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勵志類散文作品
很多人都喜歡找一些青春勵志類的散文作品來品讀,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的青春無處安放
青春,是一種符號,標記著我們曾經度過的那些歲月,標記著在那些年華里朝生暮死的顛沛流離,標記著那些心靈中灰色破敗的黯然情愫。青春是什麼?它或許是一本書,待得你青絲褪盡時,留下淡淡的溫馨與感動。
人們常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聽起來或許有些傷感與無奈,但是其中又夾著些許的慶幸。因為婚姻即使是愛情的墳墓,但是,它讓居無定所的愛情找到一個棲息的地方,找到一份可以安放容納它的地方,這樣看起來,更令人感到欣慰。那麼,我們的青春呢?我們的青春的最終歸宿是在哪裡呢?它安放在何處呢?
安放在回憶中嗎?但是回憶也同樣是一個虛幻的東西,空虛得讓我們覺得彷彿經歷過卻又彷彿沒有經歷過,讓人感覺太遙遠,無法捕捉得到。除了懷念青春的日子,回憶自己曾經可笑的行為,懊悔曾經的衝動,悔恨曾經的任性之外,貌似在現實中找不到青春的蹤跡。
安放在那厚厚的相簿本上嗎?但是看著相片中那年輕的臉龐,燦爛的笑容,幼稚的動作,再看著鏡子中那眼角旁的皺紋,充滿滄桑歲月的臉龐,無奈的笑容時,雖然開始時內心是喜悅的,但更多的是對現實的無奈,對曾經的眷戀,對歲月的感慨。在相片中能找到青春匆匆留下的影子之外,但是這似乎並沒能讓青春停住腳步。
安放在歲月的長河嗎?但是歲月就如同一條廣袤無際的大海,妄想在裡邊找到青春的寄宿地,就如同海里撈針——往哪兒找去。不過樂觀的想一想,雖然很難找,機會也十分的渺茫,但是這是不是也意味著還是存在著一線希望的,還是有可能找得到安放青春的地方的。但又悲觀的想一想,這要到何年馬月才能找得到,或許自己都等不到找得到的那一天。
看墳花開在眼前,拈花般的絮恨是毛筆揮不出的意恨。寫出來的青春都很淺薄,用心體會之後,你才會發現它很深刻。經過良久的思考,猛然發現,原來我們的青春無處安放。青春不斷的在時光的天空中不停的飄蕩著,直到找到一個可以安放它的地方。而我們能做的,便是不斷的追隨,不斷的尋找青春留下的腳印,證明它曾經來過……
:關上青春的門
小時候,大人們看見我們無憂無慮的玩耍的時候,總是搖搖頭輕輕嘆息:“唉,轉眼間,我們都這麼老了,看這些小孩,無憂無慮的,多好啊,真懷念小時候的時光啊!”那時我們都還小,不懂其中的含義,可現在,我們一天天地長大了,懂得了許多,也懂事了許多。現在想起那些話,總有一些感觸,是啊,轉眼間,我們都從懵懂無知的小孩蛻變成了一個個正值青春年華的少年少女。
我們總是懵懵懂懂的,在真實的情境中,總感覺自己在做夢,夢醒後,現實的殘酷都將化為雲煙;在夢裡的時候,又感覺這一切都是真的,可夢終究是夢,夢醒過後,迎接我們的將是殘酷的現實,心中總忍不住感嘆:要是這一切都是真的該多好啊!是啊,要是夢中的一切都是現實,那這世界該多美好啊,可是,想歸想,想完過後,我又會自嘲的笑笑:“這怎麼可能啊?!”
其實,人都會有一種心理,當你做錯事後,自己總會想:要是我剛才不那麼做就好了。可是,時光能倒流嗎?答案當然是不能。
我看見過許多人在十八歲成人禮上哭泣,因為他們告別了自己的青春,正式踏入充滿黑暗的社會。我覺得,在這時,有一句話,特別能形容他們的心情:關上青春的門,疼了醒著的人。
是啊,有誰不想過無憂無慮的生活?又有誰想在明爭暗鬥的社會中拼搏?可這世界不允許我們一直過這麼好的日子。我有時在想:是不是上帝嫉妒我們過得太好,所以在我們幸福美滿之時總會給我們一些災難?
