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白樸是誰

  白樸是元代著名的詩人和元曲家,因為在元曲雜劇上的突出貢獻,後人又將他稱為元曲四大家之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歷史上白樸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歷史上白樸的簡介

  白樸,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1226年出生於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後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卒於1306年,終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曲作家、雜劇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合稱為元曲四大家。他的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牆頭馬上》、《董月英花月東牆記》等。

  白樸的生平簡介

  白樸出身於這樣的家庭,本應優遊閒適,讀書問學,以便將來博取功名。然而,他的幼年卻偏偏遭逢兵荒馬亂,他只得同家人在驚恐惶惑中苦熬光陰。他出生後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軍的重重包圍之下,位居中樞的白華,整日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從而無暇顧及妻兒家室。金哀宗天興元年***1232年***,蒙古軍樹炮攻城,哀宗決計棄城北走歸德,白華只得留家人於汴京,隻身隨哀宗渡河而上。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軍縱兵大掠,城內士庶殘遭殺戮,財富遭到空前洗劫。戰爭中,白樸母子相失,幸好當時元好問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來,在亂兵和饑荒中救了他的性命。四月底,元好問攜帶白樸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城,後寄居於冠氏***今山東冠縣***縣令趙天錫幕府。元好問雖也是亡國奔命之臣,生活至為艱辛,但他視白樸姊弟猶如親生,關懷備至。白樸為瘟疫所襲,生命垂危,元好問晝夜將他抱在懷中,竟於得疫後第六日出汗而愈。白樸聰明穎悟,所以從小喜好讀書,元好問對他悉心培養,教他讀書問學之經,處世為人之理,使他幼年時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白樸的父親白華於金朝滅亡後投降了南宋,做了均州提魯***八品官***。然不久,南宋均州守將也投降元朝,白華遂北投元朝。蒙古太宗九年***1237年***,白樸12歲時,白華偕金朝一些亡命大臣來到真定,依附在世守真定的蒙古將領史天澤門下。同年秋,元好問由冠氏返太原,路經真定,遂將白樸姊弟送歸白華,使失散數年的父子得以團聚。父子相見,白華感到極大的快慰,他有一首《滿庭芳·示列子新》詞,表述當時的心情:“光祿他臺,樓閣,十年一夢中間。短衣匹馬,重見鎮州山。內翰當年醉墨,紗籠支高闊依然。今何日,燈前兒女,飄蕩喜生還”。他也十分感激元好問代為撫育兒女之恩,曾有詩謝之曰:“顧我真成喪家犬,賴君曾護落窠兒。”

  隨著北方的***,白樸父子也就在真定定居下來。從此,他按照父親的要求,寫作詩賦,學習科場考試的課業。他對律賦之學頗為上進,很快即以能詩善賦而知名。其時,元好問為修撰金朝歷史書籍, 也常出入大都,從而往來於真定,關心著他的學業,每至其家,都要指導他治學門徑,曾有詩誇讚白樸說:“元白通家舊,諸郎獨汝賢。”勉勵他刻苦用功,成就一番事業。然而,蒙古統治者的殘暴掠奪,使白樸心靈上的傷痕難以恢復,他對蒙古統治者充滿了厭惡,兵荒馬亂中母子相失,使他常有山川滿目之嘆,更感到為統治者效勞的可悲。因此,他放棄了官場名利的爭逐,而以亡國遺民自適,以詞賦為專門之業,用歌聲宣洩自己胸中的鬱積及不滿。

  隨著年歲的增長,社會閱歷的擴大,白樸的學問更見長進。元世祖中統二年***1261年***,白樸36歲。這年四月,元世祖命各路宣撫使舉文學才識可以從考者,以聽擢用,時以河南路宣撫使入中樞的史天澤推薦白樸出仕,被他謝絕了。他既拂逆史天澤薦闢之意,自覺不便在真定久留,便於這年棄家南遊,更以此表示他遁世消沉,永絕仕宦之途的決心。然而,眷妻戀子的情腸終不能割斷,他也經常為自己矛盾的心情所煎熬,感到十分痛苦。

  儘管如此,他還是要遠離那車馬紅塵之地。他先到漢口,再入九江,41歲時曾北返真定,路經汴京。此後,再度南下,往來於九江與洞庭之間,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在金陵定居下來。這前後,可能因為他的真定原配去世,他曾為妻喪而回到過真定,逢著這個機會,又有人建議他去朝中做官,卻被他謝絕了。此後不久,他即返金陵。從此,主要在江南的杭州、揚州一帶遊歷,直到81歲時,還重遊揚州。而後,他的行蹤就無從尋覓了。

  白樸的代表作

  白樸在中國雜劇歷史上,具有顯著的地位。白樸一生熱愛自由,個性灑脫豪放,白樸熱衷於四處遊覽,在行程中,祖國的大好河山都是他創作靈感的來源,從他的作品都可以看出白樸的感情流露。

  白樸的散曲代表作有《天淨沙》、《水調歌頭》、《水龍吟》等等。《天淨沙》一共有四篇作品,包括春夏秋冬四篇,通過短句的描寫刻畫,突出了四個時節的自然景觀,也道出了詩人在四個時段的不同感觸。白樸的詩歌作品深受後人的喜愛,至今仍被廣泛流傳。

  白樸代表作之一《天淨沙秋》的內容是: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這篇作品只用了二十八個字,描繪了夕陽西下,秋日時節一片寂寥的景象,白樸用了具有代表性的意象以此展示和刻畫秋日景觀,比如寒鴉、殘霞、孤村等,給人一種十分悲傷的基調,隨後筆鋒一轉,即使在秋日也有生機盎然的意象,而紅葉就是點睛之景,讓人心情轉陰為晴。

  《梧桐雨》是白樸的雜劇代表作品之一,這部作品在歷史上享有很高的盛名,除此之外,《梧桐雨》也是白樸流傳下來為數不多的作品,有很高的鑑賞價值。

  白樸所創作的《梧桐雨》是以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故事為創作主線,他用了不同的視角來刻畫出兩人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白樸借用梧桐這一意象來突出楊玉環和李隆基的愛情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