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層建設工作心得體會

  農村基層工作是國家經濟繁榮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重中之重,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範文,供大家學習和參閱。

  

  改革開放四十年,神州大地掀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就舉世矚目,經濟社會繁榮發展。在農村這個最基層的地方工作八年來,我們繡衣村近幾年飛速的發展伴隨著我成長,我經歷和見證了這一場鉅變。如今,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已今非昔比,黨的支農、惠農政策日漸完善,各項建設如火如荼。然而,這種形勢,這種變化,這種發展趨勢,也給我們新時代農村基層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新時期,制度化、規範化、服務化成為新的要求。

  新形勢下,工作方法、工作重點必然有所變化。村幹部必須學會並善於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把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轉變為以主動服務為主的工作方法,努力做好新時期的農民群眾工作。我們必須善於和樂於做好群眾工作,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充滿感情,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實事求是,科學發展,為民所想,學會從農民的需要出發,做好農村工作。

  新時期、新形勢下,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必須轉變,服務意識、工作能力必須提高。

  作為農村基層工作人員,一定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發展在於創新,創新才能促進發展,人云亦云,一成不變的工作方法,只能算是完成工作,而不是很好的完成工作。創新包括工作態度、工作方法、發展途徑、發展模式的創新。必須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發揮本地優勢,提高農民收入。近年來,有的地方以資源獲得發展,有的地方以特色獲得發展,有的地方區位優勢獲得發展,這些都充分發揮了自身優勢,提高自身競爭力,所以獲得成功。就拿最近雪堰鎮青年幹部一組全體成員去溧陽戴埠鎮參觀鄉村建設,參觀當地的鄉村旅遊建設,所到之處能深刻感受新農村建設帶來的新氣象,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人文地理有機結合,譜寫了新時達新農村建設的一首田園謳歌。

  新形勢下,雖然群眾工作多種多樣,工作方法也是多樣。

  放在首位的還是發展。經濟發展是其他各項工作發展的基礎,我們必須想盡辦法,提供有利條件,促進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結合我村情況,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打牢發展基礎,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和水利建設。

  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說,農業仍是其致富途徑。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直接影響著農民的收入,所以,繡衣村“兩委”班子,勵精圖治,奮發圖強,利用好上級支農、惠農政策,投入大量精力、物力、財力,推進好了我村第一期高效設施農田建設,僅在去年一年的時間裡,修建6座打水***,並且大量改建和新建U型溝及高標準農田道路數千米,目前,我村第二期高效農業設施建設已在緊鑼密佈規劃中,旺莊片的面上汙染源工程也在緊張有序的開展中,這樣一來更好地促使了我村農業增收,農民增效。

  二是要摘好產業規劃,做好政策扶持。

  產業化是農業的出路,也是農民致富的重要途徑,每個地方都重視產業的發展。然而,產業化也有兩面性,符合實際情況的專案,農民致富;反之,背離客觀實際的專案,只能坑害百姓。所以一個產業是否合通,在發展就應當做好調查,做好規劃。產業規劃要解決種什麼,在哪裡種,怎麼管理,怎麼支援,怎樣與全域性的產業佈局相適應的間題。我們繡衣村就是按照以上理念,真正搞好了我村農業產業化,旺莊片區農田主抓大棚蔬菜種植,繡衣片農田主抓水蜜桃種植,糧食和水果業的合併種植,又一次譜寫了繡衣村農村產業建設的現代謳歌。規劃合理的同時,村委還要做好服務,

  包括政策服務和技術服務,既然做,就一定要全力支援,全

  力做好,力保成功,百姓百姓百條心,政策扶持的基礎上滿意的服務是必不可少的。

  三是要搞好農產品推廣,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

  近幾年在我村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打造品牌意識還沒真正落實到實處,就拿我村水蜜桃雖然已經規模化種植,也形成了農村水蜜桃種植的一道靚麗風景線,但在水蜜桃銷售這一塊,還是套用“無錫陽山水蜜桃”這個品牌,村委也勵精圖治,為了更好地進行我村水蜜桃銷售,設立了專門的合作社。雖然桃農的銷售狀況很樂觀,但我覺得這不是長久之策,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宣傳好自己的品牌才最重要,才能真正促使我村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四是要抓好基層自身建設,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

  要進一步轉變觀念,解放思想、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全力建立“務實、高效、廉潔”的基層組織。著重做到四個轉變一是由強制型向說服型轉變,尤其是在村級社會事業推進中,與村民溝通、協調方面,確保工程的順利推進。二是由盲從型向規範型轉變。依法行政是新時期對基層幹部的必然要求,也是衡量幹部工作的重要標準。同時,由於農村普法工作的深入開展,廣大農民群眾的法律意識也大大增強。因此,村幹部要迅速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逐步把基層工作轉入法制化、科學化、規範化的新時代軌道。三是由領導型向服務型轉變。村幹部的主要職責是為民那務,為民辦事。因比,村幹部必須集中精力想民所想,為民服務,積極投入村級社會事業建設的主戰場,發展好農村經濟。四是由封閉型向公開型轉變。只有樹立公正廉明的形象,才有說服力、感染力、號召力才能更好地與群眾打成一片,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促進農村各項事業穩步發展。

