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障目的故事

  每一句成語是那麼深刻雋永、言簡意賅,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古時候,楚地有個窮苦的讀書人,讀《淮南子》這部書時,看到書上有這樣的記載:螳螂用樹葉遮住自己的身體,其他小昆蟲就看不見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樹葉,就能用它隱藏自己的身體。

  看到這裡,書生呆呆地想:要是我能得到那片樹葉,該有多好。我用樹葉遮住自己,想要什麼只管到集市上去拿,再也不會過這苦日子了。

  想到這裡,他扔下書就往樹林跑去,想找那種螳螂藏身的樹葉。他抬著頭,一棵樹一棵樹地找過去,脖子都酸了,也沒找到那種葉子。

  忽然,他看見一隻螳螂躲在一片樹葉的背後。他高興極了,趕緊爬上樹,準備採那片葉子。可巧,一陣風吹過來,樹葉紛紛飄落,他要採的那片葉子也落到地上。

  究竟哪片樹葉是螳螂藏身的那片,他怎麼也分不清。好不容易找到的寶貝樹葉總不能不要呀!它準在這堆樹葉裡。書生脫下衣服,把地上的樹葉都包了回去。

  回去之後,他一片一片地拿起樹葉遮住自己的眼睛,問他妻子:“你能看見我嗎?”起初,他妻子老老實實告訴他:“看得見。”後來,見他沒完沒了地問,不耐煩了,說:“別問了,看不見了。”他高興地跳起來,大聲喊道:“寶貝可找到了!寶貝可找到了!”說完,拔腿就往市場跑。

  市場可真熱鬧,什麼東西都有。書生滿心歡喜,一隻手拿樹葉遮住自己的眼睛,另一隻手去偷人家的東西,結果,給人當場抓獲,被扭送到縣衙門。

  縣官審問他的時候,他老老實實地說:“我找到了一片能隱身的樹葉,用它遮住自己的眼睛,什麼都看不到,這才去拿人家的東西。不知怎麼搞的,這片樹葉失靈了,我給別人看見就被逮住了。”

  縣官聽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知道他是個書呆子,訓斥了一頓就把他釋放了。——《笑林》

  相關人物介紹: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編寫的一部漢族哲學著作,道家作品。

  高誘在序中指出此書的思想內容:"其旨近老子淡泊無為,蹈虛守靜,出入經道。言其大也,則燾天載地;說其細也,則淪於無垠;及古今治亂存亡禍福、世間詭異瑰奇之事。其義著,其文富,物事之類無所不載。然其大較,歸之於道。"班固《漢書·藝文志》將其歸入"雜家",《四庫全書總目》亦歸入"雜家",屬於子部。

  該書在繼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上,糅合了陰陽、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屬於道家。「鴻」是廣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東漢高誘《淮南鴻烈解序》***。作者認為此書如道一樣包括了廣大而光明的通理。

  劉安的父親劉長是漢高祖的庶子,封為淮南王,劉安作為長子,承襲父爵,故亦稱淮南王。劉安撰作《淮南子》的目的,是針對初登基帝位的漢武帝劉徹,反對他所推行的政治改革。

  《淮南子》原書內篇二十一卷,中篇八卷,外篇三十三卷,至今存世的只有內篇,現今出版版本,大多對內篇進行刪減後再出版。"說林、說山、人閒諸篇多紀古事"。這部書的思想內容以道家思想為主,同時夾雜著先秦各家的學說,故《漢書·藝文志》將之列為雜家類。梁啟超說:"《淮南鴻烈》為西漢道家言之淵府,其書博大而和有條貫,漢人著述中第一流也。"胡適說:"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書又集道家的大成。"劉文典寫有《淮南鴻烈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