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歷史故事三篇

  茶本為一種植物,可食用、解百毒、長品易健康、長壽,經長久發展至今,茶品要順為最佳、所以就有一句茶乃天地之精華,順乃人生之根本。因此道家裡有茶順即為茗品。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

  茶的歷史故事:太祖斬婿

  明代之初,朱元璋非常重視茶馬之法。為了有更多的戰馬保衛邊疆,在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政府確定了以陝西,四川茶葉來與少數民族進行馬匹交易。並且,特別在壽州、洮州、河州、雅州等地設立了茶馬司,專門管理這種貿易,為了壟斷茶馬交易,朝廷發出通告。禁止茶葉走私。但是,由於馬賤茶貴,不少商人看到以茶易馬的利潤很豐厚,於是不顧禁令,紛紛販買私茶,一些邊鎮守官也利用權力參與走私。這樣,使朝廷的茶馬互市受到很大沖擊,馬匹越來越少。

  洪武三十年***1397年***,明太祖朱元璋下決心,一定要剎住茶葉走私之風,他派遣官員四處巡查,調集軍隊層層設防。同時,再次宣佈,對偷運私茶出境與關隘失察者,都將處於極刑。膽大包天的人,就是朱元璋的乘龍快婿,附馬都尉歐陽倫。

  歐陽倫是朱元璋女兒安慶公主的夫婿,他自恃皇親國戚,認為法律不能約束於他。多次派手下人到陝西偷運私茶,然後販出境外,牟取暴利。那年,歐陽倫瞞著朱元璋,命令陝西布政司發文通告所屬各府縣,派遣車輛和民工為他前往河州運送私茶。這支販茶大軍一路上浩浩蕩蕩,不斷向茶農小商敲打***,臭名遠揚。終於有人一張狀紙,層層遞到了朝廷之上 朱元璋正為禁茶之事犯頭痛,一聞此事,勃然大怒。他決心要對附馬嚴懲不貸,以肅綱紀。1397年6月,朱元璋下旨,對附馬歐陽倫及其一幫爪牙一併賜死。

附馬一殺,販私茶者惶惶不可終日,熾烈的走私之風也減了許多。

  茶的歷史故事:竹符調水

  文徵明是明代著名的書畫家,文徵明初名壁,以字行,後又改字徵仲。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文徵明愛茶頗深,為人正直,不阿權貴,不交官府,他有詩吟到"門前塵土三千丈,不到薰爐茗碗旁"。表明自己不受權貴的指使,對自己有著潔身自好的追求,他的樂趣,只在於詩書畫和一杯清茶之中。

  為了躲避當世權貴的干擾,杜門謝客。常煮茶吟詩、作畫,對各門藝術都是精益求精,對烹茶之道也是如此。特別是對烹茶用水尤其認真。他常常是派專人到深山中汲取寶雲泉,作為烹茶用水。有幾次,他發覺挑夫送來的水,與以往有所不同,口感不太佳,後來一打聽,原來是挑夫貪圖省力,隨便就近舀了一點其他泉水來敷衍他。於是,文徵明想了一個辦法,他就將一根竹筒,一剖為幾片,做成籌碼樣,預先交寶雲的僧人,作為信物,挑夫每次來這裡汲取泉水,必須有僧人的竹符隨水一起帶走,作為憑證。

  從此以後,文徵明烹茶之水的品質有了保證,他自己覺得很有意思,經常作詩反映這個"竹符調水"的趣事。如"竹符調水沙泉活,瓦鼎燃鬆翟鬣香。""白絹旋開陽羨月,竹符新調惠山泉。"等等。

  茶的歷史故事:板橋茶緣

  鄭板橋***1693-1765***,名燮,字克柔,板橋是他的號。在揚州八怪中,鄭板橋的影響最大,他與茶有關的詩書畫及傳聞軼事也多為人們所喜聞樂見。

  板橋的書法作品中,有一件竹枝詞橫披,上書"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閒時來吃茶。黃土築牆茅益屋,門前一樹紫荊花"。說的是以茶為媒,締結良緣的事。 鄭板橋書《湓江江口是奴家

  鄭板橋的著作中,有一篇《揚州雜記》的文章,其中記述了一段板橋自己的"茶緣",讀來饒有趣味:

  揚州二月花時也,板橋居士晨起,由傍花村過虹橋,直抵雷塘,問玉勾斜遺蹟,去城蓋十里許矣。樹木叢茂,居民漸少,遙望文杏一株,在轉牆竹樹之間。叩門逕入,徘徊花下,有一老媼,捧茶一甌,延茅亭小坐。其壁間所貼,即板橋詞也。問曰:"識此人乎?"答曰:"聞其名不識其人。"告曰:"板橋即我也"。媼大喜,走呼曰"女兒子起來,女兒子起來,鄭板橋先生在此也"。是刻已日上三竿矣,腹餒甚,媼具食。食罷,其女豔妝出,再拜而謝曰:"久聞公名,讀公詞甚愛慕,聞有《道情》十首,能為妾一書乎?"板橋許諾,即取淞江蜜色花箋、湖穎筆、紫端石礬,纖手磨墨,索板橋書。書畢,復題西江月一闋贈之。其詞曰:"微雨曉風初歇,紗窗旭日才溫,秀幃香夢半朦騰,窗外鸚哥未醒。蟹眼茶聲靜悄,蝦鬚簾影輕明。梅花老去杏花勻,夜夜胭脂怯冷"。母女皆笑領詞意。問其姓,姓饒,問其年,十七歲矣。有五女,其四皆嫁,惟留此女為養老計,名五姑娘。又曰:"聞君失偶,何不納此女為箕帚妾,亦不惡,且又慕君。"板橋許諾曰:"今年乙卯,來年丙辰計偕,後年丁已,若成進士,必後年乃得歸,能待我乎?"媼與女皆曰能。即以所贈詞為訂。明年,板橋成進士,留京師。饒氏益貧,花鈿服飾拆賣略盡,宅邊有小園五畝亦售人。有富賈者,發七百金欲購五姑娘為妾,其母幾動。女曰:"已與鄭公約,背之不義,七百兩亦有了時耳。不過一年,彼必歸,請歸之"。

  江西蓼洲人程羽宸,過真州江上茶肆,見一對聯雲:"山光撲面因朝雨,江水回頭為晚潮"。榜寫板橋鄭燮題。甚驚異,問何人,茶肆主人曰:"但至揚州問人,便知一切"。羽宸至揚州,問板橋在京,且知饒氏事,即以五百金為板橋聘資授饒氏。明年,板橋歸,復以五百金為板橋納婦之費,常從板橋遊,索書畫,板橋略不可意,不敢硬索也。羽宸年六十餘,頗貌板橋,兄事之。……

  四十三歲的鄭板橋,正是懷才不遇的落拓之人,大約是藝術家和秉性使然,此間的他,仍不乏訪古探幽的雅興,在僻靜的鄉村,得茶書交訂,續成一段良緣。那饒五孃的貞守盟約,不為富貴所移的真摯情操,在板橋筆下顯得格外動人。這一段佳事與板橋的"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閒時來吃茶……"的行書,不知兩者之間是否有著前因後果的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