  農村工作任重道遠,我們要與時俱進、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牢記使命、不忘初心,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開拓創新,勇於實踐,不斷探索農村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全新的視角,全新的理念,做好農村工作。我相信,只要我們緊跟黨走,落實好黨在農村的政策,團結“兩委”一班人,一定能把群眾的事辦好,把農村的事辦好,我們繡衣村明天也一定會更加美好。

  範文

  因工作需要,我到某縣一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自己雖然是在農村長大,然已經離開農村幾十年,尤其是這些年農村情況變化很大,對情況不熟悉不瞭解,當第一書記,更是劉姥姥進大觀園——頭一遭。

  經過幾個月的學習與工作,深入農村走家竄戶,調查瞭解,對農村、農民、農村工作有一些認識記錄與此,算是心得體會吧。

  數月來,在工作中體會到農村基層工作的難度很大。

  我們面對基層工作常常會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形容基層工作的事務多而雜,需要應對。深入基層後,仔細品評此語是不合邏輯,也不切實際的。千條線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同時認到一根針裡的,面對各種各樣的任務,精神,要求,工作等,下面一根針只能是選擇性地認,或亂認,或不認。這也就導致了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普及不到位,各項農村政策難以落實到位,這是計劃體制現象的反映。

  面對扶貧工作,上面喊的天響,各種針對“三農”的政策多樣,而真正落實到農村的政策總是有開頭少結尾。尤其是那些不是全面普及性的惠農政策,由於資訊的不對稱,加之各種關係等往往被選擇性地執行,不能是惠農的政策效益最大化。

  再就是各部門政策條塊分散碎片化,面對農村基層不能整體形成合力。比如有許多優惠政策需要配套資金,有勢力的能夠享受,而需要享受的村、戶、人沒有勢力。許多貧困村大多數沒有集體經濟,或集體經濟薄弱,即使有集體經濟的,也因各種原因難以被全體村民分享。結果是各項優惠政策對困難者成了水中月,鏡中花,差距越來越大。

  對於村幹部,不是國家在職人員,補助有限,以及個人素質知識水平不高,還要養家餬口等。成員間因黨政的,家族的,祖輩遺留的及各種利益等產生不同的矛盾糾紛,因此不是爭權奪利,就是老張抬桌——各管各,多種矛盾利益交織在一起難以形成合力,從而導致各項政策及具體工作不能落實到位。

  選派 “第一書記”下基層,為加強黨的基層建設,精準扶貧,化解農村工作中的矛盾,突顯出其必要性與重要性。雖說“第一書記”的農村工作經驗少,但他們在政策把握,資訊掌握,知識水平,個人能力、時間精力等方面以及與村班子成員間、村民間一般沒有利益衝突的優勢,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學習,與農村基層幹部的實際經驗結合,對促進和推動各項政策落實到位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也為農村儘快脫貧致富奔小康起到積極作用。

  農村基層建設工作心得感悟

  作為一名xx年開始在農村工作的基層工作者,即村幹部。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我從開始工作時的“無事可做”,到現在很多群眾都會直接向我諮詢和辦理各項事務,工作十分繁忙的過程中,我深切的體會到了,要做好農村工作:必須取得群眾的信任和理解,想人民群眾之所想,急人民群眾之所急,解人民群眾之所需。如何才能取得群眾的信任和理解呢?我想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認清自己的工作定位。搞不清自身的工作定位,不解決“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就永遠不可能有基層工作者的歷史擔當。作為一名普通的村幹部,我們既不能不把自己當成“官”來看待,也不能把自己作為一名普通“群眾”來理解,而是要將自己視為群眾與政府溝通聯絡的橋樑,上傳民意,下達政策民心,搞好乾群關係,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和諧發展。

  第二,以政策法規為依據,方便群眾、維護群眾利益,保障社會和諧穩定為目的,作為我們村幹部工作方式。我們村幹部直接面對的是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的農民群眾,因此為了做好基層工作,我們必須學會換位思考,站在群眾的角度看問題: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解人民所需,全心全意為人民辦好事謀福利。

  第三,多與群眾溝通聯絡,搞好乾群關係。幾千年儒家思想薰陶下的廣大華夏兒女十分重視人情世故,形成了獨特的人情世故文化,尤其是農村更是如此。俗話說:“幹部多跨群眾的門坎,群眾就會把幹部記在心坎”,

  村幹部要充當農民群眾的知心人,多於群眾溝通聯絡,搞好乾群關係,這樣才有利於理順群眾情緒,化解群眾矛盾,才能更好的做好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