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讀書心得範文

  不得不承認,《百年孤獨》非同尋常的表現藝術,就像梵高壓抑迷亂的畫作,巴赫深沉悲壯的樂曲那樣,具有攝人魂魄的力量,它能巧妙地撥通讀者大腦中前所未有的神經元連線,令你同作者感同身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以很快的速度看完了《百年孤獨》,印象最大的不是所謂的魔幻現實主義手法,而是近一百年來布恩迪亞家族裡那一種流傳已久的孤獨感。這種孤獨感雖然在最後的那場颶風中消散了,可是,這種孤獨感不是因也不會因為墨爾基阿德斯的預言或許是詛咒而消散,這種孤獨感是發自內心的。

  家族裡的每個人在成熟之前都像烏蘇拉說的那樣很乖,可在鬍子長出來之後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這種變革,我認為大概是他們自己的生命到了與自己的孩提時代告別的時候就突然迷惘了。這種迷惘,來源於自己與環境與生命的關係。突然發現自己的生命在這樣一個環境下沒有了方向,在建立馬貢多之後,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率領著他的朋友們去尋找外面的世界,布恩迪亞上校發動的那三十二場不成氣候的戰爭其實是為了一種高傲,奧雷良諾第二先前的花天酒地難道不是一種空虛嗎,連這個家的主心骨烏蘇拉,誰能說他的內心不也是孤獨的嗎?每個人的孤獨,導致最後的心理畸形,也就演變成了命運的畸形。忽然想到了餘華的《活著》,福貴的家裡最後那麼多人都死了,可福貴卻活著,磨難使得他的內心裡必然有一種活著的態度,使得他即使在那麼多親人離去之後都不孤獨。

  人是應該自經歷某些磨難,經歷某些事情,或者是在無風無浪的生活中悟出一種態度,這一種態度可以使我們不孤獨,也許身邊沒有多少人,可不會讓我們為一味的孤傲去發動戰爭,在失敗後把自己鎖在房子裡作

  小金魚。不會讓我們沒有勇氣去追求自己的愛情。其實每個人都有書中的那些人孤獨的趨勢,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可要不要那樣的活著,像布恩迪亞家族的那些人無病而老死?答案肯定是不要的,我們的生活是現實的,有時候想得太多,會導致這種孤獨的迷惘。孤獨讓自己把自己鎖起來,自己把自己鎖起來又增加了孤獨感,烏蘇拉不會明白,他想把自己的子孫培養成教皇的想法的關鍵不在於看住他,而是在於教育那種溫暖,家庭的溫暖,生活的美好向往,自己的人生仍是空白,可以在這張白卷上寫下輝煌。這樣,孤獨不會持續一百年。

  篇2

  孤獨是可怕的。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拉丁美洲幾乎都處在軍人獨裁政權的統治下。政客們的虛偽,統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歷程不斷重複著怪圈,不是前進,而是徘徊。在《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接受專訪時對孤獨的解釋意味深長:孤獨就是不團結。作者著書的目的是希望拉丁美洲的民眾要團結起來,走向文明,走向開放,走向繁榮。

  在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裡的所有角色,像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但更像是空虛無比的靈魂。我在讀這本書的同時,從裡面的人物的性格中,讀出了我們一生中可能遇到的種種孤獨。

  如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一位屢經失敗,卻又百折不撓的科學家,總是擁有著無盡的幻想和無窮的毅力。他身上對映著所有的科學先驅者的影子,狂熱和冷淡,魯莽和沉著,探知的慾望和放棄的意念,各類矛盾的品格在他的身上一一體現。他試圖用磁鐵挖掘黃金,試圖將望遠鏡作為武器,試圖把水銀冶煉成金子。他的努力並沒有得到多少人的理解,乃至於朝夕相處的妻子烏爾蘇拉也排斥他的所作所為。可是當他揭破了生命的所有謎底時,他卻被當作瘋子,被捆綁在慄樹樹幹上,被迅速地遺忘。他忍受著生與死之間橫亙的痛苦無盡的孤獨。馬爾克斯似乎在用這個,表達著對所有的開拓者的深深的同情。

