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飲食器皿

  飲食是與人類生活最為貼近的一件事情。中國飲食文化在世界飲食文化發展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中飲食器皿是其物質文化的核心所在。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鼎 相當於現在的鍋,煮或盛放魚肉用。大多是圓腹、兩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鬲***li,音歷*** 煮飯用:一般為侈口***侈口 大口。***、三空足。

  甗***yan,音演*** 相當於現在的蒸鍋。全器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為甑,置食物;下部為鬲,置水。甑與鬲之間有一銅片,叫做箅***箅 bì 形聲。字從竹從畀,畀亦聲。“畀”意為“把穀物放在支架上蒸煮”。***。上有通蒸氣的十字孔或直線孔。

  角 飲酒器。形似爵,前後都有尾,無兩柱。有的有蓋。

  斝***jia,音甲*** 溫酒器。形狀像爵,有三足,兩柱,一鋬***pàn 器物上備手把握的部分。如古代酒器的爵和斝上,都有鋬***。

  觚***gu,音姑*** 飲酒器。長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狀。

  觶***zhi,音志*** 飲酒器。圓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數有蓋。

  兕觥***sigong,音四公*** 盛酒或飲酒器。橢圓形腹或方形腹, 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蓋作成獸頭或象頭形。

  尊 盛酒器。形似觚,中部較粗,口徑較小,也有方形的。

  卣***you,音有*** 盛酒器***是盛酒器中的主要一種***。一般形狀為橢圓口、深腹、圈足,有蓋和提樑,腹或圓或橢或方,也有作圓筒形、鴟鴞形或虎食人形。

  盉***he,音和*** 盛酒器,或古人調和酒水的器具。一般是深圓口、有蓋、前有流、後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蓋與鋬之間有鏈相連線。

  方彝 盛酒器。高方身,有蓋,蓋形似屋頂,且有鈕。有的方彝上還帶有觚稜。腹有曲的,有直的,有的在腹旁還有兩耳。

  勺 取酒器。一般作短圓筒形,旁有柄。

  罍 [léi]盛酒或盛水器。有方形和圓形兩種形式。方形罍寬肩、兩耳,有蓋;圓形罍大腹、圈足、兩耳。兩種形狀的罍一般在一側的下部都有一個穿系用的鼻。

  壺 盛酒或盛水器。如《詩經》上說:“清酒百壺”,《孟子》上說:“簟食壺漿”。壺有圓形、方形、扁形和瓠[hù] 形等多種形狀。

  盤 盛水或承接水。多是圓形、淺腹,有圈足或三足,有的還有流。

  匜***yi,音儀*** 《左傳》有“奉匜沃盥”,沃的意思是澆水, 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臉,說明是古代盥洗時澆水的用具。形橢圓,三足或四足,前有流,後有鋬,有的帶蓋。

  盂 盛水或盛飯的器皿。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很像有附耳的簋,但比簋大。

  簋***gui,音軌*** 銅器銘文作“毀”,相當於現在的大碗,盛飯用。一般為圓腹、侈口、圈足、有二耳。

  簠***fu, 音甫*** 古書裡寫作“胡”或“瑚”。盛食物用。長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蓋。

  盨***xu, 音須*** 盛黍,稷,稻,粱用。橢圓形,斂口,二耳,圈足,有蓋。

  敦***dui,音對*** 盛黍、稷、稻、粱用。三短足、圓腹、二環耳、有蓋。也有球形的敦。

  豆 盛肉醬一類食物用的。上有盤,下有長握,有圈足,多有蓋。

  爵***jue, 音決*** 飲酒器。相當於後世的酒杯。圓腹前有傾酒用的流,後有尾,旁有鋬***把手***,口有兩柱,下有三個尖高足。

  古代飲食器種類

  簋***gui***,形似大碗,人們從甗***ya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

  簠***fu***,是一種長方形的盛裝食物的器具,用途與簋相同,故有“簠簋對舉”的說法。

  豆,像高腳盤,本用來盛黍稷,供祭祀用,後漸漸用來盛肉醬與肉羹了。

  皿,盛飯食的用具,兩邊有耳。盂,盛飲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圓形之足。

  盆盂,均為盛物之器。

  案,又稱食案,是進食用的托盤,形體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進食時常“舉案齊眉”,以示敬意。

  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於俎上,然後用刀割著吃。匕,是長柄湯匙;俎,是長方形砧板,兩端有足支地。古人常以刀匕、刀俎並舉,並以“俎上肉”比喻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鴻門宴》中有這麼一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說的就是這種境遇。

  箸,夾食的用具,與“住”諧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諱故取反義為“快”,又因以竹製成,故加個“竹”字頭為“筷”,沿用至今。以上食器的質料均可選用竹、木、陶、青銅等。一般百姓大多用竹、木、陶製成,貴族的食器則以青銅居多。古代統治者所用的筷子,有的用金、銀或象牙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