老師的誤解、矛盾,增進與老師的情感,一切從主動溝通開始。溝通產生理解,理解產生信任。②交往是一門藝術,溝通需要方法。改變對老師的認識,主動與老師進行溝通的方法:第一,從老師的角度看間題。我們如果能從老師的角度、立場考慮間題,設身處地地為老師著想,就能理解老師的做法,從而順利地化解師生之間的衝突。第二,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與批評。第三,原諒老師的錯誤,用恰當的方式指出老師的錯誤是對老師的尊重。第四,禮貌待師,注意場合在不同的場合選擇不同的交往策略,勿失分寸平等決不意味著放肆。

  四、正確對待老師的途徑 ①尊重老師、理解老師,和老師分享快樂與煩惱;②積極協助、配合老師的工作;③有了問題、困難、建議,主動與老師溝通,取得老師的理解、支援和幫助;④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獲得表揚不自滿,受了批評不氣餒、不抱怨;⑤對老師也要體諒和寬容,對老師工作中的疏忽、缺點,應善意提出。

  六

  一、禮貌是謙虛恭敬的態度和言行,是尊重他人的美德的外現形式,是文明的體現。

  二、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①禮貌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規範,是人們在日常交往中應當共同遵守的道德規範,是謙虛恭敬的態度和言行,是尊重他人的美德的外現形式。 ②禮貌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禮貌是尊重的具體表現。禮貌反映我們自身的素質,展示我們的風采。我們講文明、有禮貌,意味著對他人的尊重、寬容、謙讓、與人為善等良好的品質。這些優良品質是通往友好交往的道德橋樑。我們有了禮貌,就有了與人交往的親和力;禮貌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意義:禮貌是文明的體現。在待人處事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以禮相待的需要,因此,是否文明禮貌,絕不只是個人私事,也不是無足輕重的小事,它表明一個人是否具有道德修養、影響到人際關係的質量和社會風氣的好壞,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尊嚴。 ③對人有禮貌的表現:語言文明,態度親和,舉止端莊。語言文明是指說話和氣,不強詞奪理,不惡語傷人;談吐文雅,不說粗話、髒話;與人交談時態度要謙遜、尊重對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說話,不盛氣凌人,也不說大話,文明用語能使交往和諧,為人際關係增色;態度親和,就是態度真誠,待人和氣。就會給對方一種親切感、受尊重感,會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對方自然也會以同樣的方式迴應我們。在社會群體中,如果大家都具備這種謙恭、和氣的態度,就會增進人們的友誼和團結,使我們感到溫暖、愉快,它能增加交往的魅力。舉止端莊,它能反映我們高雅的氣質,反映我們的道德修養和文明程度。我們做到內在真心誠意、外在彬彬有禮,就能廣受歡迎、廣交朋友。文明禮貌要通過端莊的舉止來體現,注意舉止的規範是我們進行社會交往的基本要求。

  三、禮儀展風采 ①禮儀的重要性。禮儀不僅僅是一種形式,而且是一個人、一個集體乃至一個國家精神文明的象徵。自覺做到講禮儀,不僅關係到我們自身的形象,而且關係到周圍的人、我們的集體,甚至我們民族和國家的形象。所以我們必須具備良好的禮儀素養,使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禮儀的要求。 ②禮儀是一門學問,有特定的要求。就個人而言,表現在舉止文明、動作優雅、姿態瀟灑、手勢得當、表情自然、行為檢點、儀表端莊、著裝得體、講究衛生。 ③學習禮儀的意義:按照禮儀的要求去待人處事,會使我們變得優雅可親,更容易被人接納,也有助於我們進一步提升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站如鬆,坐如鐘,行如風是最常用的三種合乎禮儀的姿態,它能展示我們內心的啟信、蓬勃的朝氣、振奮的精神,有助於強健我們的身體,還能給人以美的感受。

