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學習的心得體會
讀書學習是科技工作者創新研究方法、擴大研究視野、提高個人修養的重要基礎。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作為一名一線的小學數學教師,在十幾的教學生涯中,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為教師的肩上的重擔,當前我國正在進行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它對廣大教師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從中體會到了課程改革對課堂、對教師、對學生的衝擊,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困惑。前段,我有幸拜讀了範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那些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人說:讀書足以移情,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為書中有著廣闊的世界,書中有著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假,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一次與大師的對話,與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之旅,同時也會讓人收穫非淺。範梅南先生說,機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師要多素質和條件。我以為,以下幾方面是不可或的:
首先,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涵養師愛,以情促教。育人之道,愛心為先。臺灣教育家高震東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為能喚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成其為教育。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愛幾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在什麼條件下知識才能觸動學生個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為一個人所珍視的智力財富和道德財富呢?只有在這樣的財富下——用形象的話來說,就是在知識的活的身體裡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暢流。”記得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是的,老師,請把美好的笑容帶到學校,把對人與對世界的良好期盼帶到同事們和孩子們面前,像孩子一樣瞪著好奇的眼睛清點知識;把遊戲這一人類最古老的快樂的方式引入課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訓詞換成讚美,換成幽默;把那些塵封在角落裡的各種各樣的表情豐富在臉上,用你的腳尖輕盈地點地,聽腳步聲在走廊裡擊起快樂的迴響。那些特別的孩子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為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聖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著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後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於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特別的愛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人格,嚴慈相濟。《數學課程標準》“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條說:“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課程標準》中的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的表述是貫穿於新課程標準的一條紅線。教師要“目中有人”切實關懷每個學生,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為每個學生的成才提供機會。人性中最寶貴的是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賞識,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體驗人生的價值,並提升這種價值,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讓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樹,把綠陰覆蓋在他們身上;讓體罰和變相體罰遠離文明的場所。當然,作為教書育人者,也不能對學生的不良現象放任自流,寬嚴有度才是愛,做到嚴慈相濟。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維,開拓眼界、拓寬思路。機智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實質就是或因勢利導,或拋磚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話題轉移,擺脫眼前的窘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敏捷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才能左右逢源,化險為夷。如在執教《圖形的周長》一課時,我在釘子板上圍了一個長4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讓學生探究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產生以下方法:***1***4+4+3+3***2***4+3+4+3***3***4×2+3×2***4******4+3***×2,一切都在預料之中,通過比較優化演算法之後,我正準備引導他們探究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這時有一名學生彙報了他的兩種演算法:***1***4×3+2***2***4×4-2,迅速作出判斷後,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生成性資源,就讓該同學上臺解釋給大家聽。他說:如果把四條邊都看作3釐米,就少算了2釐米,可以列為第一道算式;如果把四條邊都看作為4釐米,就多算了2釐米,可以列為第二道算式。多好的思路!大家一齊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了他。這時我不失時機地追問:從他的發言中你能發現正方形周長該如何計算呢?整火花不斷迸發,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是富有實踐智慧教師的明智之舉。
