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學習微平臺

  通過在黨員學習的微平臺,我們也緊跟時代步伐,積極利用微信平臺傳播黨的方針政策,為基層黨員幹部提供線上學習交流的新渠道,成為廣大黨員認可的隨時、隨地、隨身的學習新方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日前,由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主辦的公共微信賬號“”***微訊號:cpcnews***正式上線。“”開設高層動態、黨報要論、群眾路線、人事資訊、史海鉤沉等特色欄目,每天定時推送權威資訊、熱點聚焦和學習參考內容。著力打造“微時代”的黨員必備,努力使其成為各級黨員幹部學習、工作的好助手。

  移動網際網路發展方興未艾,微信註冊使用者已突破了4億戶,其中不乏廣大的黨員幹部群體。利用微信平臺傳播黨的方針政策,為基層黨員幹部提供線上學習交流的新渠道,是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的創新嘗試。“”在試執行期間,即受到網友廣泛關注,認為其緊跟時代步伐,為廣大黨員提供了隨時、隨地、隨身的學習方式。

  篇2

  移動網際網路發展方興未艾,微信註冊使用者已突破了4億戶,其中不乏廣大的黨員幹部群體。利用微信平臺傳播黨的方針政策,為社群黨員提供線上學習交流的新渠道,是社群黨建的創新嘗試。金大塘社群主辦的公共微信賬號“黨員服務微平臺”***微訊號:JDTWSH***於2015年6月23日正式上線。

  借“七一”契機,社群大力宣傳社群黨員加入此平臺,活動現場既有不少社群黨員加入微信服務平臺,黨員們都對這種新形式十分支援,社群熱心黨員李阿姨說:“微信是我們現在經常使用的社交工具,社群此舉既跟得上時代發展,又能使我們真正受益,使我們和社群的聯絡加強。”

  “黨員服務微平臺”開設黨報要論、群眾路線、社群微黨課等特色欄目,每天定時推送權威資訊、熱點聚焦和學習參考內容,著力打造“微時代”的黨員必備,努力使其成為社群黨員幹部學習、工作的好助手,為廣大黨員提供了隨時、隨地、隨身的學習方式,幫助社群黨員解決實際問題。

  篇3

  微信公眾號“”自20xx年8月上線以來,緊跟時代步伐,積極利用微信平臺傳播黨的方針政策,為基層黨員幹部提供線上學習交流的新渠道,成為廣大黨員認可的隨時、隨地、隨身的學習新方式。

  眾所周知,微信是當今社會最為流行的交流媒介。“”的建設是緊隨時代步伐,符合廣大黨員幹部需求的一件事,是一件好事、實事,也是值得我們稱讚的事。不少網友通過微信留言表達對“”的讚許。來自河北的“張照行”說:“有了微平臺,學習更方便”。來自河北石家莊的“為一”說:“基層黨組織很重要,有的支部常年不開會,不學習,不過組織生活。有了,隨時隨地可以學習”。來自廣西南寧的“小布熊”說:“微平臺上的內容可讀性很強,有空時開啟看看每次都有收穫”。來自安徽宿州的“海心”說:“總算找到組織了”。

  或許,正如網友所評論的“找到組織了”。

  “黨員微信平臺”的出現確實拉近黨員與組織之間的距離,通過這樣的平臺極大的滿足廣大黨員日常獲取重要新聞、瞭解黨的重大方針政策的需要。

  此外,“黨員微信平臺”先後推出了“慶七一 換頭像 得大獎”活動、紀念鄧小平誕辰110週年知識競賽、互動遊戲《焦點對對碰》等集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的互動專案,在寓教於樂之間讓我們的黨員幹部收穫了更多的知識,更加的瞭解我們的黨。

  篇4

  抓落實是領導工作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是黨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黨員領導幹部世界觀正確與否和黨性強不強的一個重要標誌。抓好落實,既要有“想抓”的激情,“狠抓”的決心,還要有“善抓”的本領。否則,熱情再高,決心再大,也會因為“本領恐慌”而將落實抓空。機關幹部要有抓好落實的本領,就要把握以下“十要”:

  一 要把握住根本

  抓落實的根本是什麼?同志2011年3月1日在中央黨校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各級領導幹部要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貫穿到抓落實之中,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把握住這一點,就把握住了抓落實的根本。”