  四、中學生應該學習的禮儀 ①掌握握手、待客、接聽電話等基本的社交禮儀。要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己的坐、立、行走等基本禮儀規範做起,加強自己的個人禮儀修養。②珍視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繼承其精華,剔除其糟粕,把傳統禮儀與現代社會的要求結合起來。③在與少數民族交往時,要尊重少數民族的禮儀習俗,要“入鄉隨俗”,不能違反民族禁忌。

  五、如何文明交往? 文明交往也是一門藝術。在與人交往中,我們要謹記:真誠坦率、正直勇敢、謙虛寬容、善於聆聽、熱情開朗、樂觀幽默、細心體貼、彬彬有禮和堅持原則。同時罵聲得到拒絕和遠離。

  六、現代公民必須具備良好的禮儀:禮儀緣於最初的人類交往,並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現代禮儀既與現代社會的要求相一致,又與一個民族傳統相承接。禮儀不僅僅是一種形式,而且是一個人、一個集休乃至一個國家精神文明的象徵。我們必須具備良好的禮儀素養,使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禮儀的要求,並在交往中加以運用。

  七

  一、競爭有何作用?競爭對人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既有促進作用,也有阻礙作用,要正確對待和參與競爭①竟爭對人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有促進作用。它給我們以直接現實的追求目標,賦予我們壓力和動力,能最大限度地激發我們的潛能,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使我們在竟爭、比較中客觀地評價自己,發現自己的侷限,提高自己的水平;能讓我們的集體更富有生氣,豐富我們的生活,增添學習和生活的樂趣。②競爭的消極作用。它可能使某些獲勝者滋生驕傲自大的情緒,使某些失敗者喪失信心,產生自卑感;競爭的壓力可能引起我們的過度緊張和焦慮;競爭中的虛榮心還會導致不良的忌妒心理。③面對社會生活中激烈竟爭的正確態度是:一是樹立競爭意識,積極地參與競爭;二是樹立合作意識,競爭不忘合作;三是樹立公平競爭的意識;四是保持良好的心態,勝不驕,敗不餒。

  二、對競爭的正確態度、準則、目的: ①樹立競爭意識,積極地參與競爭,樹立合作意識,競爭不忘合作;樹立公平競爭的意識;保持良好的心態,勝不驕,敗不餒。②競爭必須遵守的準則:道德準則與法律準則。③競爭的目的:為了超越自我,共同進步。

  三、合作與共享的相互關係:①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是共享的基礎,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結果。②合作的力量是無窮的: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離不開集體的力量。個人或群體之間為達到共同的目的需要彼此合作。合作的成果屬於大家,由大家共同分享,合作的核心是發揚集體主義;③合作是事業成功的土壤。合作是一種能力。任何事業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作能凝聚力量,啟發思維,開闊視野,激發創造性,還能培養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獻精神。精誠合作使我們分享到成功的愉悅。互助互惠能增加成功的可能性,讓我們取得更大的勝利。我們要積極培養合作精神,提高合作能力。④合作的要求:主動理解,相互友愛寬容;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培養合作精神,鍛鍊集體合作的技巧;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有無私奉獻的精神。

  四、競爭與合作的關係 ①合作與競爭是相互依存的兩個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兩者相互滲透,相輔相成。合作離不開競爭,沒有競爭的合作會缺乏生機與活力,只能是死水一潭;競爭也離不開合作,沒有合作的競爭是孤單的競爭,孤單的競爭是無力的。沒有合作的競爭只能是“你死我活”的爭鬥或兩敗俱傷。競爭需要藉助合作才更有可能獲勝,合作則增強了競爭的能力。競爭是一種有效的合作方式,合作是為了更好的競爭。競爭與合作是相互統一的。只有既競爭又合作,我們的事業才能取得成功,經濟才能繁榮,社會才能進步。②21世紀既是充滿競爭的世紀,又是協同合作的世紀。適應時代的要求,我們應學會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係,既要保持敢為人先、不甘落後的進取精神,又要樹立協作、互助的合作觀念,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最終實現共同發展、共同提高。

