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溫室黃瓜早春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摘要介紹了,主要包括選用優良品種、播種、苗期管理、定植、肥水管理、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適時採收等內容,以供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黃瓜;日光溫室;早春;栽培技術

  黃瓜是消費量較大的大眾化蔬菜,在日光溫室蔬菜栽培中黃瓜面積佔相當大的比重。其中日光溫室黃瓜早春栽培因具有風險較小、生產成本低、經濟效益好的優勢,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太原市2009年日光溫室黃瓜早春栽培面積已佔到日光溫室黃瓜總種植面積的50.8%。一般產量達187.5 t/hm2左右,產值達39萬元/hm2左右。現將其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選用優良品種
  
  日光溫室黃瓜早春栽培,應選擇耐低溫、耐弱光、抗病性強、豐產性好、長勢旺盛的品種。適宜栽培的品種有博耐13號、津優2號、津優31號、津優5號等。博耐13號是太原地區生產上種植面積較大的品種,該品種耐低溫、弱光能力強,瓜碼密,回頭瓜多,瓜把短、瓜條深綠色、有光澤,瓜條順直,商品性好,抗霜黴病、白粉病和枯萎病。
  
  2播種
  
  播種期應根據各品種的適宜苗齡來確定。黃瓜早春茬一般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播種,2月上中旬定植,3月上中旬開始採收,7月上旬拔秧。育苗的營養土,必須用未種過瓜類蔬菜的疏鬆園土和優質有機肥配製,注意氮、磷、鉀等營養元素配合。生產上多采用肥沃園土6份、腐熟馬糞和圈肥4份,再加入腐熟雞糞225~375kg/hm2,或過磷酸鈣7.5~15.0kg/hm2,園土和肥糞均勻混合過篩即可使用。營養缽或平畦育苗,將營養土裝滿營養缽後稍壓,緊密排置於育苗床內,播前要烤畦提高畦溫,然後在育苗床覆蓋薄膜,並在夜間加扣小棚或蓋草簾。一般土溫達15℃時播種。在播種的前一天傍晚向育苗畦內澆水,以溼透營養土為宜。第2天上午播種,將發芽種子用鑷子等工具一粒一粒擺於營養缽中央或平畦8cm×8cm,種子需朝同一方向平放,以便苗期葉片分佈均勻,受光良好。播種後覆土1.5cm厚,最好下覆2/3過篩細土,上覆1/3細沙。為加快出苗可覆蓋地膜,並按烤畦的方法處理,待幼芽頂土時撤除地膜,依氣候特點決定是否扣小棚。
  
  3苗期管理
  
  苗期夜間適宜低溫管理,利於雌花形成,可採取大溫差育苗[1,2]。播種後為加快出苗,減少養分消耗,儘量提高溫度,保持白天25~28℃,夜間18℃左右,正常情況下5~6d出齊苗。為防止幼苗徒長,出苗後開始小通風,維持白天25℃左右,夜間15℃左右,當子葉展開至出第1片真葉時,夜間降溫至12℃,促進子葉肥厚,防止胚軸伸長。第1片真葉展開時,仍保持白天25℃左右,夜間降溫至13~15℃,促進花芽分化;第2片真葉展開直徑約1.5cm時,夜間保持10℃左右,2~3d後夜間保持12~13℃,防莖節徒長。定植前7~10d進行煉苗,白天25~30℃,夜間10℃左右。為增加苗期光照強度,應經常清潔薄膜上的塵土來增加透光量,草簾早揭晚蓋,延長光照時間,陰天正常揭蓋草簾,雪雨天抓住時機揭開草簾,儘量增加受光量[3,4]。苗期保持土壤溼潤,一般播種前澆足底水,整個苗期可不再澆水,以保墒為主。未覆蓋細沙的苗床需進行2~3次覆土,當大部分幼芽拱土時選擇晴天中午覆蓋乾暖土,約0.3cm厚,用土封嚴裂縫,防止戴帽出土,苗出齊後再覆土,以促進子葉肥大,抑制胚軸伸長。若遇到苗期缺水,應適時使用噴壺噴灑補水,切忌大水漫灌,避免因灌水而使地溫大幅度降低,使根系因寒冷而受傷害。
  
  4定植
  
  日光溫室黃瓜早春茬栽培,一般苗齡35~40d,株高10~13cm,莖粗0.5~0.6cm,子葉肥厚完整,具有3~4片真葉,葉色深綠有光澤,莖葉粗大健壯,未出雌花,根系發白,根粗而多時即可移栽。當溫室內10cm地溫穩定在12℃以上,選冷尾暖頭晴天上午定植。由於黃瓜是淺根系作物,因此在撒勻肥料後必須進行深耕30cm,打破犁底層,增強土壤的通透性。深耕後耙平起壟,做壟寬110cm,溝寬30cm,畦面寬80cm、高20cm的小高畦,畦面中央挖1條深10cm、寬20cm的地溝,然後蓋上地膜,形成膜下暗灌水溝。採用寬窄行單株定植方式,大行距85cm、小行距55cm、株距28~30cm,栽苗4.5~5.1萬株/hm2。定植時將地膜剪成“十”字口,挖穴澆足水,水滲後襬苗,苗坨表面與畦面持平或稍高畦面封好土。
  
