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英語水平的訣竅

  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每天記下一點學習英語的感想,對於掌握英語學習規律有莫大的幫助。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網路

  網際網路的確為英語學習提供了很多方便,但是網際網路的時代也是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到底應該怎麼使用網際網路來更好的學習英語呢?

  * 首先要記住,學習一門語言是個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夜學成。

  * 儘早確定你學習的客觀因素:你想要學習什麼方面?為什麼?希望通過考試的同學就要學習應試相關的內容,如果想要提高聽說能力就多聽聽,想提高口語的話就多說多練。學習也要有針對性。

  * 把學習變成一種習慣。最好能每天都學點什麼。每天學習十分鐘,或者閱讀收聽十分鐘的英語新聞要比一個星期學兩個小時要好得多。

  * 選好學習材料。你會需要閱讀材料、語法、寫作、口語和聽力等材料。如果你手邊沒有太合適的,就到原版英語論壇來參與各種原創的學習節目吧,這些都能幫助你隨時隨地學習。

  * 儘量讓學習內容豐富一點。每天學點不同的東西比較好,可以保持你對各種內容的熟悉程度。舉個例子來說,別天天死摳語法。

  * 找個朋友和你一起學習,一起說說英語。如果你身邊不好找,原版英語論壇裡有很多熱心的學友哦,大家一起學習會比較有動力。

  *選擇你會感興趣的聽力閱讀材料。選個感興趣的領域會讓學習變得更有樂趣,當然也就更有效率。對政治經濟感興趣,那就多聽聽新聞;對影視感興趣,多看看電影和美劇也會有提高,喜歡體育就多看看國外的體育新聞,學習一門語言,興趣才是王道。

  * 要把語法轉化到實際應用的語言中。語法只是一些條條框框,不能告訴你如何運用一門語言,你需要把學到的內容實際運用出來。會用了才是真正的學會了。

  * 張開嘴巴!理論上明白了不等於你的口腔肌肉就能發出那個音了。學習的時候要大聲讀出來,雖然別人看上去可能覺得有點奇怪甚至有點傻,不過這

  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 對自己有點耐心。記住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說好一門語言需要時間,不是一臺電腦一開一關就學好了。所以如果開始的時候進步比較小,也不要著急,學習不能急功近利。

  * 交流!學習英語沒有什麼比交流更成功的辦法了。如果你在國外有個能寫寫email的朋友就最好了。

  * 網路。網路是個神奇的地方,擁有一切你能想到的資源,而這些都是你觸手可及的。

  * 最後,告訴你成功學好英語的三條祕訣:不斷練習!反覆練習!堅持練習!

  :閱讀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幾個因素。

  一、分析文章的結構規律

  一般來說,我們閱讀文章的目的是為了獲取資訊。文章體裁不同,其結構特點就會各異。因此,我們獲取資訊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去學習和了解文章的結構,以便更加準確、快速地定位我們要找的資訊。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的閱讀理解文章的體裁主要有三類:敘述文、說明文和議論文。下面我們結合2000年12月份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真題來具體說明如何利用文章的結構特點來達到閱讀的目的。

  1、敘述文

  敘述文一般以講述個人生活經歷為主,對於經歷的陳述通常由一定的時間概念貫穿其中,或順序或倒序。但是四級考試中一般不出現單純的敘述文,因為單純的敘述文比較簡單、易懂。所以四級考試中的敘述文大多是夾敘夾議的文章。這類文章的基本結構模式是:

  1*** 用一段概括性的話引入要敘述的經歷***話題***

  2*** 敘述先前的經歷***舉例1***及其感悟或發現

  3*** 敘述接下來的經歷***舉例2***及其感悟或發現

  4*** 做出總結或結論

  2000年12月四級考試閱讀理解的第二篇就是這樣的結構。我們可以將其結構簡化為:

  1*** 總括性的話:

  engineering 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be example of practicality and rationality, but when it comes to my college education i am an idealist and a fool.

  2*** 先前的經歷或想法

  in high school i wanted to be ……,but i didn't chose a college with a large engineering department.

  3*** 往後的經歷

  i chose to study engineering at a small liberal-arts university for a broad education

  4*** 接下來的經歷

  i headed off for sure that i was going to have an advantage over others.

  5*** 再下來的經歷

  now i am not so sure. …… i have learned the reasons why few engineering students try to reconcile engineering with liberal-arts courses in college.

  6*** 結論

  i have realized that the struggle to reconcile the study of engineering and liberal-arts is difficult.

