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概論論文範文

  新媒體的出現為新聞傳播帶來了新的契機和挑戰。新媒體滿足了人們快節奏、高效率的生活需求,使傳統的新聞傳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讓新聞的接收者也主動參與到新聞傳播的環節,讓新聞的實效性和及時性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新媒體移動時代新聞傳播主體變遷思考 》

  摘要:科技的發展帶動了傳播技術的發展,隨著傳播技術的日益完善,傳播主體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狀態。數字技術使得傳播主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Web1.0時代到Web3.0時代,從“內容為王”到以“人”為中心,再到社會化媒體時代,傳播主體不再限於傳統新聞工作者,而逐漸拓展覆蓋到個體。傳播的媒介也不限於紙媒,更多地開始藉助於網際網路,我們也踏入了新媒體時代,個體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力。在新媒體介入的現實背景下,個人在與權威聲音的角力中獲得了一個“槓桿支點。”

  關鍵詞:新媒體;傳播主體;變遷;發展現狀

  作為國家“瞭望者”的新聞媒體,在社會發展中,發揮了它的關鍵作用,時刻檢測社會環境,扮演黨和人民喉舌的角色。但是社會的快速發展與人們個性需求的增強也對新聞媒體的工作效率、新聞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媒介傳播的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所以,在這樣的群體需求下,媒介傳播主體和形式發生了突飛猛進的變革。傳播主體生產過程也實現了從小部分權威主體運用傳統媒介的生產到廣泛參與的、自我把關式的大眾運用新媒體的生產,也直接導致了我們從傳統媒體時代邁入新媒體時代。

  1.新媒體的相關內容

  1.1新媒體發展現狀

  新媒體時代是一個廣泛運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的時代,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每個人都是傳播者,每個人都承載著自我把關、自我傳播以及對外傳播的重任,這個過程中滲透著自由、公開、透明等廣大群眾的主要訴求與價值取向。在新媒體時代也出現了媒介融合的新情況,傳統廣播媒體和移動終端、網際網路實現了形式上、內容上等各方面的交融,使得傳統媒體更具時代性、先進性。但在同時,媒介融合也引發了許多爭論。從新舊媒體的關係來看,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新舊媒體交融的重要性日益顯現。白巖鬆對新媒體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事實是,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新媒體。不管形式怎麼變,內容為王。沒有紮實的內容,新媒體,就是死媒體。”這似乎是對新聞內容重要性的強調,但是也不可忽視新媒體的客觀存在。近來,新媒體的發展呈現蓬勃之勢,對新媒體取代傳統媒體論,白巖鬆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做得好的傳統媒體在網際網路時代具備更強的轉型能力。”

  很明顯,他肯定了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積極作用。在新媒體的衝擊下,傳統媒體發展式微,這是必然後果。雪上加霜的是,由於新媒體的各方面優勢明顯,許多優秀的傳媒人才也棄傳統媒體而奔向新媒體,這又加重了傳統媒體人才危機。從白巖鬆的話中,不難得出結論,傳統媒體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取長補短,方能站得住腳。就傳播的主體來談,即從傳播者接受者的角色出發,在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者和新聞接受者的界限越來越不明確。
  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傳播者與接受者明確位於傳播的兩端,基本沒有傳播者與接受者之間的角色互相轉換,資訊的獲取和利用都依賴於傳播者傳播的權威資訊。但社會思想的多元化發展使得單向度的“傳播—接受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大眾的需求,人們迫切地希望發出自己的聲音,在新媒體技術的有力推動作用下,傳播者與接受者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起來,傳播者與接受者的角色互換基本成為常態。
  這種傳播者、接受者一體化是新媒體時代帶來的一個特有現象。就新媒體時代的傳播內容來分析,新媒體模糊了新聞和觀點的界限。利用新媒體,人人都是傳播者,人人都是接受者。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傳播資訊,但不能保證每個人具備一定的新聞素養,新聞經常雜糅著觀點傳播,這勢必會導致新聞與觀點的界限模糊,更為嚴重的是,處理不好,則會引發社會輿論危機。觀點中的資訊有的是真實的,而有的是謠言,謠言真假混雜,這就要求大眾甄別訊息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且,依據於一定新聞事實的謠言往往也具有其隱蔽性、易傳播性。

