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長寫給學弟學妹的信

  每年都有學弟學妹們進入校園,作為學長,給學弟學妹們一些建議吧!下面小編整理了學長給學弟學妹的信,歡迎閱讀。

  學長給學弟學妹的信篇一

  學弟學妹們:

  每年都有一大批學子飛往大洋彼岸的加拿大求學,遠離了父母的嘮叨,再也沒有人管東管西,是不是整個人都要飛起來了?圖樣圖森破,要知道,等待你的除了自由,更多的還是學習和生活中的瑣事。我是一名來自中國的留學生,現在在加拿大讀高中。相信不少的學弟學妹對留學有不少困惑,我將我的經歷分享給大家。

  在國內高中的時候,我成績中等,不算拔尖,但對國內的應試教育我感到深深地厭倦。受夠了每天生活的三點一線,毫無生氣,讓我本能的想要逃跑。一次偶然中,我和父母看見了北京世紀華旅留學專家-邵老師的加拿大講座,讓我萌生了想出國留學的想法。經過和父母的反覆溝通,他們也支援我的想法。我們便找到邵老師尋求他的幫助,邵老師瞭解了我的情況,當時的我還處於少年的叛逆期,渴望有新的改變。經過我和邵老師的多次溝通,他為我量身定製了一套屬於我的留學方案,並向我推薦了多倫多中央中學***TCA***。

  TCA是一所全日制的私立中學,小班授課,提供住宿,統一管理,更有老師一對一的輔導。不僅如此,名校班能保證孩子未來能夠有機會進入10大名校就讀。而且每位老師都有指定的學習老師及生活老師,老師會與家長定期溝通。這對於當時還處在叛逆期的我非常有益,不至於讓我放任自己,讓我能夠自主學習。

  求學道路並非一帆風順,中途也遇上風浪,我也在留學過程中遇上了一些困難。

  1. 語言—由於英語不好,語言壓力很大,上課我從來不會主動表現自己,總是羨慕其他同學的口語。學校知道了我的語言困難,跟不上課堂節奏,特意安排了老師做課下輔導。老師耐心地講解課堂的知識點,還推薦了很多學習方法。本地的同學非常熱情,主動教我英語口語,同時我也教他們一些簡單的中文,每次課下聊天總是特別開心。

  2. 交友—我是很喜歡社交,在國內時總是三五好友和我一起。但到了加拿大,總的感覺沒有相熟的朋友,一直很孤單。慢慢的我也變得不愛講話,有時特別想念國內的朋友。老師發現了我情緒上的改變,她每次下課都和我聊天,瞭解我的心事,慢慢開解。同時,她帶我去參加一些小組活動,我愛打籃球,所以順利的加入籃球社團。慢慢的我便和社團的隊友成了好哥們,週末我們總去社群打友誼賽。

  3. 選課—加拿大高中由於是選課制,和中國的高中這點有很大的差別,這樣我十分煩惱。由於沒有經歷過選課,擔心選了一個不合適的方向。當我煩惱不已的時候,好在學校有安排學習顧問一對一評估指導。老師瞭解了我理想的專業後介紹了相應的課程,讓我在選課方面就清晰了不少。

  我不後悔選擇了出國留學這條道路,這樣的學習生活方式是我所喜歡,不同於應試教育壓抑自己的天性。我收穫了不僅僅是學習上的成就,更讓成功渡過叛逆期,我更懂得了親近父母,生活自理。我想這些都是國內教育不能給與的。求學的道路從來都不會一帆風順,我想我已經做到迎接挑戰的準備。

  本文章由世紀華旅留學邵雨青老師原創

  學長給學弟學妹的信篇二

  學弟學妹們:

  剛從杜老師那裡接到這個任務,要給學弟學妹寫一封信分享自己的思考時,著實覺得有些誠惶誠恐。回顧大學四年,作為一個“科研逃兵”,沒資格當學霸,也沒做出什麼出彩的事情,確實沒有什麼資格分享自己的經驗之談。不過轉念一想,任何事情最好都經過正反論證,從介夫這裡可以學到怎麼做好科研,或許我最終選擇不做科研的經歷能帶給學弟學妹們一種不一樣的感受,如果能夠啟迪一些思考,那也算是功德無量。我想不加遮掩得分享一下我的想法,有些可能是負能量,不過有時候負能量反而能激發更多的正能量。