第四,要有豐富的學識。有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我覺得不對,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一桶水遠遠不夠,要開鑿一眼泉,有了源頭活水才能勝任今天的教學。”開鑿一眼泉,就是教師要終身學習。在當今資訊化時代,知識的更新程度是驚人的。在教育教學中涉獵的範圍不能侷限於課本上的知識,還要走出課本,善於拓展相關的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融匯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保護學生愛問為什麼的好習慣,讓自己的課堂更充實、更豐富。如果教師能做到精通專業,又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並善於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原理,就能信手拈來,馳騁自如,找聯絡,迅速地切入題。
讀書的生活是精彩的、幸福的,我更要把讀書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並學以致用,時時用全新的教學理念來支撐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篇2
《做最好的自己》讀書
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的進步階梯。”書是我們的好朋友,通過它可以“看”到廣闊的世界,“看”到銀河裡的星星,“看”到中華瑰麗的五千年,“看”到風土人情和世間永珍……對我們擴大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積累、提高素質,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我國偉大詩人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人人擁有一好書,人人讀一本好書的讀書工程的號召下,我買了一本李開復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
首先吸引我的是書名,當書到手時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去讀這本書。讀完後不禁覺得神清氣爽,以前也曾讀過一些書,讀後似乎感覺都是一些空話,僅僅留給我一些無謂的說教,沒什麼實質性的幫助。這本書後,感覺與眾不同,如何才能做最好的自己?這需要我們每個人進行思考。是的,更多的時候,大家都在審評對方,研究對手,卻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了解自己。李博士用平實的語言為我打開了一扇瞭解自己、重新審視自己的心門。他告訴人們:做人不是隻有自省才能更完美,但是不時的自省卻能讓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人不是簡單的樹立理想就可以輕鬆實現,但是沒有理想的人卻一定無所適從;做人一定要有廣闊的胸懷,真正做到嚴於律已,寬以待人才有容天下之大量的非凡氣度;做人要有勇氣,真正敢於追逐自己夢想的人才能讓更多的機會停留在自己身邊……他不僅提出了淺顯易懂的“成功同心圓”說,而且運用了發生在他身邊的大量故事來闡述成功的祕訣。這些故事很值得我學習和品味,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指導我走向成功之路。
其次,每個人對成功的理解不同。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或許經常有這樣的感覺: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怎樣才能得到成功,搞不清真正的人生價值是什麼,如何實現。現在李老師的“成功”學後,體會到:人和人之間千差萬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不能用同一個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無論是所處地位與名望的高與低,擁有財富的多與少,只有發揮了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又對社會和他人有益,同時還體驗到了無窮的快樂,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世界本來就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抉擇,但不需要為壓力過重而苦惱,更不需要為了失敗而哭泣,也不要讓事情來主宰我們,而是要用積極的態度來主導、推動事情往更好的方向進展。
最後李開復博士認為:成功就是不斷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對此我的理解就是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形式不同,成功的意義也不同,不要去在乎世俗的模式,只要自己努力去實現理想,並且每天都在向理想靠近,就是成功。成功的標準並不是單一的,社會給每個人提供了不同的舞臺,只要在自己的舞臺上將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極限,無論是令人矚目還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當然,在現實社會中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想,我們的理想和現實永遠存在著差距。而許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改變心態,調節情緒,改變思考方式,不斷超越自己,努力讓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燒,做最好的自己。
讀完《做最好的自己》,感到其實做好自己並不難。作為一名職業女性,工作經常陷入一種疲勞的狀態,經常會被學生的問題搞得自己覺得很累,我知道這不應該是年輕老師應有的心態,但是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總是會被學生不如意的表現所影響,開始經常抱怨這,抱怨那,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教師這個職業,剛參加工作時的熱情減少了,這種心情影響到我的生活和工作,受李老師的影響,“既然只能當老師,那麼悲悲慼慼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後者!”
是啊,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什麼不天天開心呢?可是,每天出現的讓人頭疼的事情,讓人頭疼的學生,怎麼能高興得起來呢?我經常想:多想孩子們可愛的地方,儘量把課上好,儘量和他們一起玩兒,這樣孩子們就會越來越愛自己,每天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又怎麼能不高興呢?
多麼簡單多麼樸素的道理,為什麼我當初就沒想到呢,想想我們在工作學習中難免會與人產生摩擦,如果我們只盯著別人的錯誤,那麼只能讓矛盾越來越激化,但是我們如果想別人的優點,就會使我們很快的冰釋前嫌,問什麼同樣的問題發生在學生與老師的身上就這麼不可調和呢?其實還是緣於“愛”,如果我們給學生多點,再多點的愛,對於他們的錯誤我們都用理解之心,包容之心,責任之心看待,而不去苛求他們像成年人那麼懂事,師生關係會不會更和諧一點呢?在眾多的壓力與競爭下,要保持積極的心態,不論遇上什麼困難都不要氣餒,積極心態戰勝一切困難,一樣可以做到優秀。
事實證明,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一個最好的自己,都可以做到優秀。我們更不必為自己趕不上別人而太過自責,也不必因為境遇不好而太過感傷,怨天憂人。我們所需要做的,是追隨自己心靈的選擇,不求其他,但求做最好的自己。我們就會變成一個更美好、更大度、更成功的人!