  1.2新媒體技術—雲端計算

  雲端計算是一種基於網際網路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一般是通過網際網路來提供動態易擴充套件的資源。隨著新媒體的發展,網際網路技術發展迅速,相關的資料和資訊增長速度日新月異,由於傳統的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越來越不能夠滿足人們的需要,傳統的計算機計算能力的成本也在不斷地增加,因此,雲端計算應運而生,它把計算機變成了一個嶄新的設計平臺。它利用網際網路高速的傳輸能力,把需要處理的資料傳送到超級計算機叢集中進行計算和處理,它的計算能力非常強大,可以按需使用和按量付費。我國雲端計算技術以及相關產業在2013年已經開始高速發展。雲端計算得到了使用者的高度認可,並且湧入了很多商業資源,此時的生態環境建設和商業模式構建變得非常火熱。目前,雲端計算和相關的解決方案被多個領域所使用,比如製造業、金融和電信等等,計算機技術奠定了這些產業的核心技術。有人認為,在不久的將來,電腦會成為一個終端,雲端將會用來儲存所有的內容。這樣可以使以後的智慧技術擺脫硬體束縛,讓即使很小的終端都具有超快的計算能力,走向智慧社會。我國在雲端計算的研究上,路程還十分遙遠,但是它已經開始得到應用和實踐,而不是僅僅在理論上,因此,我國雲端計算的發展具有很美好的前景。

  1.3NFC近場通訊

  NFC近場通訊技術在2012年走入了人們的視野,NFC是NearFieldCommunication縮寫,即近距離無限通訊技術。NFC將RFID射頻讀卡器和智慧卡的功能整合在一起,利用RFID基礎設施在NFC之間交換。NFC是一種非接觸式識別的技術,可以進行近距離的無心通訊,因此提供了一種更加便捷的通訊方式。有關資料顯示,NFC裝置每天的出貨量有100萬臺,在2015年支援NFC技術的終端有9億多臺。從新媒體的角度來看,NFC技術將會帶動新媒體終端從富媒體內容提供加速,然後轉化為向媒體電子商務或者綜合資訊服務方面進行升級和轉型。NFC可以使用在智慧公共服務和移動商務等方面,央行在2012年釋出了中國金融移動支付系列技術的標準。中國移動在2013把NFC手機錢包看作是重點任務,與中國銀行合作推出了NFC移動支付服務,涉及到很多消費領域。NFC技術在逐漸地發展和變得更加成熟,開始走向了規模化。NFC和藍芽等技術在一起使用的話,在技術上會有更大的發展。

  2.傳播者與接受者的關係變遷

  過去,傳播者是少數的權威者,發出了權威聲音,而接受者只能被動地接受權威聲音,很少有發出自己聲音的機會。在這一意義上來說,傳播者與接受者的關係是單向性的。最初,新聞媒介以傳播第一手事實資料為主,很少有國家的介入,比如《威尼斯小報》,一開始出現就是為了滿足商人資訊獲取的需求。隨著媒體的發展,媒介的作用得到了各方的重視。傳播媒介越來越容易受到多方利益的裹挾來發表言論,擔當國家耳目喉舌,更多的是傳播國家的政策資訊以期達到控制輿論的目的,讓“把關人”的作用得以充分展現。而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繁榮、社會矛盾的突出,單向度的傳播已經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強的個性化表達的訴求,傳播者“把關人”的身份逐漸消解。新媒體的運用,給權威聲音和個體聲音提供了一個角力的“槓桿支點”,也就是說,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終端等在傳播中的運用使得傳播者和接受者第一次站在了平等的平臺上。在這個基礎上,傳播者和接收者的角色就逐漸變得曖昧不清,傳播者可以成為接受者,接收者也可以成為傳播者,形成了傳播者接受者的平衡一體化的關係。如果說,傳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出現了融合,那麼,在傳播媒介方面,傳播媒介之間也出現了媒介融合,傳統媒介藉助新媒介的形式多樣、快捷性、互動性強等優點,同時利用其獨具優勢的形式實現了深化轉型,就如資料新聞的運用。