  機關幹部抓落實,把握住了這一根本,就會把黨和人民的託付看得比泰山還重;就會盯著排頭找差距,對照先進學經驗,就會以鍥而不捨的精神抓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落實,抓好黨和政府各項工作任務目標的落實。

  二 要雷厲風行

  雷厲風行,就是有令行、有禁止,遇到事情,馬上決策,馬上辦,不搞“馬拉松”,不拖泥帶水,不推諉扯皮。機關幹部抓落實,必須要有這種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為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四川的邊境有兩個和尚,一個貧窮,一個富有。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去南海,你看怎麼樣?”富和尚問:“你靠什麼去呢?” 窮和尚回答說:“我靠著一個水瓶和一個飯缽就足夠了。”

  富和尚說:“我幾年來都想買船南下,還沒有能夠去成。你就靠這個能去?!”。然而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了,並把遊歷的情況告訴了富和尚。富和尚顯出了慚愧的神色。

  四川距離南海,有幾千裡之遙,富和尚不能去,但是,窮和尚卻到達了那裡。看來,問題不在能不能去,而在是否真正行動。

  機關幹部抓落實也是如此。如果僅是坐而論道,如果僅是滿足於開會部署,而不去行動真抓落實,也會如那位“富和尚”一般。

  三 要求真務實

  求真務實,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和工作作風。機關幹部抓落實,必須弘揚這種優良傳統,堅持這種工作作風。

  “求真務實”,就要堅決反對形式主義。不同時期,不同階段,不同領域,形式主義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從抓落實的情況來看,下面的形式主義是要堅決反對的:

  抓落實就是開會,乾打雷不下雨。有的機關幹部靠會議去落實會議,靠檔案去落實檔案,靠講話去落實講話。他們習慣於做“收發室”,當“傳聲筒”。認為只要會開了,話講了,檔案發了,工作任務就算落實了。結果,層層喊落實,層層不落實。正像有人所講的,“狠抓就是開會,管理就是收費,重視就是標語,落實就是動嘴”。也像一副對聯所描述的:上聯是“你開會我開會大家都開會”,下聯是“你發文我發文大家都發文”,橫批是“誰來落實”。

  工作過程很熱鬧,實際問題沒解決。有的機關幹部把工作過程本身當成工作績效。在抓落實中,習慣於做程式性的工作,轟轟烈烈走過場,一絲不苟搞形式,標語貼得滿牆是,實際問題沒解決。

  熱衷於提新口號,喜歡做表面文章。有的機關幹部不去認真領會中央精神,也不去了解下情,只習慣於空喊口號,定高指標,做表面文章。口號、指標提得震天響,落不落實無人問。

  四 要勇於負責

  責任,就是分內應該做的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要為國家盡責;“一人做事,一人當”,是要為自己負責。抓落實,勇於負責,就是要對黨和人民的事業勇於擔當。勇於負責,必須強化責無旁貸抓落實的意識,不當局外人。

  哈里·杜魯門擔任美國總統時,在他的辦公室門口,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責任就在這裡。”機關幹部抓落實,需要有“責任就在這裡”的態度。自己的責任自己承擔,不把責任推卸給他人。

  只有具備高度負責的勇氣,機關幹部才會自覺自願、以極大的熱情努力去抓落實。所以,機關幹部抓落實,要有勇於負責的魄力。這種責任心會激發出機關幹部的內在潛力。

  五 要鍥而不捨

  同志講:“抓落實,貴在持之以恆,也難在持之以恆。有些地方、部門和單位抓落實之所以成效不佳,往往與缺乏經常抓、反覆抓、持久抓有關。如果抓一陣子鬆一陣子,熱一陣子冷一陣子,不能一抓到底,那怎麼能把工作落實好呢?抓落實,一定要防止虎頭蛇尾。目標確定了,任務明確了,就要咬定青山不放鬆,不達目的不罷休。”這段話概括來講,就是抓落實要鍥而不捨。

  1948年的一天,牛津大學邀請丘吉爾就“成功祕訣”做演講。丘吉爾一露面,會場上就掌聲雷動。丘吉爾用手勢止住如雷的掌聲後,說:“我成功的祕訣有三個:第一,是決不放棄;第二,是決不、決不放棄;第三,是決不、決不、決不放棄!我的演講完了。”

  事實證明,成功者都是鍥而不捨、不言放棄的人。機關幹部抓落實,就要有這種不言放棄的精神。執著地去抓,不達目的不罷休。有了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何懼各種困難?

