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韜奮的報刊編輯人才思想

  摘要:鄒韜奮在長期的報刊實踐過程中既總結了報刊編輯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業務素質,也闡述了撰述評論者及訪員的特殊業務素質要求。他指出這些素質的培養,可通過學習和實踐兩種途徑來實現,但又尤其須注重實踐。

  關鍵詞:鄒韜奮 報刊 編輯 素質

  鄒韜奮在編輯報刊的實踐過程中,對報刊編輯人才問題進行了許多探討,並形成了自己的見解。鄒韜奮將從事新聞事業的人分為兩類,即編輯人才和營業人才。他說:“新聞業裡實際上需要的人才大概不外乎兩種:一種是編輯人才,一種是營業人才。所以新聞記者屬於第一種。第一種裡又有內勤外勤之分,內勤是在館內編輯新聞,外勤是在外探訪新聞。此外還有一部分人是主持各報言論的,也可以說是專家,要根據各人自己所喜歡研究的部門做研究工夫的,例如政治、經濟、外交、教育、財政等等。”①鄒韜奮對報刊編輯人才的探討,主要從報刊編輯人才的業務素質及業務素質培養的途徑兩個方面來進行。

  編輯人才必備的業務素質

  鄒韜奮認為,編輯高質量的報刊,與報刊編輯人才的業務素質有很大的關係。鄒韜奮對報刊編輯人才業務素質的論述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新聞記者(編輯人才)的基本業務素質要求;二是撰述評論者(即撰寫言論者)及訪員特有的業務素質要求。

  鄒韜奮認為新聞記者(編輯人才)所要具備的業務素質是:第一,知識的儲備。這些知識包括新聞學專業知識和其他學科的常識。新聞記者除新聞學專業知識外,還需要異常豐富和廣博的常識,因為新聞記者接觸的範圍是全社會的,是遍及各界的。常識又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自然科學”的常識,包括物理、化學、動物、植物、礦學等學科的知識,這些知識有高中畢業的程度便行(但需優良)。常識的另外一個部分是“社會科學”的常識,包括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知識,這一類的知識和全人類有更密切的關係,做新聞記者須有大學的程度才行。第二,新聞記者在身心方面特別注重耐勞的體格和敏捷而細密的心思。第三,要從實際工作中鍛鍊。“我總覺得要做新聞記者必須從實際工作中鍛煉出來,不是看看坊間出的幾本關於新聞業的書所能奏效的……找到練習的機會,一步一步地增加自己的學識經驗。”②第四,新聞記者要有活動力。他認為這是新聞記者最應該有的一個業務素質。“所謂活動力是不怕麻煩的研究,不怕艱苦的搜尋,有時也包括不怕艱險的奔波。”③他認為中國的梁啟超、黃遠生,美國的Walter Duranty(時為《紐約時報》的記者)、Edgar Snow(斯諾)四個新聞記者在探採新聞方面都有讓人敬佩的活動力,這些人都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魄力和勇氣,而這種魄力和勇氣至少是新聞記者活動力的一種表現。④

  以上談論的是廣義的新聞記者(即訪員、編輯、主筆等)所應該具備的基本業務素質。鄒韜奮在辦報過程中特別注重言論,因此他認為主持言論的撰述評論者需要更高的業務素質,他說:“做主筆的主持論壇,不但須有學問,須能文章,並須有精銳遠大的眼光和見解,須有浩大的胸襟。”⑤1930年,他想找一位幫手,主要協助他做好報刊的言論工作,因此他在《生活》週刊上打出《徵求一位同志》的廣告,在此廣告中,他把報刊言論工作者(即撰述評論者)的特殊業務素質要求歸納為三個主要的方面:一是思想深入,二是文筆暢達,三是至少精通一種外國文。他對這三個方面的要求進行了詳細的解說:“敏銳的觀察與卓越的見識,再說得簡單些,就是思想須能深入……這個條件是從事撰述評論的人所不可少的,是很顯明的,用不著多說。至少須精通一種外國文。主持評論的人有八個字很重要,就是‘蒐集材料,貯蓄思想’。所謂貯蓄思想,是平時無論如何忙,要能靜想,想些抽象的好意思,蓄在胸中,好像‘貯蓄’一樣,遇事觸機而發為言論,便較有精彩。與貯蓄思想有密切關係的便是‘蒐集材料’。多閱讀平時出版的中外書報,所以至少須精通一種外國文。現在比較重要的外國文要算英法德日。我自己可用英文,勉強看得懂法文,我所用的西文書報參考書以英文為多,所以我希望的幫手以能英文為最宜,法文次之,雖則別國文並非絕對不可。”⑥