  1.關於瞭解自我

  把這個放第一條也許顯得有些故弄玄虛,不過這確實是在大學裡最需要思考的。真正能在高中時期就充分了解自己承認自己的同學畢竟只是少數,應該有不少學弟學妹們在剛進大學的時候和我那時一樣天真,初中高中感覺學習遊刃有餘,課餘搞搞競賽取得了還不錯的成績就把這種成就感誤以為是自己明白了什麼是科研並且適合做科研,決定投身科研。科研確實是崇高的,但科研同時又是平凡的,科研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但對於我們學生來說,只是未來職業的選擇之一,那麼判斷自己適不適合從事科研就顯得尤為重要。

  就拿我自己為例,高中參加過競賽,取得了一定成績,對生命科學很感興趣也十分看好它的未來,就決心以後投身生命科學的研究。對於當時的我來說,能進入致遠學院確實是最好的機遇和最正確的選擇。回想大一時候,每天五點五十起床,無論是數分,物理還是化學、生物,每節課都坐在第一排,認真做筆記,下課圍著老師,就算自己不問問題也得聽聽別人問了什麼我沒想到的問題,甚至連洗澡吃飯都會想著問題,每一天都充滿對學習的熱情,甚至在考前會睡在包圖的自習室裡只是為了節省早上往返的時間。

  想要了解自我,首先得不惰於尋找自我。在努力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我查閱了交大各個實驗室的資料,希望能找到一個實驗室儘快開展科研的訓練,同時借閱了生命科學各個領域的國外經典教材中譯版,希望能找到自己最熱衷的領域。當然,實踐是更重要的,大一的暑假我有幸和介夫一起到某特聘教授的實驗室進行科研實習。通過一個暑假的學習,我對進行一個科研專案有了清晰的認識,也在實驗進展過程中鍛鍊了自己實驗技術,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一個月的分子生物學實驗,我雖然明白這些實驗的意義和重要性,但也知道自己的性格不適合也無法忍受做高重複性實驗。一次或許說明不了問題,於是我決定換一個實驗方向進行嘗試。大二開始我參加了PRP專案,在一個好老師的指導下,我又好像找回了對科研的熱情,與老師師姐的激烈討論,夜深人靜的獨自思考都讓我收穫了很多。雖然長時間的實驗讓信奉活在當下快樂每天的我日感壓抑,但一步步把自己的設想通過巧妙的構思和手段證明的成就感讓人著迷。自己到底是否適合科研仍然讓我感到迷惑。

  我明白只有在大三之前明確自己的想法才能給留下自己迴旋的餘地,而不至於被迫做出選擇,於是儘管大二下學業壓力重大,又當選為致遠學生會主席,扛起了大旗也擔起了責任,我還是申請了大學生創新專案作為自己下定決心前最後一次嘗試。我選擇了自己最感興趣的與醫學相關的神經科學研究作為課題,從基礎開始學習各種實驗操作,搭建實驗平臺,一次次摸索實驗條件,專案前期進展順利,通過中期答辯,順利升級為國家級大創專案。雖然專案帶來的成就感讓我欣喜,但我不得不承認相對於面對冷冰冰的儀器在空蕩蕩的實驗室裡孤軍奮戰,我更熱愛與人交流,更熱愛在一個團隊中發光發熱。讓我下定決心的那一根稻草終於出現了,專案前期攻堅克難製作的4只光纖與16通道電極並行植入模型鼠在四月的某一天全部死亡,這也意味著專案之前花費的半年心血近半白費。雖然我不是一個容易氣餒的人,最終專案也靠著前期的積累拿到了優秀專案,但是這個事件讓我深刻的認識到生命科學基礎研究的週期太長,成功的概率太小,換句話說機會成本太大,同樣的時間或許我能在其他事情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想要了解自我,除了不惰於尋找自我,更重要的就是不羞於承認自我。三年,從最初的豪情萬丈到最後的熱情殆盡,我用三個科研專案確定了自己對科研並沒有那麼的熱愛,或許這一過程不需要三年,只是對於好面子的我來說需要三年來讓自己承認確實只能做“科研逃兵”。承認自己的無能需要勇氣,但隨波逐流只會讓自己後悔。不能讓你正在走的道路決定你,而應該讓自己真正決定應該要走哪條道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和秉性,成功的定義並不只有一種。我只是一個反面個例,但我想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告訴學弟學妹們要不斷尋找自己,瞭解自己,承認自己,這一過程是辛苦的甚至是痛苦的,需要你不斷去嘗試,不斷去思考,不斷和各種各樣的朋友交流。只有真正找到了自己,大學才算是讀出了意義,而這一過程完成的越早,才越能讓自己遊刃有餘。