  六 要敢於亮劍

  有一部電視劇叫《亮劍》。劇中主角李雲龍是這樣解釋“亮劍精神”的:“古代劍客們,在與對手狹路相逢時,無論對手有多麼強大,就算對方是天下第一劍客,明知不敵,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即使倒在對手的劍下,也雖敗猶榮。這就是亮劍精神。”

  亮劍精神,就是面對比自己強大的物件時,表現出來的勇氣。敢於亮劍就是對待那些急、難、險、重等棘手問題,敢於迎難而上,不畏懼、不退縮、不迴避,知難而進,大膽深入地去調查、去追究、去解決。

  機關幹部抓落實,必須要有這種敢於亮劍的精神。有了這種亮劍精神,就有了敢於碰硬的勇氣。也許工作很複雜,困難很大,麻煩很多;也許處理的難度已經超出了自己能力的上限,但是,只要敢於亮劍,便總能為工作開啟一定的局面,最後,獲得成功。

  七 要開拓創新

  有個美國人去俄羅斯旅遊。一天,在俄羅斯的一條馬路邊上,他看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一個俄羅斯人拿著鏟子在路邊挖坑,每隔3公尺挖一個。他乾得很認真,坑也挖得非常工整。另一個工人卻跟在他的後面,把他剛挖好的坑立刻回填起來。一個美國人覺得奇怪,便問那一位挖坑的俄羅斯工人:“為什麼你們一個挖坑,另一個馬上便把坑給填起來呢?”那個挖坑的工人回答道:“我們是在綠化道路。根據規定,我負責挖坑,第二個人負責種樹,第三個人負責填土。不過,今天第二個人請假沒來。”

  這個幽默故事可以給我們這樣的啟示:機械地落實,其後果比不落實還糟。由此而言,抓落實,必須要開拓創新,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要把上級精神和本單位、本部門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做到“不離上級譜,唱好自己的戲”。

  八 要一絲不苟

  康拉德·希爾頓年輕時曾在一家著名酒店當服務員,在新人受訓期間,上司安排他去洗馬桶。他可以當著別人的面,從自己洗過的馬桶裡盛一杯水,眉頭不皺一下地喝下去。後來,他成為了世界旅館業大王。把馬桶擦到裡面的水都能喝的程度,追求的就是“精益求精”。

  一絲不苟,必須小題大做。這裡所說的“小題大做”,就是要高標準、嚴要求,不放過任何一個小的環節。小題大做,必須樹立“100-1=0”的意識。比如,在100個服務專案中,你做了99件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但只要有一件讓人民群眾不滿意,就可能前功盡棄。

  九 要打造團結協作的團隊

  上文提到的《亮劍》這部電視劇許多人可能都看過,該劇主要展現了李雲龍所帶領的獨立團,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大無畏英雄氣概。故事情節驚心動魄,引人入勝。

  獨立團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是:獨立團的領導班子是一個團結的指揮部;獨立團的隊伍是一支團結的戰鬥集體。機關幹部抓落實,也需要打造一個團結的班子,打造一支團結的隊伍。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

  我女兒小時候經常唱兩首兒歌。一首是:“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另一首是:“一隻螞蟻來搬米,搬來搬去搬不起,兩隻螞蟻來搬米,身體晃來又晃去,三隻螞蟻來搬米,輕輕抬著進洞裡。”我問她,這兩首兒歌說明了什麼問題。她告訴我,老師說:“三個和尚沒水喝,是因為他們不團結,不協作;三隻螞蟻把米輕鬆地搬進洞,是因為它們能團結協作。”我告訴她:“老師說得非常好。在一個集體中,人與人之間要團結協作。”

  機關幹部抓落實也是如此。要想“有水喝”,要想“把米輕鬆抬進洞”,必須打造團結協作的團隊。只有這樣,大家才能遇事不推諉,相互協作完成工作任務。

  十 要完善科學的制度機制

  有一個登山隊,在西藏登山。為了保護環境,他們僱請當地群眾,幫助他們將垃圾背下山。

  最初,群眾在取垃圾袋時,登山隊就把工錢付了。結果,登山隊發現,有些人沒有環境保護意識,把垃圾袋背到半山腰,就丟棄不管了。後來,登山隊改變了規定。到山下,清點了垃圾袋才付錢。結果,在山腰再也沒有發現被丟棄的垃圾袋。

  由此可見,抓落實,不能僅靠自覺性,必須有一個好的制度作為保障。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講:“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