  五、面對競爭的壓力 ①競爭的壓力能帶來積極的作用。競爭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壓力。如果在競爭的壓力下奮起,把壓力變成動力,勇敢地面對挑戰,戰勝困難,就能成為生活和事業的強者。 ②競爭的壓力也可能產生消極的作用。競爭失利產生的挫敗感與失落感也給人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這是競爭帶來的消極後果。 ③面對競爭的壓力,我們需要鍛鍊自己的心理素質。要有良好的競爭心態,就必須克服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競爭的法則雖然是優勝劣汰,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應揚長避短,勇敢地接受挑戰,勇於在競爭中檢驗自己。 ④面對競爭的壓力,我們必須採取正當的方式,堅守自己的人格。競爭既是智慧、才能的比賽,也是品德、人格的比賽。在競爭中,競爭者一方面要不畏強手,力求爭先;另一方面,又必須採取正當的方式,堅守自己的人格。 ⑤中學生應善於面對競爭的壓力。學校是社會的一部分,校園生活裡也充滿著競爭。學校學生之間最明顯的競爭就是各種測驗和考試。在激烈的學習競爭中,學生如果不能很好地調整心態,不僅能出現心理障礙,甚至會出現過激行為。

  六、競爭中合作的重要性 ①社會生活離不開團結合作。在許多情況下,個人能力的充分發揮,還需要依靠集體的合作。未來社會競爭將更加激烈,但競爭越是激烈,合作的意識就越重要,合作的範圍也就越廣闊。②團結合作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一個競爭與合作都處於活躍狀態的開放地區框架是建設共同繁榮的未來的最好途徑。③培養合作的能力。合作需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互諒互讓、以誠相待,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一起努力。所以,在合作的過程中,各方都能努力創設一個良好的人文氛圍,這也是合作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④競爭與合作,建設美好集體,創造美好社會。在一個集體中,既有積極的競爭,又有真誠的合作,個人的才能得到發揮,集體也會取得成就。

  七、在競爭中我們應該如何合作 ①應體現“雙贏”原則。競爭對手不能相互排斥,而要相互促進,共同提高,這才是競爭中合作的真諦。②要處理好自己與他人的關係。要學會欣賞他人,虛心向他人學習,並學會理解和諒解他人,將心比心、以誠相待、幫助他人,求得共同發展。③要形成團隊精神。團隊精神是團隊內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援、密切配合、無私奉獻的群體精神。團隊精神的核心是集體主義,是合作共享、樂於奉獻,是個人利益服從團隊利益。

  八、學會在合作中競爭:①在合作中競爭的內涵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團體的通力合作鼓勵各個成員間相互競爭;另一方面,成員間相互競爭促進團體競爭力的提高。②在合作中競爭要做到尊重競爭對手,向競爭對手學習。合作過程是互幫互學,相互提高的過程。取長補短、攜手共進是我們在合作中競爭的目標。③競爭是一種有效的合作方式。在競爭中,我們要善於找準自身的優勢,揚長避短,敢於與他人競爭。④在合作中競爭,倡導一種全新的競爭理念:競爭並不意味著“你死我活”,競爭的目的在於超越自我,共同進步,不以成敗論英雄。

  九、做到在競爭中合作:①竟爭是一種有效的合作方式。在競爭中,我們要善於找準自身的優勢,揚長避短,敢於與他人競爭。競爭的目的是為了超越自我,共同進步。②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是相互依存的兩個方面:沒有合作的競爭是孤單的競爭,孤單的競爭是無力的。同樣,合作也沒有無競爭的合作,沒有競爭的合作只能是死水一潭。③合作為了更好地競爭。在競爭中合作應體現“雙贏”的原則。競爭對手不能相互排斥,造成兩敗俱傷,而要相互促進、共同提高,這才是競爭中合作的真諦。④在競爭中合作需要形成團隊精神。團隊精神的核心是集體主義。是合作共享、樂於奉獻,是個人的利益服從團隊的利益。個人的成功不是最終的成功,團隊的成功才是最終的成功。

  八

  一、誠信的含義 我們為人處世,與人交往,要講究誠信,即誠實守信,“誠”就是誠實無欺、誠實做人、誠實做事、實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講信譽、守信義、不虛假。“言而有信,一諾千金”,是為人處世、與人交往中誠信的表現。

