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幸福生成心得

  教師主觀幸福感研究是積極心理學的重要研究內容,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帶來的,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篇一

  12月12日上午,在礦務局接待中心聆聽了劉銀花教授的《和諧教育——教師職業幸福的生成》報告,掌聲陣陣,劉教師以其獨有的人格魅力、深厚的文學功底、豐富的教學經驗、巧妙的教學智慧、不凡的談吐,出口成章,妙語連珠,旁徵博引,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聽眾,大家如沐春風,跟隨著劉教授在中國經典古詩文中徜徉,如同欣賞著一首首美妙的樂曲,好似品味著一道道精神大餐,身心受到了洗禮。

  劉教授的報告讓我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的幸福。曾幾何時,我也是無比的感受到這份幸福,但由於生活中的瑣事,整日的忙碌,再加上習以為常,這份幸福竟被我漸漸地忽略,心也變得逐漸硬朗,不再顧忌孩子的感受,不再發現他們的天真可愛:每每踏進校園,孩子們一聲聲清脆的問好已無法舒展我緊縮的雙眉;當我走進教室,同學們婉轉悠揚的誦讀已難以激起我心靈的共鳴;當我端坐辦公桌前,常常以一句“這點小事也來煩我”打發滿含委屈來求助的學生;當我從積滿灰塵的書本下找出一份“古色古香”的教案,在上面稍作圈點甚至只瞄上一眼便心安理得地走上講臺……我們當教師的,確實應該時常提醒自己——我們是幸福的,那樣,面對孩子們那天真爛漫的笑臉時,我們內心充滿的是溫暖;面對孩子的錯誤,我們抱有的是寬容;面對孩子的表現,我們擁有的是欣賞。我們會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與孩子相處,我們每天看到的是孩子的優點,我們會微笑著面對一切。因為是他們讓我們享受到了這份幸福。我們心中不知不覺會溢滿了愛。

  劉教授的報告讓我意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作為文化傳承的現代的老師,應該是“‘學識’為人所折服,‘人品’為人所仰慕,‘德’能正其身,“才”能成其職,“言”能明其智,“筆”能成其文。教師以什麼折服學生:學識、人格魅力。“腹有詩書氣自華”,劉教授之所以能夠妙語連珠、旁徵博引,出口成章,詩詞歌賦隨口拈來,就來源於她的博覽群書,深入讀書,讀的不僅僅是文章,還有作者及寫作背景,再加上深入的思考。如果沒有對蘇軾及其《水調歌頭》的爛熟於心,不會有她隨機而來的精彩的課堂,不會征服那群桀驁不馴的學生,如果沒有對中國文字的情有獨鍾,不會有她對諸多漢字的獨特理解,是對“書”的酷愛成就了她淵博的學識,豐厚的功底,成就了她今天的震撼全場的每位聽眾的心靈,折服了在場的所有人,是“書”成就了她的夢想、她的成功。曾幾何時,我也是那樣的酷愛讀書,聽完關於讀書的報告,興致勃勃的買書,並制定能夠讀書計劃,可時間不長便束之高閣,常常藉口“工作忙、沒時間”,任那名家名篇孤獨的蒙上厚厚的灰塵。讓我今後以劉教授為榜樣,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別讓書遠離自己。

  劉教授的報告讓我領悟到了反思對一個老師成長的重要。教育智慧的源泉是反思,教師只有不斷的反思,才會不斷的成長,是不斷的反思成就了智慧型的教師。智慧型教師那臨場的天賦、即席的創作、完美的應答以及潤物而細無聲的絕妙,是學生成長的福音。作為教師,只有讓“反思”成為了自己的一種習慣,才會不停地問自己:我身上有愛嗎?我理解、尊重學生了嗎?我與學生平等相處了嗎?我等待學生了嗎?我有激情嗎?我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了嗎?我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了嗎?我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了嗎?我用“學生的興趣”去愛好了嗎?

  劉教授的報告如股股清泉滌盪著我那蒙塵的靈魂,如陣陣春雨滋潤了我的心田,啟迪了我的心智,給了我精神的享受,心靈的愉悅。我會以此為契機,拒絕浮躁的淡泊,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的超越自己,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嚐其中的樂趣,品味其中的意義。

  在報告中,劉教師的臉上始終洋溢著作為一名教師的幸福感。正如劉教授所說:教師是幸福的,它的幸福在於能帶領學生穿過時光隧道,通過一篇篇的經典美文,走進一位位先哲大師,叩開他們的心房,輕輕地去拾撿心靈的發現。於是,我們聆聽到了孔子的諄諄教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也”;深刻的領悟到了在汨羅江畔行吟的屈原那“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的高潔的人格美;並學習了他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而又深刻的探索精神;領略了陶淵明描繪的那個青山翠林,桃花鮮豔,安靜和諧的村落,紅花掩映的房屋,淳厚古樸的鄉情等為歷代文人所魂牽夢繞的那個理想王國;欣賞了李白那充滿著浪漫主義豪情的神奇而又瑰麗的詩作;瞭解了能寫”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豪放辭章的蘇東坡,同樣能抒發出”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這柔情似水般的詩情……

