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流行音樂在音樂課堂中響起

    摘要:“流行音樂使歷史上首次出現了一種作為年輕人特權的藝術形式。這不是因為年輕人在經濟上的獨立,而是由於流行音樂富有青春活力,展示了人們如何生活。”而有關於在音樂課堂中是否引入流行音樂則一直作為備受關注的話題爭論不休。筆者認為在中學音樂課上請流行音樂走進來是利大於弊的。而音樂教師則肩負著引導學生正確學習、辨別、欣賞這些流行音樂。真正使音樂在美育上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享受到音樂給予的樂趣。
  關鍵詞:流行音樂; 課堂; 學習; 辨別; 引導
  
  “老師,上課的時候能讓我們聽點流行音樂嗎?”,“老師,下節課教我們唱兩首流行歌曲吧!”,“老師……”。作為一名中學音樂教師,近些年來,每當課前課後,總會有許多學生圍著我提出這樣的要求。看著孩子們那一雙雙渴望眼神,我總會不期然的聯想到這群孩子們在課堂上學習音樂課本的相關內容時那一副無精打采、懨懨欲睡的表情。學生對流行音樂的熱和對傳統音樂(教材所選音樂)的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一現象值得引起我們的一些深思。
  《音樂新課程標準》指出:音樂教育的目的絕不是要把學生培養成音樂家,而是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走進音樂,積極參與各種音樂活動,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學生逐步養成鑑賞音樂的良好習慣和終生熱愛並學習音樂的願望。然而,在學校開設的眾多學科中,一向被認為是課堂氣氛活躍、輕鬆,培養學生德育教育,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音樂課,卻越來卻沒有了青春湧動的氣息,學生們熱衷於港臺、歐美流行音樂,或是私下偷偷戴上耳塞,或是在課堂上昏昏欲睡,老師卻在臺上無動於衷,照本唸經,完全沒有了印象中歌聲悅耳的場景畫面。原因到底出在哪兒呢?
  翻開課本,我們可以發現,不論是哪個出版社的中學音樂教材,都秉持著以音樂知識為中心的思路,所選編的音樂作品大都為藝術歌曲或思想內涵較深的古典音樂,幾乎沒有涉及到通俗流行音樂,這就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和音樂情境感受。因此僅僅學習課本上的內容,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容易使其產生枯燥甚至厭煩的情緒。而這與《大綱》中所提出的目標是背道而馳的。而且,在學校、教師和家長中都有這樣一種普遍看法,認為流行音樂並不入流,缺乏藝術欣賞性,演法簡單粗糙,歌詞內容容易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等,所以在教學中並不提倡流行音樂,甚至對其發出禁令。我認為,這種做法卻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學校音樂的發展。如果可以針對中學生的音樂審美心理特點,因勢利導地培養他們對流行音樂的審美鑑賞能力,適當的將流行音樂引入課堂中,不僅可以豐富音樂課堂的教學內容,而且也有助於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打破之間形成的隔膜。由此,使學生對音樂課更有興趣,更願意和老師一起共同探索流行音樂之外的音樂藝術領域,不斷提高學習音樂的信心和對音樂審美能力,享受到音樂藝術所給予的無限樂趣。
  那麼,如何在貫徹“音樂教育應當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這一新課程理念的前提下,將中學生所感興趣的流行歌曲與音樂課堂相結合呢?
  一、正確認識流行音樂
  流行音樂是指那些結構短小、內容通俗、形式活潑、情感真摯,並被廣大群眾所喜愛,廣泛傳唱或欣賞,流行一時的甚至流傳後世的器樂曲和歌曲。這些樂曲和歌曲,植根於大眾生活的豐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眾音樂”之稱。由於流行音樂的大多數載體都是以歌曲的形式出現,因此“流行歌曲”往往就成了“流行音樂”的代稱。
  二、正確選擇流行音樂
  流行歌曲發展迅速,曲目繁多,自然會出現良莠不齊的現象,但我們也不能全盤否定。在這百花齊放的音樂歌壇上,同樣也出現了許多優秀的、健康的、膾炙人口的作品,因此把它們一概擋在課堂之外,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消極做法。音樂教師有必要把流行歌曲中好的作品引進課堂,介紹給學生,擔負起因勢利導,提高學生的流行歌曲審美品味的責任,併力爭把流行歌曲可能對中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與其讓學生不假思索地“來者不拒”,不如大大方方地把流行歌曲引入課堂,把那些健康向上,適宜學生年齡特點、身心發展並具有一定藝術性的作品介紹給他們,使他們對流行歌曲有一個更好的認識,能夠辨識歌曲的優劣,同時也能提高他們的審美和判別能力,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
  三、正確學習流行音樂
  1、學習流行歌曲要適合學生的演唱能力
  中學生正處於變聲期,因此對歌曲難度的選擇要把握適度。選擇音域不寬,音調不高,作品難度不大,容易演唱的歌曲更加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教學演唱上也減少了難度。而那些難度較大,不容易演唱但喜歡的歌曲,可以作為欣賞曲目,從音樂中感受、體驗音樂的情感,理解音樂表達的內涵。
  2、學習流行歌曲要注重藝術性和教育性
  音樂不只是表達的藝術,它還是能引起激動的藝術。在課堂上讓學生從音樂中領悟藝術,從藝術中領悟音樂。通過教師的引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價值,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受到教育。
  3、學習流行音樂教學要體現審美
  《音樂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了“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我們在選擇、教授流行音樂時,要充分考慮到歌曲音樂在立意、情境、曲調、配器、伴奏等方面是否能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悟,陶冶學生的情操,從而在潛移默化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但是,我們也不能為了一味迎合學生的喜好而讓流行音樂霸佔整個音樂課堂。它畢竟不是課堂教學中的主流,不能真正取代民族音樂和西方古典音樂的地位。雖然流行歌曲的節奏多變,形式多樣,但大多數歌曲在藝術性上是比較單薄的,經不起時間的推敲和考驗。如果讓流行音樂獨佔了課堂,不僅不利於學生全方位地獲得音樂知識和吸收音樂藝術營養,同時也不利於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不利於音樂的普及和發展。這就要求音樂教師把握好尺度,不能偏離音樂教學普及和提高學生音樂素質的基本要求。
  把流行音樂引入課堂,讓流行歌曲在課堂中響起,音樂教師負有不可推卸的引導責任。做一個稱職合格的音樂嚮導,引導學生選擇積極健康的流行歌曲,同時注重提升學生的文化藝術素養,開闊視野,培養學生在茫茫樂海中練就一雙“火眼金睛”,這樣,在課堂上既滿足了自己的興趣愛好,豐富了課堂內容,也提升了自己的音樂審美情趣,充實了學習音樂的信心,更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一起暢遊音樂的世界,充分享受到美妙的音樂所帶來的樂趣。
  參考文獻:
  [1](英國)斯坦利•薩迪/孟憲福譯,《劍橋插圖音樂指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2]陶辛,《流行音樂手冊》,上海音樂出版社.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4]王安國,吳斌,《音樂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5]曹理,《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 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