  3.對新聞傳播主體變遷的經驗和教訓

  感受著新媒體發展的高速高效,同時我們也面臨著很多新媒體帶來的負面影響。網路技術對個體的傳播賦權使得新聞爭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與能見度均較前網路時代大大增加,例如網路***詐捐、鬧伴娘等事件。這些事情本身影響力並不大,但是經由大眾的傳播,就賦予了事件更為“豐富”乃至“深度”的內涵,並且急速在網路上引起了軒然大波。缺乏自律性的規範,很容易釀成群體性惡性事件和群體恐慌。“牛仔褲毀滅未來”一文的傳播也引發了很多人的仇恨情緒。再如最近發生的魏則西事件,因為魏則西事件,很多人對於搜尋引擎的信任度大大降低***雖然,使用搜索引擎是我們遇事採取措施之前的常態手段***。新媒體對於自身如若有更好的、更完善、更系統的監管制度,很多事情都可以避免,也可以避免強烈的公眾負面敵對情緒。但是事物的發展是有其自身發展規律的。整個社會的發展正是在矛盾中發展的。莫衷一是、眾說紛紜的過程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正處於這樣一個過渡時期。但是經歷這樣一段歷程,公眾獲得的不僅僅是一時就一事的真相,更重要的是積累了如何看待和解決社會重大問題的規則和共識。當然,這是一個理想,但是未來終將能實現。這是一個逐步緩慢的過程,為了防止公眾在摸索過程中的脫軌,建立網路輿論規範體系很有必要。

  4.結束語

  從傳統媒體時代到新媒體時代,發展到眾聲喧譁時代,對於新聞傳播主體的變遷進行深度的剖析,有利於我們把握當今傳媒發展節奏,並且從大眾的傳媒行為模式中分析大眾心理,更加尊重大眾、關注大眾需求,促進人際關係的和諧發展和社會輿論的平衡。與此同時,使得科技真正為我們所用。

  參考文獻

  [1]陳李發.論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主體的變遷[J].新聞研究導刊,2015***06***.

  [2]陳力丹.2015年中國的新聞傳播學[J].國際新聞界,2016***01***.

  篇二

  《 自媒體視域下的消防新聞傳播思考 》

  摘要:當今,智慧手機的出現和移動4G網路為自媒體提供了更多技術保障。這對於消防新聞的傳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因此,如何在自媒體的視域下,做好消防新聞的傳播工作也成為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文章基於自媒體的概述以及自媒體大環境下新聞傳播的特點,分析了消防新聞傳播的不足並著重闡述了其改進措施,望能為相關人士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借鑑。

  關鍵詞:自媒體視域;消防;新聞傳播;分析

  自媒體成為了如今媒介傳播的重要形式和中流砥柱,自媒體平臺也正處於發展的上升期,新聞傳播與自媒體的結合是未來新聞發展的趨勢,消防新聞傳播更應好好利用這一新平臺,助力於報道事實,打造消防部門正面形象,形成良好的社會影響力。

  1自媒體的概述以及自媒體視域下新聞傳播的特點

  1.1自媒體的概述

  自媒體,即WeMedia,又稱為個人媒體,顧名思義就是個人也可以成為媒介,也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其中自媒體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草根化、平民化、便捷化,即使是一個普通的平民也有了發聲的渠道和可能。

  1.2自媒體視域下新聞傳播的特點

  首先,在自媒體的視域下,傳播效率提高,時效性與互動性更強了。自媒體使得新聞傳播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人們可以在有限的視角中看到無限的新聞,真正做到了“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只要在手機上開啟電子報紙,我們便知道幾個小時前發生在世界各地的奇聞異事,相對於傳統的紙質傳播來說,自媒體視域下的新聞時效性大大提高了,人們可以第一時間瞭解最近發生的事情,資訊更新的頻率可能只有幾分鐘甚至幾十秒,每一個新聞事件的參與者或者旁觀者只需要發一段檔案,幾張照片或者一個小視訊,就可以成為這段新聞的傳播人。同時新聞的互動性也增強了,傳統模式下的新聞讀者通常都是無言的接受者,自媒體下傳播者與接受者的互動基本不需要任何成本,也十分容易操作,讀者可能只需要在自己感興趣的資訊下面點“贊”或者評論就可以了。其次,自媒體使得新聞的製作與傳播的便捷性與開放性提高了。自媒體的視域下,新聞的製作不講究任何的專業知識,任何普通人都可以參與其中。以新浪微博為例,傳播者只需要按部就班的點下幾個按鈕,輸入想說的話或者插入幾張相關的圖片,點選一個簡單的“傳送”按鍵,一條新聞就誕生了。而且新聞對所有微博的使用者都是開放的,傳播者和接受者可以素未相識,可以相聚千里,但是卻有條件快速獲得資訊,盡覽天下新鮮事。最後,自媒體新聞主觀性很強。因為自媒體視域下傳播者都常為普通個體,絕大多數人是沒有經過專業的新聞編制與傳播的訓練的,人們大多依據自己的主觀情緒來描述事件,接受者也會以自己的主觀好惡來選取或者評價新聞,不管是傳者還收受者都具有很高的主觀性。