篇3
學習是科技工作者創新研究方法、擴大研究視野、提高個人修養的重要基礎。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選擇學習就是選擇了進步,選擇讀書就是選擇了睿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面對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形勢和任務,應自覺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把讀書作為一種責任。這次利用全院組織讀書活動機會,我廣泛涉獵,開闊了專業視野,淨化了心靈,促進我對科研和人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我在初步的實踐和探索中主要有三點體會:
體會之一:讀書應該"志存高遠",方能持之以恆。"有志始知蓬萊近,無為總覺咫尺遠。"凡勤於讀書者,都是志存高遠者。周恩來曾教導我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循著古人的足跡,聆聽偉人的教誨,如沐春風,我深深認識到,只有把個人志向和國家命運結合起來,讀書才能有不竭的動力;只有把學習當作提高修養、昇華人格、增長見識、啟迪智慧的必要手段,才能在社會建設中有真知灼見,始終走在時代前面。相反,有些科技工作者認為自己已是"車到馬頭船到岸",生活目標缺失,精神空虛,失去了學習動力。即便偶爾讀書,也是淺嘗輒止、隔靴搔癢。既不能解決科學研究中的實際問題,也不能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多讀書、讀好書,既是勵志需要,更是做人的良師益友。清代學者陸隴其說過:"讀書做人,不是兩件事。將所讀之書,句句體貼到自己身上來,便是做人的法則。"可見讀書對人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影響之大。在全院近期組織的活動中,我先後讀了《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蘇菲的世界》、《中國漢文學史納》、《中國小說史略》、《麥田裡的守望者》、《工作就是責任》、《動植物入侵生態學》等書籍,儘管內容各不相同,但都能從不同角度提高我對生活的感知,提升我對人生的定位,提煉我對工作的感悟,確實是我的良師益友。讀書進一步堅定了我做科研工作的志向,也讓我深深感受到了本領恐慌和能力危機,不斷鞭策我多讀書、常讀書、讀好書。
體會之二:讀書應該"學習致用",方能活學活用。讀書的目的是學以致用。讀書應該解決科研中的實際問題,把握生活中的幸福感覺。因此讀書應該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隨時發現科研選題、試驗設計、專案推進、技術總結中的不足之處,多積累資料,多讀一些科技前沿書籍,及時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攀登科技高峰的道路上充滿荊棘,但知識猶如推土機,耕耘出一條踐行的路。作為一名農田草害領域的科研新兵,讀書不僅能讓我漸入佳境,時常也能帶給我花開有聲的驚喜。當然,讀書也要增強生活的幸福感,要重視閱讀人文、法律、社會科學等方面書籍的閱讀,這類書籍解構社會、剖析心靈、指引生活方向,使我從思考中認識了自我,從領悟中增長了知識,從追求中獲得了力量,從實踐中體現了價值。但學海無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讀書活動中去,讓讀書之花永遠芬芳綻放!
體會之三:讀書應該"深入思考",方能融會貫通。"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讀書重在讀、貴在思。讀書者,應該常思考工作廉潔,控制慾望、抵制誘惑,以平常心,做老實事,爭做優秀共產黨員;讀書者,應該常思考工作進展,細心觀察,見微知著,創新方法,做好團隊合作,推動工作再上新臺階;讀書者,應該常思考生活和人生,給心靈讓出一份寧靜,讓生活增添一份樂趣,享受閱讀的樂趣,正確處理好工作、學習和生活的關係。思考給讀書插上了翅膀,它山之石、芝麻之門,不斷叩開科研殿堂,理論與實踐交融並進。總之,"知識就是力量",要真正發揮讀書的力量,就必須靜下心來,沉下身去,反覆閱讀,深入閱讀,真正心無旁騖地"學而時習之",力求在學習中增長才幹,在學習中磨礪意志,在學習中陶冶情操。
培根曾經說過,讀書足以怡情,足以***,足以長才。作為農業科學工作者,我們要常讀書,常思考,並結合到實際工作中去,爭創佳績,去攀登一個又一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