其實,小時候我們都有自己的小國,這個國裡,只住著自己一個人,自己做著這個小國的國王,但我們漸漸長大了,這個國不再像從前那樣冷清,會有不同的人陸續住進這個國裡。然而,時間能改變的,不僅是腳的大小,還有人的心。當我們有一天能體會這些事時,就證明我們已經長大,已經不再是從前那個無憂無慮的小孩,我們有煩惱、有幸福、有悲傷也有快樂。
我好像聽過這麼一句話:人的一生只需要五個證就夠了,這五個證分別是出生證明、戶口本、畢業證、結婚證、死亡證明。是啊,除了這些,你還能怎麼證明自己來過這世上呢?又有多少人會記得你呢?這個,我們誰也說不準。
我們不能奢望太多,因為珍惜當下每一刻的幸福,永遠比奢望更多要快樂。
當我們遇到難過的事時,要學會接受,如果真的很難受,唯有交給時間,留不住的,只能當做指間沙,滑過手心會摩擦疼痛,但總有一天會全部流完,變成記憶,塵封於心,就像夜色過後,總會一心向陽。
總有一天,我們會輕輕關上青春的門,流著淚和它告別後悄然離去。
:舞動青春,飛揚夢想
沒有人能夠拒絕夢想,只要他還有有夢的翅膀;沒有人能夠無視信仰,只要他心中還懷有一份渴望。年輕的我們,也許現在還有些迷惘,有些不知所措,但我們並不能因此放棄了自己的年少輕狂。
青春應該有銳不可當的激情,夢想應該有誓不罷休的堅毅。
愛因斯坦曾說:“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做生活本身。”是的,要想讓自己實現夢想就必須學一學五四運動的英傑們,當中國政府在巴黎和會外交談判失敗時,他們誓死力爭喊出:“廢除二十一條。”的口號,向中國人詮釋出了愛國的激情。他們一面向清政府示威,一面與列強反抗。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正是這些青年人,正是他們的青春熱血讓中國不斷崛起奮發。
青春應該有捨我其誰的霸氣,夢想應該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
西漢大將霍去病,年僅17歲就率兵攻打匈奴,皆大勝而歸。漢武帝為獎勵他給他建了宅第,他卻說:“匈奴不滅,無以家為也。”再看看“年少萬兜鍪”的孫權,少時便承擔起幫父兄完成基業的責任。他憑藉膽識才能,使自己在歷史的洪流中熠熠生輝,讓一代梟雄曹操都不得不發出“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慨。
青春應該有朝氣蓬勃的壯志,夢想應該有滴水穿石的恆心。
西晉時期的祖逖從年輕時就苦讀書﹑勤習武身懷報國之志。每到凌晨時分傳來雞鳴,祖逖便醒來拔劍苦練,他堅持不懈終於成為晉朝名將,為收復中原作出貢獻。是七尺男兒,生能捨己,作千秋雄鬼,死不還家。這一豪言,可謂激發了無數青年人的雄心。胸懷社稷,腳踏實地。正是當今所提倡的,正是我們要學習的。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青春雖會失去光彩,夢想路上雖有泥濘﹑荊棘。但不要因為環境不好就抱怨,自己不出色就沉淪;不要把哈韓風氣當成潮流,不要把拼爹當成一種驕傲。累了,就在原地小憩,但千萬別忘記跋涉的路途;倦了,就欣賞一下沿途的風景,但千萬別被腳下的花草吸引。如果寂寞就哼哼振奮的歌,為自己加油打氣。不要再有所顧慮與懷疑,相信自己所付出的一切在某天會以另一種方式迴歸你。別怕太久,別說太遠,有夢的人從不會嫌上天讓它來的太晚。
舞動青春,飛揚夢想。給自己一個亮麗的心情,讓大風吹散心中鬱結的思緒,打起揹包,再次踏上無悔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