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有什麼遺址

  淮南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西漢時劉邦封英布為淮南王,首置淮南國。那麼你知道淮南有什麼文化遺址嗎?今天小編在這裡為大家介紹安徽淮南的一些遺址,歡迎大家閱讀!

  

>

  淮南市日寇侵華罪行遺址

  淮南市日寇侵華罪行遺址位於淮南市大通區境內,主要包括“萬人坑”、祕密水牢、窯神廟、站後碉堡、碉堡水牢等五個保護點。

  該遺址是日軍佔領淮南大通煤礦後,為掠奪煤炭資源、鎮壓反抗礦工所建的五處建築,是日本帝國主義殘酷迫害中國人民的重要罪證。

  日軍侵佔淮南罪行遺址基本儲存原貌,是省內現存同類型遺址中罕有的組合型建築遺址,除已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五處以外,淮南九龍崗尚有近十處日軍在淮南煤礦修建的多種建築***含住宅、辦公樓、暗碉堡、彈藥庫、防空洞等***,形式多樣,保護現狀基本完好。日軍侵佔淮南罪行遺址是日軍在淮南煤礦暴行的鐵證,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東南亞犯下的滔天罪行的一個縮影,是非常重要的歷史見證,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淮南壽州窯遺址

  壽州窯遺址-位於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區上窯鎮,當時窯系多以州名稱呼,上窯鎮在唐代歸壽州所轄,故名壽州窯。

  壽州窯發現於1960年,經過多次調查,陸續發現10餘處古代窯場。其中以大通區上窯鎮周圍分佈最為集中。從馬家崗、餘家溝至外窯,沿窯河兩岸一帶窯凸密集,殘瓷片規程遍地皆是,形成長達四、五里的大窯場。歷史上的壽州窯綿延幾十裡,規模巨大,曾是江淮地區的制瓷中心。中心窯址面積約3萬平方米,總面積約16平方公里。

  壽州窯以其瓷色黃見稱於世,名列唐朝各大窯口第五,是我國六朝至唐朝著名瓷窯之一。 從南朝經隋於唐末,存世350年,失傳1200年。

  壽州窯早期產品有罐、四系瓶、豆、盞等,多著淡青灰色釉、青釉,胎質較細。吸水率低,釉色青中帶綠,系用還原焰燒成,釉層薄而透明,腹下部及底足不施釉。盛期產品有碗、盤、杯、缽、注子、枕、玩具等。釉色以氧化焰燒成,有蠟黃、鱔魚黃、黃綠釉等。釉下施泥質胎衣,釉層呈玻璃狀。 在馬家崗、餘家溝發現唐代圓形窯爐,窯壁用磚砌或用窯棒砌成,直徑約3米,匣缽上下疊置,匣缽相互之間留有8釐米左右的火路。匣內裝一件或數件,皆仰燒。早期使用的窯具有圓形多足支託,隋初以後,多用三、四岔支託,支釘支捧三角支託等。

  以隋開皇三年***583年***例證,臨泉寺窯燒造的淡青灰釉產品屬第一期,時代約在南北朝陳至隋;以隋開皇六年為例,臨泉寺窯燒造的青綠釉產品,以及管嘴孜、上劉莊出土青釉器屬第二期,晚者屬第三期,時代約在隋。以地層疊壓關係推斷,大劉莊和餘家溝瓷址出土的殘瓷器標本青釉屬第三期,黃釉器屬第四期和第五期,黑釉器屬第六期,時代約從初唐至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