  二、誠實是做人的甚本原則,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種良好品格的基礎。 ①誠實意味著實事求是,表裡如一,說實話,做實事,不虛偽,不誇大其詞,不文過飾非;誠實的人對自己是誠實的,不說違心話,不做違心事;誠實的人對他人誠懇實在,不說假話,不做假事,言行一致,踐守諾言。②誠實守信的重要性:誠實守信,心中才能生長出善良、正直、勇敢、謙遜。誠信是與他人合作、交往的通行證。能信守諾言,履行約定,為人誠實,言而有信,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與尊重。誠實守信,實實在在地做事,這是一個人在社會立足、事業取得成功的保證;③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打下牢靠的事業基礎,取得堅實的人生業績;④社會秩序才能有條不紊,文明進步才有可能。

  三、誠信的基本要求 ①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是誠信的基本要求。格守信用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即表現為一種積極認真負責的態度。②“做老實人,辦老實事”,是人們崇尚的行為準則。實實在在做事是個人得以立足、事業得以成功的保證。③不要輕易許諾。承諾是一件嚴肅的事情。踐約守信是我們誠實做人的核心。④做人無大事、小事之分。誠信做人就體現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之中。我們做大事的同時也要拘小節,把做事與做人有機地統一起來。

  四、誠實與信任的關係 堅持誠實,就會贏得信任。誠實與信任是一棵並蒂蓮,誠實是獲得信任的前提,對人誠實自然會獲得他人的信任,對人不誠實就會產生信任危機,信任的基礎永遠是誠實。

  五、誠信的基礎和出發點 堅持實事求是,是誠信做人的守則之一。誠信的基礎是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地表達事物的本來面目,是誠信的出發點。

  六、誠信的意義 ①誠實守信是每個人一輩子都應格守的基本道德規範,誠實是人們彼此交往時最重要的品德;②誠實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種良好品格的基礎;③只有在一顆誠實的心中才能生長出善良、正直、勇敢、謙遜;④只有一個誠實的人才能信守諾言,履行約定,獲得他人的信任與尊重;⑤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打下牢靠的事業基礎,取得堅實的人生業績;⑥只有人人講誠信,社會秩序才能有條不紊,文明進步才有可能。

  七、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誠信的人 ①誠信守則。一、堅持誠實就會贏得信任。誠實是獲得信任的前提,信任的基礎永遠是誠實。二、堅持實事求是。誠信的基礎是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地表達事物的本來面目,是誠實守信的出發點。三、在涉及利益衝突的問題時,我們應站在多數人利益的一邊。四、在情與法的衝突中,我們應站在法律的一邊。②誠信的智慧。理解誠信應與具體的情境結合起來,在現實生活中作出誠信的正確選擇。正確地處理對人誠實與尊重他人隱私的關係。在處理這對經常衝突的道德準則時,一方面,應當悟守誠實的品德;另一方面,又要懂得尊重隱私是待人坦誠的前提,是維持良好關係、進行有效溝通的基礎,未經他人同意不得將其公開。當兩者發生衝突時,要結合具體情境,堅持原則,權衡利弊,按照實際情況妥善處理。“善意的謊言”不違背誠實的道德。誠實與說謊是水火不相容的。但是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我們有時需要隱瞞事情的真相,說些“善意的謊言”,以維護對方的利益,這從根本上說並不違背誠實的原則。總之,誠信的核心是善。面對各種複雜的情況,只要我們理解誠信原則、與人為善,出以公心、永不自欺,我們就能擁有誠信的智慧,做一個誠信的人。

  八、如何處理拒絕謊言與保留隱私的關係 ①人應該誠實,但是不等於無所顧忌地、不適當地說出一切。②誠實是拒絕謊言,卻不排除必要的沉默。我們有權保留自己的隱私,也要尊重別人的隱私,應該懂得在適當的場合和物件面前適當地說話。不分場合和物件,將不適當的話和盤托出,即使說的是真話,那也不是誠實的要求,而只能被視為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