  2.關於選擇

  大學是一生中成長最快的階段之一,每一年每一月甚至每一週都可能帶來脫胎換骨的變化,而這一切都是由選擇帶來的,每天我們都要面臨無數的選擇,這些選擇成就了現在的你。或許有的同學覺得最贏家的大學生活應該是最豐富多彩的,參加無數的活動,取得無數的獎項,嘗試無數種選擇,但我恰恰覺得,最厲害的人的特點都是選擇的“一致性”。什麼叫“一致性”,就是首先你得了解自己,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應該做什麼,於是你的每一個選擇都是緊緊圍繞著自己選擇的道路。成功的人往往把自己的成功歸結於機遇,可以把自己成功的經歷說出花來,機遇固然重要,但真正讓他成功的必定是他一直以來“一致性”的努力。為了出國從事科研,進校開始就從各方面提升自己,夯實基礎,練好英語,儘早開始科研訓練,把paper當小說看,甚至大二就開始“陶瓷”,這樣的“一致性”獲得成功的概率是不是比整天無所事事大一些呢?或許每一個選擇都帶著目的性會讓人顯得功利,顯得不會生活,但這一切都是一個平衡,只要自己擺正心態,也不必太在意他人的說法。

  在這方面我依然是一個失敗者,從一開始就保持“一致性”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把能力進行劃分,做每件事都不斷鍛鍊自己某方面的能力,這應該也能算是一種“一致性”。我們需要不斷嘗試,不斷選擇,更需要慎重對待每一個選擇,儘量不做毫無意義的事,就像喬布斯說的那樣可以把每個選擇像珍珠項鍊一樣串起來,這是一件很美的事。

  3.關於學習

  說了這麼多虛的,來談談實的,在這個問題上我同樣不是最有資格的,穩居第一的介夫才應該說一句“謝邀”,不過用相對少的時間取得學積分前三,拿過國獎A獎,也就厚著臉皮來分享一些Tips。

  第一找到合適的學習夥伴會讓學習事半功倍,也就是俗稱的抱大腿。上數學物理就抱數理班的大腿,上化學生物就抱生科班的大神,而他們討論問題,討論學習方法,看看他們的筆記,會讓自己深受啟發,當然自己也得有產出,只有平等的交往才能可持續發展。

  第二利用多種方法,多維度的方法加深自己的記憶。為了更好加深自己對知識的記憶,預習複習必不可少,課前預測上課內容,課間和老師同學討論,課後及時複習,只要養成這些習慣學得就會比較輕鬆。其次就是用多維度的方式,上課把老師的講課錄下來,回去複習的時候一邊看著PPT,一邊回放老師的講課,聽不懂的地方反覆聽,再看看學霸們的筆記加深理解,考前對著PPT跟室友把內容講一遍,就更能加深自己的印象。

  第三與授課老師搞好關係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可能這麼說顯得有些功利,不過方法都很自然。課前幫老師擦好黑板弄弄多媒體裝置,上課多與老師互動,課後發email與老師交流。更高階的方法是投其所好,與老師討論他感興趣的內容,尤其是政治課老師,這點尤為重要。

  不過以上這些都是旁門左道,只有真正認真學習,消化課程內容才能取得一個紮實的好成績。學習是有慣性的,因此大一打好基礎非常重要,大一開始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也給自己定一個下限,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才能相對輕鬆。

  4.關於活動

  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是大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通過活動我們鍛鍊自己的能力,結交各處好友,讓自己獲得存在感和成就感,看起來好像多多益善。但是廉價的成就感是一種毒藥,相比於繁重的學業和艱難的科研,在一個小組織裡獲得成就感顯得太容易,特別是在大一還比較天真的時候,容易在這種廉價的成就感中迷失自己,忘記什麼才是自己的主業。剛進入大學的新生就好像從池塘遊入大湖的小魚,面對百團大戰各類學生組織,什麼都想嘗試,但我建議大一的時候不要參與太多社團與組織,因為一來大一是給專業學習打基礎的關鍵時期,不能被活動分去太多的精力,二來參加太多組織就很難在其中做得出彩,得到充分機會鍛鍊自己的組織能力,領導能力。只有在一個組織中讓自己的努力和責任心得到大家的認可,做到領導地位,才能獲得資源,同時結交其他各個組織的朋友。

