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千戶苗寨自駕遊

  西江千戶苗寨是一個儲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完整的地方,由十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它是領略和認識中國苗族漫長曆史與發展之地。西江每年的苗年節、吃新節、十三年一次的牯藏節等均名揚四海,西江千戶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館,展覽著一部苗族發展史詩,成為觀賞和研究苗族傳統文化的大看臺。西江有遠近聞名的銀匠村,苗族銀飾全為手工製作,其工藝具有極高水平。

  自然資源:

  西江千戶苗寨境內河流長度為16.8公里,流域面積為65.39平方公里,平均比降45.7%,最大洪水108°5′流量455立方米/秒,最枯流量0.25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為1.84立方米/秒。探明的礦點:開覺和白水河矽礦各1個,主要含砷、鉛、鋅等。開覺礦點可供開採50年以上。其他自然資源有森林資源和水資源等,境內森林覆蓋率85.15%,有植物杉樹、松樹、楓香樹、板栗樹、青槓樹、樟樹、茶子樹、映山紅等居多。桂皮、木姜、杞木、杜仲、五倍子等幾百種樹種和藥材、果樹、茶樹等。

 

  景點景觀:

  吊腳樓

  西江千戶苗寨的苗族建築以木質的吊腳樓為主,為穿鬥式歇山頂結構。分平地吊腳樓和斜坡吊腳樓兩大類, 一般為三層的四榀三間或五榀四間結構。底層用於存放生產工具、關養家禽與牲畜、儲存肥料或用作廁所。第二層用作客廳、堂屋、臥室和廚房,堂屋外側建有獨特的“美人靠”,苗語稱“階息”,主要用於乘涼、刺繡和休息,是苗族建築的一大特色。第三層主要用於存放穀物、飼料等生產、生活物資。[4] 西江苗族吊腳樓源於上古居民的南方幹欄式建築,運用長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結構的組合,構成三維空間的網路體系,與周圍的青山綠水和田園風光融為一體,和諧統一,相得益彰,是中華上古居民建築的活化石;在建築學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4] 反映苗族居民珍惜土地、節約用地的民族心理,在我國當前人多地少的形勢下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上樑的祝辭和立房歌,具有濃厚的苗族宗教文化色彩。是苗族傳統文化重要的承載者。

  風雨橋

  出於改善村寨風水條件和方便居民生活考慮,多數苗寨在村寨附近建有風雨橋,以關風蓄氣和擋風遮雨。 西江以前有風雨木橋,主要有平寨通往歐嘎的平寨風雨橋和南貴村關鎖整個西江大寨風水的南壽風雨橋。由於是木質結構,幾經修復又被洪水沖毀。2008年西江修建的風雨橋有五座,是連線大寨和西江中學的弓形水泥風雨橋、主道一號弓形水泥風雨橋、連線大寨對面的也薅寨二號及四號弓形水泥風雨橋、連線南貴弓形水泥風雨橋,由於以前的風雨橋的建造屬全木式結構,容易被大水沖垮,現所修建的風雨橋全採用水泥和木材的混合結構,使得風雨橋的堅實性和抵禦洪水的能力大大增加。

  千戶燈夜景

  每到黃昏時分,千家萬戶就亮起了燈。隨著天色越來越暗,西江千戶苗寨變成了燈的海洋,可以看到苗寨呈現那牛頭的形狀。為使遊客更好地觀賞西江千戶苗寨夜景,景區在路邊修建了觀景臺,還開通了觀光車。

  苗寨歌舞

  每天上午和下午各一場的當地苗族青年男女表演的苗族歌舞節目, 苗族人自己表演的歌舞節目有當地的色彩,華麗的服飾,歡快的歌舞都和美麗的愛情故事能使你更加了解苗族人民!

  苗族古歌演唱,演唱者全是寨中的老人,用苗族古語演唱其史詩般巨集大的古歌***苗族古歌有四部分,涵括萬物起源、天地洪荒及辛酸遷徙史等***能就此傳承下去,也是一大功德。遇到特別活動或是有重要人物出現,還是能夠看到掌坳的銅鼓舞、方祥的高排蘆笙、反排的木鼓舞等。

  旅遊貼士

  交通:

  1、凱里客車站乘坐往西江鎮的中巴,車費20—25元,45分鐘左右可到達,交通順暢,中班車次不多。或者在凱里花20元打的士直達西江。

  2、凱里客車站坐雷山車,半小時一趟,一個小時路程,12.5元/人,然後在雷山車站換乘到西江的中巴,10元/人,早上七點到下午五點四十,每小時一班。雷山到西江包車,面的70元。

  住宿:

  農家樂備有很好的吃住條件,基本滿足客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