  5肥水管理
  
  定植前10~15d,施腐熟有機肥90~120t/hm2,增施過磷酸鈣750~900kg/hm2,或磷酸二銨750~900kg/hm2,過磷酸鈣應與有機肥料混合堆積發酵後施用。黃瓜根系吸收能力弱,追肥量不宜過大,以“少吃多餐”為原則,切忌濃肥傷根死苗。追肥以氮肥為主,以氮素化肥與人糞尿等配合施用為宜,不宜單純施用化肥。一般在澆緩苗水時隨水追施腐熟人糞尿6 000~7 500kg/hm2、磷酸二銨150~225kg/hm2。根瓜坐住後結合澆水追施腐熟人糞尿12t/hm2或硫酸鉀225~300 kg/hm2。盛瓜期需肥量劇增,追肥次數相應增加,一般每澆1~2次清水後,隨水追肥1次,施腐熟人糞尿7 500~9 000 kg/hm2,或硫酸鉀225kg/hm2左右。採收後期植株根系吸收能力相對減弱,需進行葉面噴肥,用0.5%尿素或0.2%磷酸二氫鉀溶液噴灑,滿足果實膨大對養分的需求,以延長結瓜期,提高後期產量。秧苗成活後,澆1次緩苗水。一般在澆緩苗水後不再澆水,適時深中耕壟行間,提溫保水,促根系發達,控莖葉生長,促雌花大量形成。待根瓜瓜把發黑、瓜長達10~15cm、葉色深綠、生長點缺乏光澤時,澆催瓜促秧水。進入結瓜期後需水量逐漸增加,澆水宜小水勤澆。結瓜初期一般每隔7~10d澆1次水,盛瓜期需水量大增,每隔2~3d澆1次水或隔日澆水,以促幼瓜迅速膨大。採收後期植株衰老,根系吸收能力降低,結瓜數減少,以不缺水為原則。澆水宜在採收前一天進行,使水分促瓜而不促或少促秧,提高產品的光澤和新鮮度,增加產量,提高商品性。每次澆水後要加強通風,降低溼度,防止溼度過大導致病害發生。
  
  6田間管理
  
  定植後3~5d是緩苗期,密閉不通風,白天要將溫度提高到28~32℃,午後降低溫度為20~23℃,夜間前半夜保持15~18℃,後半夜12~15℃;並勤擦拭棚膜除塵,保持棚膜清潔,增加透光度,以利於提高溫室內的溫度,促進生長,加快緩苗。緩苗後適當降溫,當溫度超過30℃時開始通風,保持白天25~30℃,夜間前半夜15~17℃,後半夜12~14℃,不可低於10℃,以控制地上部分生長,促進地下部分發育。一般緩苗至盛瓜期間的溫度要保持白天25~30℃,夜溫12~15℃。隨著外界氣溫的不斷升高和植株生長,要逐漸加大通風量,儘量保持適溫管理。當黃瓜幼苗長6~7片真葉時進行吊蔓,即將塑料捆紮繩或細繩的一端拴在黃瓜莖蔓基部,另一端拴在壟上拉好的鐵絲上,黃瓜莖蔓不斷纏繞在吊繩上,長得高的植株要稍下放,形成生長點南低北高,互不遮光。隨著植株的生長,結合纏蔓、落蔓及時摘除病老黃葉,以減少養分無效消耗,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促進養分用於果實發育,提高產量。吊繩長度應是溫室高度的2倍以上,瓜秧頂部要與棚膜保持40~60cm距離,過長秧要落蔓,每次落蔓30~40cm。
  7病蟲害防治
  
  日光溫室黃瓜病蟲害主要有霜黴病、灰黴病、細菌性角斑病、白粉病、蚜蟲、白粉蝨和斑潛蠅等。霜黴病發病初期用45%百菌清煙劑3.75kg/hm2均勻分佈放在壟溝內,密閉溫室,點燃煙燻,或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25%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每隔7d噴1次,連噴3~4次。灰黴病發病初期用10%速克靈煙劑煙燻,隔7~10d薰1次,連薰3~4次;用50%多克粉塵劑15kg/hm2噴粉,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 000倍液,每隔7d噴1次,連噴3~4次。細菌性角斑病用30%DT可溼性粉劑400倍液,或72%農用鏈黴素或77%可殺得可溼性粉劑400倍液噴施;也可用77%可殺得2 000型可溼性粉劑1 000倍液與72%農用鏈黴素3 000倍液交替使用,每隔7d噴1次,共噴3~4次。白粉病發病前噴27%高脂膜100倍液保護葉片,發病初期用15%粉鏽寧1 5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顆粒劑1 000倍液噴霧。蚜蟲、白粉蝨和斑潛蠅最好採用黃板誘殺和防蟲網阻止進入溫室。發現蚜蟲時,可用10%一遍淨可溼性粉劑1 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噴霧防治。白粉蝨和斑潛蠅可用2.4%威力特微乳劑1 5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2 000倍液噴霧,同時再用22%敵敵畏煙劑或20%異丙威煙劑4.5kg/hm2燻蒸。
  
  8適時採收
  
  黃瓜採收的標準應按市場需要確定。一般以瓜長25~30cm、皮色鮮亮、瓜條順直、瓜頂帶花為採收適期。採收過早,產量低,反之品質下降。根瓜宜早收,特別是植株生長勢弱的根瓜更應早收,以防瓜贅秧。而植株生長勢強、根瓜上部沒有坐住瓜的植株,根瓜應推遲採收,留瓜抑秧,防止秧瘋長。一般盛瓜期應適時早收,採收宜在澆水追肥後的早晨進行。
  
  9參考文獻
  
  [1] 王虎.日光溫室早春茬黃瓜高產栽培技術[J].河北農業,2009***2***:17-18.
  [2] 田雪飛,樑春麗,田東旭.日光溫室冬春茬黃瓜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2008***7***:10-11.
  [3] 羅鋒,焦玉霞,杭中橋,等.日光溫室無公害黃瓜栽培技術[J].吉林蔬菜,2008***4***:21-22.
  [4] 胡永軍,孫志剛,李玉華.日光溫室黃瓜早春茬栽培技術[J].山東蔬菜,2009***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