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虎謀皮典故

  與虎謀皮是比喻跟有直接利害關係的人去商量損害他人利益的事;絕對辦不到。大家清楚與虎謀皮的典故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太平御覽》引《符子》:“欲為千金之裘而令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於重丘之下;羊相呼藏於深林之中。”

  古時候,東周地方有一個人,特別愛穿皮衣,愛吃珍異的美味。

  有一次,他想弄一點美味的羊肉作祭品,於是便跑到山上,跟一隻又肥又大的綿羊商量:我想借你身上的肉去祭神,你肯嗎?這隻綿羊一聽,嚇得咩咩叫著跑進密林深處躲藏起來。這個人只好兩手空空地回家去了。

  又過了些時候,他又想做一件價值千金的狐狸皮袍子,就跑進深山老林裡,找到一隻狐狸,跟它商量:你能不能把皮剝下來,給我做一件皮袍子呢?這隻狐狸一聽,嚇得掉了魂,掉頭一溜煙跑得無影無蹤。這個人只好嘆口氣,又無可奈何地回家去了。

  後來,人們把這個故事演化成與虎謀皮這個成語。現在多用來比喻跟所謀求的物件有利害衝突,絕不能成功。

  與虎謀皮解析

  與虎謀皮yǔ hǔ móu pí

  [釋義] 和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有直接利害關係的人去商量損害他人利益的事;絕對辦不到。後多指要惡人放棄自己的利益;純屬幻想。

  [語出] 《太平御覽》引《符子》:“欲為千金之裘而令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於重丘之下;羊相呼藏於深林之中。”

  [正音] 謀;不能讀作“mú”。

  [近義] 海中撈月 枉費心機 水中撈月

  [反義] 行之有效 立竿見影

  [用法] 含貶義。一般作為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偏正式。

  與虎謀皮造句

  1、這個故事原來叫“與狐謀皮”,後來轉化成“與虎謀皮”,比喻跟惡人商量要他犧牲自己的利益,那是絕對辦不到的。

  2、你要去和那些橫行霸道的惡徒講道理,不啻是與虎謀皮。

  3、在極權國家裡,人民向政府要求自由、平等,猶如與虎謀皮。

  4、有一個成語,叫做與虎謀皮,恰好可以說明這種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5、靠這對快樂的玩伴中的一個來治理房地產市場,那不是與虎謀皮嗎?

  6、想和既得利益者談條件要求讓步,無疑是與虎謀皮,不可能成功的。

  7、他向來視錢如命,要他捐錢救濟窮人,無異是與虎謀皮。

  8、網民普遍認為,讓老百姓與開發商商量房價,無異於“與虎謀皮”。

  9、發行制度就是要改革機構在發行中的強勢地位和特權,單單去徵求他們的意見,豈不是與虎謀皮?

  10、那種人非常不講理,要他接受這些條件,有點像在與虎謀皮。

  11、要日本帝國主義放棄侵華野心,無異於與虎謀皮。

  12、他向來視錢如命,要他捐錢救濟窮人,無異是與虎謀皮。

  13、向霸權主義者呼籲平等,無異於與虎謀皮。

  14、要中國人民屈服於日本帝國主義,這無異於與虎謀皮。

  15、你要去和那些橫行霸道的惡徒講道理,不啻是與虎謀皮。

  16、你和他合作,簡直就是與虎謀皮,是不會有什麼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