  只有當我們時時意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是幸福的,“和諧教育”才不會成為“空中樓閣”、“海市蜃樓”。讓我們時常以畢淑敏的那段話來提醒自己:幸福是需要常常被提醒的,幸福是一種心靈的振顫。它像會傾聽音樂的耳朵一樣,需要不斷地訓練。當春天來臨的時候,我們要對自己說,這是春天啦!心裡就會泛起茸茸的綠意。當面對學生時,我們要對自己說:這是我們可愛懂事的孩子,心中就會充滿濃濃的蜜意。幸福的時候,我們要對自己說,請記住這一刻!幸福就會長久地伴隨我們。那我們豈不是擁有了更多的幸福!讓我們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裡經常看看太陽,心就不知不覺暖洋洋亮光光。讓我們時時提醒自己——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是幸福的。

  篇二

  12月14日週六,在萬寶學校會議廳參加了“全市中小學教學管理幹部及骨幹教師深度培訓”,聆聽了劉銀花教授的報告《和諧教育—教師職業幸福的生成》。劉教授以其深厚的文學功底、豐富的教學智慧、巧妙的解決辦法、不凡的談吐,優美的語言,旁徵博引,感染了我。一整天的時間,跟隨著劉教授在中國經典古詩文中徜徉,在一首首美妙的樂曲中體味,好似品味著一道道精神大餐,身心受到了洗禮。

  從會議廳中走出已是夜幕降臨,而路燈又沒有亮起,是北方一天之中最黑的一段時間,但我燃起了心燈,它指引我尋找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仰望星空,心胸也開闊了許多。讓靈魂歌唱,讓平凡的生命在講臺上放出光芒,給黑暗帶來點點光明。

  在回家的路上,耳畔依然迴盪著劉教授的話:愛的能力是讓你愛的人愛你。

  在日常教學工作過程中,我們早出晚歸把精力全部放在學生身上——精心備課、在大量的資料中尋找適合學生的練習題、每天不厭其煩地批改作業,學生之間有了矛盾與學生溝通、談心,化解他們之間的矛盾,叮囑他放學後按時回家,認真完成作業,教育他們如何做人……正是因為愛學生,我們毫無怨言地付出,但很多時候我們傷心困惑,學生為什麼不領情呢?怎麼體會不到老師對他們的愛呢,這是值得我們做教師認真思考的問題?

  記得教育專家朱永新說過,無論你做了多少工作,為學生付出了多少,關鍵就在一個字,“愛”。其實老師都是愛學生的,但學生感覺到我們對他們的愛了嗎?劉教授說:愛是一種能力,讓你愛的人愛你。我們愛學生,但是學生愛我們嗎?

  讓我們來聽聽學生們的心聲吧:

  我希望你是一位有感情的人,而不是一架教書的機器。

  我希望您不只是教書,也教我們做人。

  我希望您不要單看我的成績,而要看我所做的努力。

  我希望您不要勉強我把學習當作人生的最大樂趣,至少對我,學習不一定是樂趣。

  我希望您不要期待我最喜歡您教的課,至少對我來說,別的課也許我感到更加有趣。

  我希望您輔助我學會自己思考、自己判斷,而不只是背誦答案。

  我希望您耐心地聽聽我所提出的問題,只有你肯聽我,我才能向您學習去聽別人。

  我感激您,可能只是深深埋在心底。

  人們常說教師的工作是特殊的,因為教學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理性知識的傳遞過程,更多的是師生間感情交流的過程,因為教師的工作物件是充滿獨特個性色彩的生命體,他們有思想、有情感。

  聽完劉教授的講座,我對所教的68名學生進行調查:“你體會到老師對你的愛了嗎?”結果,回答“體會到”的僅佔16%。

  可見愛學生,是一種能力。作為教師,不僅要做到心中有愛,還要講究愛的藝術,愛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愛。我們應該學會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問題,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生活。

  讓我們停下匆忙的腳步,讓我們經常靜下心來問問自己:學生感覺到我們的愛了嗎?適時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讓我們在自己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輕鬆快樂,悟到作為教師的幸福。

  篇三

  今天我們的第一堂課是廊坊師範學院劉銀花教授給我們講課,課的題目是《教師職業幸福的生成》

  她給我們講同樣是一棵大樹,它的生長環境不同就能決定它的命運和世界觀不同。山上的小草雖然很渺小,山坳裡的大樹雖然很高大,但是他們站的起點不一樣,就決定他們的高度不同。山上的小草是不能與山坳的大樹相比較的,因為他們的起點不同,視野不同,所謂的人生觀世界觀就發生了變化。這就如同我們的孩子,為什麼會有不同的人生一樣,值得我們去反思。

