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備考中考語文的文體知識

  中考閱讀文可以分為四大文體: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小說、散文。下面是小編整理了如何備考中考語文文體知識。歡迎閱讀。

  備考中考文體、文學知識:

  1、說明文

  運用說明文的知識閱讀說明文,理解文章說明的內容***明確說明的是什麼,把握被說明事物的特徵或所闡明的事理***。理清說明的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能分析文章運用的說明方法。分析說明文的層次及層次之間的關聯、過渡、概括層意。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句並且能分析體會說明文簡潔、準確的語言。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介紹、說明客觀事物或闡明事理的文章。說明文要求對事物的特徵做出直接的說明,一般不要求有感性形象的描繪,說明文還要求說明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分、功用等等。不需要對事物直接發表議論,它是以說明為主要職能,這也就是它區別於記敘文、議論文的最明顯的特徵。既然這樣,我們在讀一篇說明文時,就要思考它說明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之間有什麼聯絡,文中說明的是什麼事物或闡釋了什麼事理,這個事物或事理的特徵,本質是什麼,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說明的,作者採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才將事物的特徵弄清楚。閱讀說明文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從題目入手,理解把握說明的主要內容。

  二是分析各段說明內容之間的聯絡,準確把握事物的特徵或本質。

  三是理清、熟練掌握說明的順序。

  四是要重視理解各種說明方法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五是認真分析說明文的語言特點。

  六是簡單說明文的寫作。

  2、記敘文

  運用記敘文的知識閱讀記敘文***包括童話、通訊、傳記***能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記敘的特點。理清文章的思路,找出文章中前後關聯、照應的詞語和句子,劃分文章的段落、層次,歸納段意、層意。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關鍵性語句,準確理解詞語、句子的意思。感受文章的語言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瞭解敘述、議論、描寫、抒情、說明幾種表達方式,分析敘述中議論、抒情的作用。

  記敘文是以敘述、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記敘具體、真實的人物和事件來反映生活的一種常用文體。一是運用記敘文的有關知識來整體感知文章的大概內容。記敘文的知識包括記敘的要素、人稱、順序。在閱讀記敘文時可運用這些知識,迅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內容梗概。二是掌握文章的結構特點,準確劃分記敘文的層次。分析文章的結構、劃分文章的層次,要著眼於全文,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從文章整體上把握。先逐段閱讀來掌握全篇的內容,然後看詳寫了什麼,略寫了什麼;按什麼順序寫的,段與段之間是怎樣過渡、銜接的;開頭和結尾是怎樣安排的等等。找到它們,有助於層次的劃分。三是正確歸納、概括記敘文的段意和中心意思。概括段意應該根據段落的特點,採取相應的方法。主要的方法有:①摘中心句法,有的段落有點明段意的中心句,這樣摘出中心句就可以了。②摘要歸納法,如果段中的幾層意思有主次之分,便可摘取主要的,略去次要的。③段末歸納法,如果段中的幾層意思是層層深入的,就摘取最後歸納的意思。④綜合歸納法,如果段中的幾層意思是並列的,就把幾個意思聯結歸納出一個主要意思。四是找出文中關鍵性詞語,體會這些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及表情達意的作用。閱讀記敘文時,一定要注意理解、分析關鍵性詞語對錶達中心的作用。關鍵性詞語,是指那些有助於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包含著深刻思想意義的詞語。辨析關鍵性詞語的方法很簡單,先通讀全文,對文章中心思想有了一定的瞭解以後,便可較為準確地把握了。五是寫人記事文章的寫作。

  3、議論文

  掌握議論文的特點,理解文章的內容,瞭解作者的態度和觀點。能理清文章論述的層次,從文中找出或概括論點,並理解中心論點與分論點的關係。能分析議論文的論據,理解論據與論點之間的關係,並瞭解它們在闡明觀點方面的作用。理解文章的論證方法及其作用,能區分立論、駁論兩種論證方式,理解議論文準確、嚴密、富有概括力和強烈的感情色彩的語言。議論文是運用事實和道理論證或反駁某種觀點和主張的文章體裁,它的主要表達方式是議論。議論文在表現手法上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的邏輯形式來論證、闡明客觀事物的道理,注重以理服人。

  閱讀議論文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理清作者思路,掌握文章的結構,從整體把握全文;

  ***2***準確掌握每篇議論文的論點,正確分析議論文的論據型別,論證方法及作用;

  ***3***瞭解論證方式,體會議論文概括、準確、鮮明、嚴密和強烈的感情色彩的語言。

  ***4***簡單議論文的寫作。

  4、小說、散文

  運用小說三要素的知識閱讀小說,要把握住人物的性格特點。要認識小說是如何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示人物性格,表現中心思想的。要認識小說的環境描寫對錶現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動、心情、以及渲染氣氛上的作用。

  閱讀散文注意抓住線索,注意分析散文中運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