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虎謀皮的典故

  與虎謀皮:比喻所謀之事有害於對方的切身利益,終難達到目的。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希望大家喜歡。

  :

  魯國的國君想讓孔子擔任司寇,便去徵求左丘明的意見。丘明回答:“孔丘是當今公認的聖人,聖人擔任官職,其他人就得 離開官位,您與那些因此事而可能離開官位的人去商議,能有什麼結果呢?我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周朝時有一個人非常喜歡穿皮衣服,還愛***美的飯食。 他打算縫製一件價值昂貴的狐狸皮袍子,於是就與狐狸商量說:‘把 你們的毛皮送給我幾張吧。”狐狸一聽,全逃到山林裡去了。他又想 辦一桌肥美的羊肉宴席,於是去找羊說:‘請幫幫我的忙,把你們的 肉割下二斤,我準備辦宴席。,沒等他說完,羊就嚇得狂呼亂叫;互相 報信,一齊鑽進樹林裡藏了起來。這樣,那人十年也沒縫成一件狐狸皮袍子,五年也沒辦成一桌羊肉宴席。這是什麼道理呢?原因就在於他找錯了商議的物件!你現在打算讓孔丘當司寇,卻與那些因此而辭官的人商議,這不是與狐謀皮,與羊要肉嗎?二者有何不同?”

  【拼音】yǔ hǔ móu pí

  【典故】出處《太平御覽》卷二0八引《符子》

  【釋義】同老虎商量,要剝下它的皮。比喻跟所謀求的物件有利害衝突,決不能成功。後多指跟惡人商量,要他犧牲自己的利益,一定辦不到。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海中撈月、枉費心機、水中撈月

  【反義詞】行之有效、立竿見影

  與虎謀皮造句:

  1. 要日本帝國主義放棄侵華野心,無異於與虎謀皮。

  2. 要中國人民屈服於日本帝國主義,這無異於與虎謀皮。

  3. 這個故事原來叫"與狐謀皮",後來轉化成"與虎謀皮",比喻跟惡人商量要他犧牲自己的利益,那是絕對辦不到的。

  4. 他向來視錢如命,要他捐錢救濟窮人,無異是與虎謀皮。

  5. 靠這對快樂的玩伴中的一個來治理房地產市場,那不是與虎謀皮嗎?

  6. 有一個成語,叫做與虎謀皮,恰好可以說明這種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7. 網民普遍認為,讓老百姓與開發商商量房價,無異於"與虎謀皮"。

  8. 在極權國家裡,人民向政府要求自由、平等,猶如與虎謀皮。

  9. 那種人非常不講理,要他接受這些條件,有點像在與虎謀皮。

  10. 你要去和那些橫行霸道的惡徒講道理,不啻是與虎謀皮。

  11. 想和既得利益者談條件要求讓步,無疑是與虎謀皮,不可能成功的。

  12. 與虎謀皮,終落虎口,海笑天自以為螫手解腕能保大局,孰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自己不過是他人局中之局的犧牲品。

  13. 發行制度就是要改革機構在發行中的強勢地位和特權,單單去徵求他們的意見,豈不是與虎謀皮?

  14. 李均才能是足以倚恃,只不過,這人城府極深,野心極大,不是安心居於人下之輩,讓他輔助,無異於與虎謀皮……

  15. 這個小赤佬跑到這裡來勸人們不要耍錢,還琢磨著拆賭檔呢!這不是與虎謀皮嘛!

  16. 再說了,江東項羽雄材偉略,其意便是趁著天下大亂之際謀取天下,你們與項梁合作,無異於是與虎謀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