  教育是一個漫長的工作,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果教育沒有個性,全國上下統一一個教育模式那是反科學的,因為我們面對的人群不同。教育沒有捷徑,唯一的捷徑就是高效課堂,怎樣高效,如何高效,這確實需要看老師的素質。這就需要老師備學生、備教材,做到這兩點,才能很好的駕馭課堂,才能做到課堂的管理高效 ,才能具備老師最基本的幸福感。老師的幸福感來自學生的尊重和學生的愛,因為我們是站在講臺上的人,講臺是人類文明的傳遞著、傳播者。愛自己的孩子是本性,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性,如何讓愛的本性變成神性的過程就具備了愛的能力,愛的能力就是讓別人愛我,當別人愛你的時候,你就會找到幸福的方向。

  幸福是什麼?幸福是能營養別人也在滋潤自己。人們經常把老師比作蠟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不要做蠟燭,因為蠟燭太悽美,它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也不要做靈魂的工程師,那是神父的職責,我們要做電燈,在照亮別人的同時也照亮了自己。好多老師厭惡自己的工作,經常在自己的孩子、學生面前說你們長大了千萬別當老師,在別人面前說老師這個工作是如何的不好,其它的工作如何如何的好。其實老師就是一種職業,我們不要放大別人的職業風采來貶低自己的職業,如果每個人都能學會仰望星空就會發現自己的渺小,其他職業人也一樣。我們的教育不需要跟風,我們不要讓一時的風沙迷失眼睛,只要做到即不順流也不逆流,理智的分析何去何從,做一個理智者就好。

  如何做一個理智者,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去學習,去讀書,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判斷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提升自己的社會價值,去創造自己的社會價值。尼采曾說:“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活,他就能夠忍受任何一種生活。”那麼我們從事教師職業的人群,我們為了什麼,我們追求的又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其實就兩個字“幸福”。而我們現在的社會導致老師患上了 “職業倦怠症”,當我們踏進校園,孩子們一聲聲清脆的問好已無法舒展我們緊縮的雙眉,當我們走進教室,同學們婉轉悠揚的誦讀已難以激起我們心靈的共鳴,當我們端坐在辦公桌前,以一句“這點小事也來煩我”打發滿含委屈來求助的學生,當我們從積滿灰塵的書本下找到“古色古香”的教案,在上面稍作圈點,甚至瞄上一眼便心安理得走上講臺,那麼老師們我們的幸福感又從何而來。有些老師把一切教育改革和教學技術的創新都看成是“花架子”而據不沾邊,只是靠“傳統工藝”去以不變應萬變。教師觀念陳舊、語言陳腐、方法單調、行為刻板、暮氣沉沉、勃然寡味,與學生形成深深地“代溝”,怎能讓學生愛他,怎麼會把學生那雙隱形的翅膀帶到燦爛的陽光下,讓他展翅高飛翱翔於廣闊無垠的天空。

  當傳染倦怠症後,我們就會身體疲勞、精神萎靡食慾不振睡眠質量下降,活動力降低,嚴重的還會出現嗜睡或者失眠,吃不下飯甚至嘔吐,導致工作效率降低人際關係淡漠,行動遲緩注意力分散,記憶力下降精神恍惚。就會對職業前景渺茫,沒有工作的熱情核動力,逃避競爭失去工作樂趣,對工作場所有強烈的排斥感甚至恐懼感,常常焦慮煩躁,缺乏了熱情。當一個人缺乏了對生活的熱情,又怎麼會感到幸福呢?所以我們教師需要激情需要愛的動力,愛的動力來源於我們的和諧生活,學會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己、關愛自然,創造和諧的生活,和諧的生活就是幸福。幸福是需要能力需要智慧的,如果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那幸福只會離他愈來愈遠。蘇格拉底說過:“美德即智慧”周國平也說:“美德的真正源泉是智慧,即一種開闊的人生覺悟”,那麼美德到底包含什麼呢?才華、胸襟、氣度、學識和人品,我們教師的美德就是師德。

  我們教師生產的是世間最高階的產品----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正是這些狀元創造了社會的財富,創造了社會的文明。卡爾.明格說:“教師是什麼樣的人比他教授什麼更重要”。可見我們教師的美德具有多大的影響力。

  一切教育的最終目的可以用一句簡單的話來概括----教人智慧,使人高尚。智慧成就了教師的職業幸福,時代呼喚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師。智慧教師需要培養知識能力和價值觀,除此之外還要靠長期不懈的自我精神修養。精神修養包括個人閱讀,在閱讀中感悟反思,在閱讀中提高對人際的洞察和敏感力,還要勤于思考善於寫作,及時總結,內外兼修,領會學生的內心世界,懂得如何在工作中做出恰當的反映,提高了我們教師工作的效能,自然也就能領悟到教師職業的幸福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