  我的第二個建議就是不要太把學生工作當回事,或許前期能鍛鍊到很多,但作為一個邊際收益遞減迅速的事件,在大三之後仍然佔據過多時間就顯得不太明智。當然分配多少精力到學生活動上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平衡,一方面就算投入再多精力做好幾個活動,所能獲得的除了成就感其他實在有限,另一方面一旦擔起了責任,就要有強烈的責任感不辜負大家的信任。不過不管怎麼說,學生工作文體活動都只是大學生活的調料,並不是主食,把鹽巴當飯吃是會吃出問題來的。

  作為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四學長,還有太多失敗之後的反思與成功之後的經驗想和學弟學妹們分享,關於出國交流,關於交友,甚至關於找實習,關於出路,不想看到你們再碰上學長們曾經撞過的牆。不過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該走怎樣的道路,該做怎樣的選擇,誰知道呢?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不斷完善自己,爭取抓住每一個機會。每個人的道路都有自己的色彩,我們需要不斷嘗試,不斷選擇,或許會不斷失敗最後不斷妥協,可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慢慢磨練出真正的自我。我們的大學已經落幕,你們的時代才剛剛啟航,希望你們在給接下里的學弟學妹們寫信回顧自己的大學生涯時,能說一句,我的大學真的沒有遺憾了。

  XXX

  XXXX.X.X

  學長給學弟學妹的信篇三

  學弟學妹們:

  再過兩個月時間我將離開這裡有著一年半的青春記憶的地方,那時我不再是一名學生,我將像戰士那樣不顧一切的向前衝殺,結果卻是無從知曉的答案。學生 時代就這樣結束了,平靜得毫無波瀾。回頭想來,總覺得很不甘心,因為我知道自己本可以做的更好。可是一切都將在這裡結束,不給我任何反思的機會,我不得不 向我的學生生活說聲再見。如果說,你們不好好學習,那麼我就是你們最好的反面教材。北大青鳥

  當然這話含有謙虛的成分,因為我雖說算不上是一個“專業”的學生,與大學裡那些從來不去上課或是經常在課堂裡睡覺的學生相比,但我自認為我還能 算作是一個學生:我認真學習,專心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從不逃課,從不在上課時間打遊戲,也經常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說白了就是一個平凡的學生,沒有特別 發光的亮點也沒有特別明顯的缺點。

  但比起藍白金大多數勤奮刻苦、爭分奪秒學習的同學來說,我對這份學業付出的還太少太少。因此,希望你們能夠好好把握在學校裡的每一分種每一秒鐘,每一節課 每一次上機。或許會有些累,但看看我們就業榜上,月薪五千以上的學長學姐,哪一個不是這樣走過來的?當然,你也可以只是按部就班的老師上課認真聽,上機把 作業做完——我之前也是這麼做的。那麼,你就要想一想,等你到Y2時,會不會也像我一樣後悔虛度了光陰、錯過了藍白金這個如此優秀的學習平臺?北大青鳥

  再和大家談一下學習能力吧。學習能力是人們在學習、工作及日常生活中必須具備並廣泛使用的能力,一般認為職業或專業水平越高,對學習能力的要求 亦越高。由此可見,學習能力的培養將直接關係到個人的未來的發展。同時,學習能力應該在學生時代時培養,但不僅僅屬於學生時代,它將左右我們一生的生活與 事業。如何培養自身的學習能力,是我們每個人永遠值得思考的問題。你可以從興趣出發,以理想為目標,拓展自已的專業能力;也可以從自身已經具備的能力出 發,以職業高度為目標,等等。總之,如果你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學習能力的強弱,沒有有意識地去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那麼你現在必須開始重視這個問題了。

  所有學過的知識終究有一天會落伍,唯有學會學習才能與時俱進,這也是藍白金一直以來對每一位學員強調的觀點。

  XXX

  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