  從第一代的布恩迪亞,直到第七代的奧雷良諾布恩迪亞,他們祖祖輩輩都在尋求自己的理想,無論是建立屬於自己的村落、土地、工廠、鐵路,還是愛情、親情、友情,還是戰爭、權力、金錢,他們在從無到有,從盛至衰的過程中,極度渴望,卻又無法溝通,這使他們浪費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甚至揮霍了一生的青春,始終都沒有找到正確的道路,最終他們都無力地、無奈地陷入到不可救藥的孤獨中,在無人理解中孤獨地老去、死去

  我並不喜歡這本書,它很沉重而又深刻,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馬爾克斯所說: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現代化的社會用文明將孤獨消除,還給這些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人一個嶄新的天地。這樣,在新的社會環境中,他們會忘掉內心的迷茫,贏得充實的人生。

  篇3

  每個人由於天生基因、後天經歷的不同,其眼裡的世界都不盡相同。當一個人把自己眼裡的世界,用無論音樂、繪畫或者文學等任何形式表現出來時,其他人哪怕再客觀,對作者瞭解再深入,也會根據認知力的侷限的或受已有的觀點和喜好的影響,對其產生形形色色有偏差的解讀。即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除了閱讀《百年孤獨》和準備寫這篇文章前百度百科對這本書的介紹外,沒有同作者更多的交集,也沒有對作者生活的那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習俗有任何的瞭解。並且,我有我的個性和經歷,我具有搞技術工作的人的理工科思維方式。因此,註定我的這篇文章,不乏個人的主觀感受和看法。

  這本書我連三遍。

  第一遍,我被其天馬行空怪誕離奇又順理成章妙不可言的表述方式吸引。當時我的感覺是,這本書內涵太豐富,而以我的智商,未必能領略其中一二。我在頂禮膜拜中迫不及待地看完這本書,對其中重複使用的N個阿爾卡蒂奧和奧雷里亞諾人名,以及錯綜離奇的人物關係也無暇梳理清楚。就如同墮入一見鍾情的情人的情網,被其富有獨特氣質和魅力的外表,蘊含太多灼見的思想吸引,難以掩飾傾慕之情,急於瞭解關於他更多的東西。同時,受書中人物無望的孤獨氣質影響,我的心彷彿也逐漸冷卻凍結。

  第二遍,由於是緊接著看的,我依然處於熱戀狀態,在我親自賦予情人的閃耀光環中,在其幻景環生、深邃寬廣的懷抱中,我又一次忘情暢遊,洞察人間細微、領略世間永珍。而心中那份孤獨,更加冰冷堅硬 。

  第三遍,還是緊接著看的,但由於見慣和了解的深入,情人頭頂的光環已不那麼耀眼奪目,熱切的心情也逐漸恢復冷靜,我才可以按照自己理解能力的節奏瀝清人物的名字和關係,才可以用心領悟作者每一個表象後隱喻的事實。此時,心中凍結成塊的孤獨,已到了我不願容忍的地步。

  不得不承認,《百年孤獨》非同尋常的表現藝術,就像梵高壓抑迷亂的畫作,巴赫深沉悲壯的樂曲那樣,具有攝人魂魄的力量,它能巧妙地撥通讀者大腦中前所未有的神經元連線,令你同作者感同身受,欲罷不能地隨著作者的牽引穿越百年滄桑,閱盡馬孔多那個特定時空裡,個人情慾的巔峰和心靈的谷底,家族註定的興旺和無望的衰落,社會暫時的繁榮和實質的倒退,最終看透世相,淪陷於孤獨。對於我來說,這種孤獨讓我覺得自己的內心就象一截死去的木頭、一塊冷漠的冰塊或一坨堅硬的鋼鐵,可以刀槍不入但失去了女人柔情似水卻具有滲透化解以柔克剛的能力,以及由此帶來的幸福感和優越感。這不是我喜歡的狀態。歲月的磨礪雖然也給了我的小心臟一個堅硬的外殼,但只是為了呵護內裡的柔軟、溫暖。

  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比馬爾克斯有智慧有想法的不乏其人,但能把這些智慧和想法表達出來,讓人們喜歡看,能打動人、震撼人,甚至對讀者產生更久遠實質的影響,需要的是表達的藝術,而馬爾克斯恰恰掌握了這門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