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勵志成長故事

  成長,是每個人都必須要經歷的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1:張衡的成長故事

  年時代對日月星辰的觀察,激發了張衡努力探索天文奧祕的決心。後來他兩度出任中央政府專管天文的太史令,在這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據《辭海》所記:他首次正確解釋月食是由月球進入地影而產生;觀測和記錄了中原地區能看到的2500顆星星,並且繪製了我國第一幅較完備的星圖;他創制了世界上第一臺候風地動儀;創造了指南車、自動記裡鼓車和能飛行數裡的木鳥。

  渴求知識的張衡總是感到自己知識的不足,不滿17歲時,他辭別父母獨身一人到外地訪師求學。在古都長安,他遊覽了當地的名勝古蹟,考察了周圍的山川形勢、物產風俗和世態人情。在當時的京都洛陽,他結識了不少有學問的朋友,其中有一個叫崔瑗,精通天文、數學、曆法,還是很有名氣的書法家。張衡登門向他求教。正是由於他這種虛心好學的精神使得他在各方面獲益匪淺。除了在天文學方面有傑出成就外,在地震學的研究上也是舉世矚目的,他創制的候風地動儀比歐洲相類似的儀器問世早1700多年。他還是東漢六大畫家之一,他寫的《二京賦》“精思博會,十年乃成”,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2:魯班的成長故事

  魯班是我國春秋時期的一位著名的建築工匠,他在建築史上有許多創造發明。攻城的雲梯和磨粉的磨是他發明的,一些木工工具,如鋸、鑽、刨也是他創造的,人們稱他是建築工匠的“祖師”。

  魯班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隨家裡人蔘加過許多土木建築的施工,有一定的實踐體會。相傳魯班年幼時調皮貪玩,這本屬兒童的天性,但他的玩,不是無目的“撒野”,而是每天花很多時間玩建築工藝。如用樹枝搭個房子,拆了又搭,搭了又拆;用磚石壘座小橋;找些樹根雕個什麼玩意兒……有時一玩就是一整天,連吃飯都忘記了。左鄰右舍的人見魯班整天擺弄這些東西,認為他沒有出息,說有出息的孩子應該用功讀書寫字。

  小魯班不被人接受,只能說明這些人眼光短淺。而魯班的母親卻不然,她認為魯班玩得很有意義。她想擺弄這些建築是很動腦筋的,所以,母親認為小魯班很有心計,將來能成大器。於是,母親鼓勵兒子去做他喜歡做的事,發展他的才幹,開拓他的智慧。最後,魯班終於從貪玩的孩子成長為建築工匠的祖師。

  魯班年少時,十分孝敬父母。有一年,父親死於吳國,魯班母子倆要趕去奔喪,可路途太遙遠了。小魯班擔憂母親走不動那麼多路。於是,他連夜進行設計,製造了一輛車子。這車子用木材製成,車內安裝有木製搖把。只要搖把一轉,就能驅動車子向前行進。不斷搖動,可讓車子不斷向前運動。車子造好後,小魯班讓母親坐在上面,又快又省勁地到達了吳國。

  古代伐木都用斧子,幹活又累又慢。有一次,魯班上山伐木,不料手指被山上的野草劃破了,血流不止。魯班想,一棵小草都如此鋒利,如果用鐵打成這樣的刺,不就可以鋸樹了嗎?於是魯班發明了鋸,至今人們還沿用這種工具。魯班一生中發明了許多東西,為人類造福不淺,不僅後世的木匠尊崇他為“祖師”,還有更多的人追念他的功績,把魯班當做勤勞智慧的化身。

  3:愛迪生

  愛迪生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應該歸功於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後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後,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餘種東西。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於浪費時間了。”愛迪生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

  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裡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

  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並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他說:“時間,時間,怎麼費那麼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裡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裡面的水倒在量杯裡,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

  愛迪生說:“這是多麼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準確,又節省時間,你怎麼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

  助手的臉紅了。

  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間,多做事情啊!”

  愛迪生未成名前是個窮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見他,關心地說:“看你身上這件大衣破得不象樣了,你應該換一件新的。”

  “用得著嗎?在紐約沒人認識我。”愛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幾年過去了,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

  有一天,愛迪生又在紐約街頭碰上了那個朋友。“哎呀”,那位朋友驚叫起來,“你怎麼還穿這件破大衣呀?這回,你無論如何要換一件新的了!”

  “用得著嗎?這兒已經是人人都認識我了。”愛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