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筆人物畫超清大圖

  當代工筆人物畫借用西化色彩手法,廣泛拓展媒介材質,大膽創新色彩表現的技法,形成了風格、流派多元共生、百花齊放的局面。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僅供參考。

  欣賞

  1

  2

  3

  4

  5

  後,下面就來讀一讀關於人物畫的文章吧!

  如何認識工筆、如何認識陶瓷工筆人物畫

  工筆畫是相對於寫意畫而言的,它的特點是工整細緻。本文要把工筆畫僅限制在人物畫的範圍來討論。既然工筆人物畫是工筆畫的一個分支,那它就脫離不了總體的屬性,也就是說,工筆人物畫的特點也應該是工整細緻的。這個問題毋庸置疑。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工筆畫又同樣脫離不了中國畫的屬性。它的衡量標準應該以中國畫的品評標準為依據。在此我們重溫一下中國畫品評標準的部分內容:

  1、氣韻生動

  在“六法”中,“氣韻生動”被列為首位。宋代黃庭堅說:“凡書畫當觀韻。”《歷代名畫記》中有“鬼神入物有生動之可狀。須神韻而後全,若氣韻不周,空陳形似,筆力未遒,空善賦彩,謂非妙也”的記載。我理解的氣韻生動就是指人物的精神氣質和精神面貌的感人之處,是通過畫面傳達的一種生氣。我認為這是工筆人物畫應遵循的首要原則。因為人是活生生的、是有情感的。他的一舉一動都是一種訴說。不是麻木不仁,不是死氣沉沉。

  2、格調

  格調的含義何在?一曰藝術本身的檔次即藝術性的高低;二曰藝術內涵的深淺與價值;三曰與藝術形式、表現、內涵相聯絡的人格層次。概言之,格調是一種批評標準,它堅持藝術與畫家人品、人格相一致的原則。格調既是畫家追求的目標,也是理論家對繪畫作品評價和分類的一種重要的依據。

  3、意境

  “意境”,是我國傳統美學的一個重要範疇,它的出現最早見於唐王昌齡的《詩格》。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建立了比較系統的意境說。在古畫論中意境一詞最早發端於郭熙的《林泉高致》。在明末唐志契《繪畫微言》中第一次使用了“意境”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