  只要理解了這類文章的結構特點解答問題就相當簡單,因為這類文章後的閱讀理解試題大多是和文章的內容先後順序一致的細節題。

  2、說明文***描述文***

  說明文的一般結構模式和敘述文的結構模式有相通之處即:提出問題***或以一個事例引出問題***---- ***專家***發現直接原因----- 分析深層原因-----得出結論或找到出路。

  2000年12月四級考試閱讀理解第三篇就是這樣的一篇文章。

  1*** priscilla ouchuida's "energy-efficient" house turned out to be a horrible dream. …… a strange illness. ***事例***

  2*** experts finally traced the cause of her illness.***直接原因***

  3*** the ouchidas are victims of indoor air pollution,….***深層原因***

  4*** the problem appears it be more troublesome in newly constructed homes rather than old ones. ***得出結論***

  知道了類似的文章結構特點,就可以據此來進行考題預測。比如,我們看出了該篇文章屬於這種結構型別,就能判斷出幾個問題中肯定有一個要問原因,還有可能要出現推斷題。

  3、議論文

  我們大家最容易辨認出來的議論文模式是主張---反主張模式。在這一模式中,作者首先提出一種普遍認可的觀點或某些人認可的主張或觀點,然後進行澄清,說明自己的主張或觀點,或者說提出反主張或真實情況。1996年1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閱讀理解第四篇就是這樣的結構。

  文章的開始提出某college teacher認為:"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are not doing their jobs ." 因為 his students has a bad command of english.

  作者的反觀點是:

  1*** it is inevitable for one generation to complain the one immediately following it. and it is human nature to look for reasons for our dissatisfaction.

  2*** the people who criticize the high school teachers are not aware that their language ability has developed through the years.

  最後的結論是:the concern about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is a generation, and is not new and peculiar to taday's young people.

  議論文的這種結構特點決定了它的主要題型是作者觀點態度題,文章主旨題以及推理判斷題。只要發現了這種結構特點,解答問題的主要任務就變成了到段落內找答案, 基本上不存在任何困難。

  通過研究以上的文章結構特點,我們不難發現,在四級考試閱讀理解中無論任何體裁的文章都遵循著這樣一個共同的模式:提出話題***觀點或事例***---- 用事例分析原因***或批駁觀點***------得出結論。對文章結構特點的把握有助於讀者更加自覺地關注文章的開始和結尾,分清觀點和事例,從而在四級考試的閱讀理解中準確定位,快速答題。

  二、 巧妙繞開生詞

  我們這裡所說的巧妙繞開生詞的方法和上面分析文章結構特點的思路是統一的,也就是說,只要我們從總體上把握了文章,不用認識每一個單詞也能照樣理解整篇文章。

  1、英語文章中不是所有的詞的功能都是同等的,有些詞擔負著傳達主要資訊的功能,而有些詞主要起語法作用或者它所傳達的資訊和下文的其他資訊沒有聯絡。這類詞有:表示人名,地名,機構名等專有名詞。遇到這些詞,只要我們能辨認出它是專有名詞,就能理解文章而不必知道它的意思。比如在下面的句子中:"in fact", says david dinges, a sleep special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chool of medicine,"there's even a prohibition against admitting we need sleep." 兩個引號之間的部分就不必去管它。類似的還有: " we have to totally change our attitude toward napping," says dr. william dement of stanford university,the godfather of sleep research.

  2、我們不用弄清上面某些部分的原因是,它們的後面往往有一個同位語來解釋說明它們的意思。這就引起了我們不用弄懂所有單詞意思的第二個理由。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對文章中的某一個單詞不熟悉,我們還可以根據統一篇文章中的其他資訊來幫助判斷。這類資訊有:同位語、下定義、解釋、舉例、同義詞、反義詞、上下義詞以及標點符號***如破折號、冒號都表示解釋和說明***等。

  三、 抓住句子的主幹

  我們要實現快速準確理解文章除了要抓住關鍵句子外,還要抓住句子當中的關鍵成分。主要是句子的主幹,如主語、謂語和賓語,因為它們是傳達資訊的主要載體,其他成分,不論它有多麼長,多麼複雜它都是輔助成分。比如在下面的句子中:another element in the emergence of prodigies***神童***,i found , is a society that values excellence in a certain field and is able nurture talent. 只要我們抓住了element is society.就可以得知社會是神童出現的一個因素。

  我們在今天這一講中要說明的核心問題是,我們閱讀英語文章時,一定要有一個全域性觀念,從巨集觀上來把握文章,做到了這一點,我們面對各類文章的各類題型都能夠從容應對。

  四、 抓住 "第三詞彙"

  語法中的功能詞對理解句子十分重要,同樣文章中那些起組織作用的實義詞對理解文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掌握了它們就可以大大增強閱讀理解中的預知下文的能力。我們把這些詞稱做 "第三詞彙"***區別於僅起語法作用的功能詞和一般實義詞***。抓住了它們,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意思。這類詞有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有:

  achieve, addition, attribute, cause, change, consequence, deny, effect, explanation, fact, form, grounds, instance, kind, manner, matter, mathod, opposite, point, problem, reason, respect, result, same, situation, thing, way.