  對於訪員(即外勤新聞記者)的特殊業務素質,鄒韜奮也有專門的論述,他認為這類人還應該具有特殊的能力,他借用當時著名報人周孝庵⑦的話將訪員應該具備的特殊能力歸納為以下幾種:第一須下筆迅速而清楚,這項能力並不是人人都具有,必須有相當的訓練;第二須能在嘈雜之場所而不亂文思,必須有相當的抗干擾能力;第三是須善於記述問答式的文字,必須善於提問和記錄;第四須有推考力,因訪員須處處臨機應變,有時採訪新聞,全憑自己的推考力來推定新聞的真相;第五須有忍耐力,因為“訪員出外採訪新聞,每週旋於上中下三等社會之人,苟不能忍耐,採訪必無結果”。⑧
  編輯人才業務素質的培養

  鄒韜奮不光談到了報刊編輯人才應具備的業務素質,他也談到了培養和獲取這些素質的途徑。鄒韜奮在與讀者通訊的過程中,很多讀者向他請教如何才能成為一名新聞記者,鄒韜奮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是:一是通過專門的新聞教育培養,二是自學或在實際工作中鍛鍊逐漸成長。

  鄒韜奮認為“新聞學不外管理(營業方面,如廣告、發行等等)和編輯兩大部分”⑨,因此進入大學的新聞系進行專門學習的人應該“研究哪一部門,請審查自己的特長,根據上述的工作部門,加以選擇”⑩,而不應該盲目地學習和研究。“如果有可能入大學求學,俾有充分時間打好專科知識及技能的基礎,是很值得的。”但是他認為當時中國的大學當中設有專門新聞系的學校太少,而且“新聞學專書佳者極少,沒有多大補助”?○11,因此能進大學新聞系接受專門的新聞教育固然好,但是沒有接受專門教育的機會,也可以從事新聞事業,獲得報刊編輯人才必備的素質:“有志入新聞界的,不一定要畢業於大學新聞系才可以,實際上有許多在新聞界成績昭著的人士,並不是大學新聞系畢業的。”?○12即使沒有辦法直接進入大學新聞系進行專門的學習,進入大學的其他學科如商科、工商科或其他社會科學的學習,將來畢業以後,只要有在新聞界中練習的機會,也仍然是可以勝任的。這不但是中國的實際情形,在歐美各國也有這樣的情形。

  鄒韜奮本人並非從大學的新聞系畢業,沒有接受過專門系統的新聞學教育,他是有從事新聞工作的興趣,在進入新聞界後在實際工作中學習鍛鍊成長起來的,他自己總結說:“我個人是在且做且學,且學且做,做到這裡,學到這裡;除在前進書報上求鎖鑰外,無時不皇皇然請益於師友,商討於同志。”○13基於自身的實際經歷,他告訴那些想從事新聞事業而無法進入大學新聞系進行專門學習的青年說:“在沒有適當學校可進的時候,如有志從事新聞事業,只要能努力自學以及在實際工作中加緊學習與鍛鍊,也未嘗不能獲得成果。”○14當然,鄒韜奮也指出,依靠自學和實際鍛鍊獲得報刊編輯人才的基本素質,也需要個人根據“你的特長、興趣、能力等,加以考慮決定”。○15在學習和工作上遇到有需要商討的問題,除了向師友和同志學習外,還可以向當時的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習請教。(

注 釋:

  ①②《短簡》,載《抗戰》,1937年第65號。

  ③④中國韜奮基金會韜奮著作編輯部編:《韜奮全集》第8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頁。

  ⑤《想念新聞學》,載《生活》,週刊1929年第4卷第40期。

  ⑥鄒韜奮:《徵求一位同志》,載《生活》,週刊1930年第5卷第30期。

  ⑦周孝庵:時為《時事新報》的記者與編輯。

  ⑧鄒韜奮:《新聞記者是不戴帽子的皇帝》,載1929年《生活》,週刊第4卷第30期。

  ⑨⑩鄒韜奮:《有志於新聞事業》,載香港《大眾生活》,1941年新8號。

  11鄒韜奮:《有志於做新聞記者》,載香港《大眾生活》,1941年新15號。

  12參見鄒韜奮:《大學的新聞系》,載香港《大眾生活》,1941年新19號。

  13鄒韜奮:《轉變》,中國韜奮基金會韜奮著作編輯部編,《韜奮全集》第7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3頁。

  1415《簡覆》,載《全民抗戰》,1940年第1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