  2自媒體視域下,消防新聞傳播的不足

  一方面,自媒體視域下,消防新聞的把關工作做得不夠好,資訊言論缺乏管制。在資訊爆炸的當下自媒體環境中,很多資訊未加篩選就傳遞給不知情的群眾,很容易引起錯誤的輿論風向。比如,之前報道的一些火災事件,很多受害者的家屬基於自身的悲痛傾訴火災失去親人的痛苦,更有甚者指責消防官兵對火災事故處置不力,而這與事實是有出入的,帶有很強的主觀色彩,這不僅損害了消防官兵的形象,更是對火災中盡心竭力拯救大家生命的消防員極大的不尊重,還會引發錯誤的輿論導向,引發社會不信任的心理,從而造成不良影響和心理的二次傷害。另一方面,消防部門應對能力還有待提高。消防部門沒有適應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步伐,缺乏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和自我批判的反思精神。如果在事件發生的當下,消防部門積極應對,能夠第一時間釋出官方資訊,讓廣大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得到滿足,那麼歪曲誤解的小道訊息便不攻自破了。

  3自媒體視域下消防新聞傳播的改進措施

  3.1積極主動運用自媒體平臺,完善新聞傳播機制

  消防部門不能因循守舊,對於自媒體平臺的言論置之不顧,要學會合理運用新興平臺,與時俱進,充分讓自媒體平臺為我服務,為人民服務。積極反思自我,完善新聞傳播機制,將自媒體平臺列入傳播機制當中。目前,許多省市的消防部門都已開通自己的官方微博或者創立公眾微訊號,這可以說是一個長足的進步。消防部門可以積極檢視民眾的留言,深入瞭解民心、民情、民意,以改進自己的共組。

  3.2加強把關效果,完善監管機制

  傳播過程注重新聞的“把關人”,對於為了經濟利益或奪人眼球而刻意誇大事實或者扭曲實況的言論要及時刪去或者予以更正,不能讓歪曲現實的新聞矇蔽大眾的眼睛,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消防新聞傳播部門可以成立監管小組,來保障資訊的清澈和準確。

  3.3加強與自媒體的合作

  自媒體時代更加需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合作。消防部門萬萬不可對自媒體嗤之以鼻,應該加強溝通,積極與自媒體合作。我們要相信,大多數人不是想刻意抹黑事實,我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尋找事情的真相。因此,消防部門要給予自媒體多一點信任,可以協同將正確的新聞傳播出去,讓人們看到應該看到的事情。這不但有利於消防部門政府形象的樹立,也是對群眾負責的表現。

  4結束語

  自媒體視域下,消防新聞傳播工作可能還有很多不足和缺陷值得我們慢慢去改進,對此,政府必須做到:積極主動運用自媒體平臺,完善新聞傳播機制;完善把關機制,加強監督管理力度;加強與自媒體合作,協同傳播正確新聞。只有這樣,消防新聞的傳播才能夠更好地適應這個時代的要求,做出符合人們需求的、真正為人們服務的好新聞。

  參考文獻

  [1].張玲.媒介素養教育——一個亟待研究與發展的領域[J].現代傳播,2014***1***:101-102.

  [2]薛可,陳蹄.BBS中的“輿論領袖”影響力傳播模型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學“飲水思源”為例[J].新聞大學,2010***4***:87-93.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