  另外,有人認為"第三詞彙"主要是一些"照應名詞",其中包括:

  abstraction, approach, belief, classification, doctrine, dogma, evaluation, evidence, insight, investigation, illusion, notion, opinion, position, supposition, thery, viewpoint等等。

  還有人針對某一文章型別總結出一些 "第三詞彙"。比如:在"問題---解決 " 文章模式中,這些 "第三詞彙"就更加固定和明確。它們有:

  問題:concern, difficulty, dilemma, drawback, hamper, hinder***hindrance***, obstacle, problem, snag等。

  反應:change, combat***v***, come up with, develop, find, measure, respond, response等

  解決或結果:answer, consequence, effect, outcome, result, solution, ***re***solve等。

  評價:***in***effect, manage, overcome, succeed, ***un***successful, viable, work***v.***

  聚集於 "主張---反主張"文章結構模式中的該類詞彙有:claim, state, truth, false, in fact, in reality, believe等等。

  以上我們提到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的途徑不是僅有的方法,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體會,從眾多的方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另外其他書上還介紹了不少其他方法,請大家參考。要想把閱讀技巧真正地轉化位閱讀理解能力還需要大量的閱讀理解練習。

  :學習效率

  許多英語學習者都有一個同感:當學習達到一定程度後,要再上一個層次似乎變得非常困難,常有一種事倍功半的感覺,而且,不同英語水平的人要“更上” 不同的“一層樓”時,都會遇到這個具有共性的問題。究其原因,沒有足夠的閱讀量是根本性的制約因素,因為閱讀量不夠,至少會造成如下幾方面的弊端,從而造成“原地踏步”的境況:

  缺乏語感。語感就是對語言的一種直覺。一個人講話像不像英語或一篇文章寫得像不像英文,我們能直接覺察到,這就是語感。語感不是天生的,是在學習中逐步培養並加強的,閱讀材料上如果沒有一定量的積累,就難以建立起語感,而沒有語感,讀起文章來就很費勁,儘管每個語法都明白,每個單詞都認識,但仍然不能從整體上欣賞、把握一篇文章。

  缺乏文化背景。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極深的文化底蘊。沒有語言文化背景,英語學習者就不能真正完全讀懂外國文獻***尤其是社會科學類***、順暢地與外國朋友交流,就是因為不瞭解英語的習俗文化、思維文化及歷史文化,存在著詞彙、修飾、習用語等方面的阻礙。而文化背景的獲取,最理想、最地道的方法還是通過大量閱讀各種文章***著作***,通過天長日久的積累,從而消除文化上的隔膜。

  不適應語言風格。每一種語言都有其獨特的風格,例如英語中大量地運用被動句,而漢語則習慣用主動形式來表達,如果一個學習者只從理論層面上認識到這一點而沒有大量的閱讀實踐,那麼他在閱讀過程中就不適應於這種風格,總試圖首先用母語思維方式對內容進行“轉換”,這樣的讀書效率顯然是不高的,講出來的英語也是母語式的。

  通過大量的閱讀,就可以克服以上幾方面的障礙,這時,學習者就會發現英語其實就像母語一樣可親可近,並不是想像的那樣高不可攀,在不自覺之時,水平已提高了一個層次。那麼,具體怎樣閱讀,讀什麼呢?

  1、精泛並舉,範圍要廣。對於比較精彩的文章,要仔細咀嚼,不但要藉助於詞典等工具,對其中的主要詞語、句型、語法進行透徹地分析,還要細細揣摸文章的組織結構及它的言外之意和絃外之音。這也就要求精讀選擇的分量不要大,重在“精”。所謂“泛”,就是大面積地閱讀,在能理解文章內容的前提下,進行廣泛涉獵,不必求甚解,只求擴大眼界:社會科學、歷史、地理、藝術、風土人情、科學技術等都可作為閱讀範圍。這樣,既培養了語感,又增加了文化背景知識,達到紮紮實實提高英語水平的目的。

  2、儘可能地讀原著文章***著作***。開始直接讀原著,會有較大難度,可以首先閱讀幾本簡寫的小說或故事、英美文學名著,這類簡讀本因保持原作的風格,文字也多出處在原文,可以增加感性認識,培養並增強語感,再逐漸過渡到讀原著,因為原著才是真正的“英語”,通過閱讀它,才進入了地道的英語世界,對語彙、語法、句型及文化背景等的理解和掌握才有了生機。反觀目前國內市面上的一些“閱讀訓練”材料,更多是漢譯英的文字,一則內容熟悉,二則譯文受漢語影響,不利於真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3、要持之以恆。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從掌握到熟練運用需要一個過程,就像一個人不可能通過三五天的好吃猛吃,就長得膀大腰圓一樣,對英語的學習也貴在堅持。有人算過,閱讀水平中等的人,讀一般的書,每天讀15分鐘,一年就可以讀到20本書。每個人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如30 分鐘***來閱讀。只有通過“細水長流”,才能在英語的學習中取得質的飛躍。當有一天你讀國外名著就像讀《西遊記》一樣輕鬆時,那不是你用某個“技巧”取得的,而是你“滴水穿石”的結果,此時,制約英語水平提高的“瓶頸”才算真正打破。

  以上是小編整理所得,歡迎大家閱讀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