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手工業有什麼特點
手工業***handicraft industry***是指依靠手工勞動進行生產工業和生活用品生產的活動。明清時期手工業生產十分興盛。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的主要特徵:對於中國古代經濟史的學習,我們可以從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三個方面去認識。其中,每個方面的最重要的知識應該是反映其本質特徵方面的知識。
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的主要特徵
中國古代手工業***以下簡稱工業***發展的特徵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反映出來。
一、工業部門的不斷增加。在中國工業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工業部門是逐步增加的。在原始社會,工業種類很少,只有石器製造、骨角製造、陶器製造、紡織品製造、釀酒、編織等部門。奴隸社會增加了冶銅業***即青銅業***,封建社會又增加了冶鐵、製糖、棉紡織業等部門。工業部門的不斷增加,有的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新的行業,有的則是由某個行業演變分化成的新的部門。例如在紡織工業的發展過程中,先有絲織業,後有棉紡織業;其後棉紡織業日益發展,又分為軋花、紡紗、織布、印染等部門。同樣,在礦冶鑄造業方面,也日益分化成為採礦、冶煉、鑄造等工業部門。另外,某個工業部門的創立或發展,往往會帶動其他有關部門的創立或發展。例如中國冶鐵業的興起,使農具製造和兵器製造成為獨立的工業部門。
二、工業技術的不斷進步與勞動分工的不斷髮展。任何一個工業部門,不論早晚,一旦創立,它的生產技術都是在不斷進步的。以冶鐵技術的發展為例:春秋時期以木炭為燃料,用皮囊鼓風鍊鐵;西漢時期開始用煤炭做燃料;東漢時期發明了水力鼓風機***水排***,提高了爐溫;北宋以後,以焦炭為燃料,進一步提高了爐溫。同時,坩堝鍊鐵法的創造和土高爐鍊鐵技術的進步,使中國古代冶鐵生產技術得到進一步提高。
在中國手工業發展史上,不論採取何種經營方式***如作坊、手工業工場***,其生產單位內部的勞動分工,都是漸趨細密的。促成工業生產力提高的各種因素,往往是互相影響的。例如工業生產規模的大小,對於勞動分工粗細的程度是有直接影響的,生產規模擴大,往往促成勞動分工細密。在明清時代的某些工業部門,如制瓷、製糖、礦冶、井鹽等行業的部分手工業工場中,都已具有相當細密的勞動分工。這時的手工業工場,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有機生產體系了。
三、工業生產規模的擴大與工場手工業的出現。從工業經營的方式來說,其發展的一般趨勢,是由家庭手工業到作坊工業,再到工場手工業。原始社會只能實行簡單的協作,進行簡單的生產。奴隸社會的工業生產規模較前有所擴大,在製作工業產品時,已經有了初步的勞動分工,生產效率較前提高。到了封建社會,工業生產的規模又有了擴大,勞動分工也漸趨細密;尤其在明代中葉以後,城市工業生產中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了工場手工業的經營方式。在這種手工業工場中,一般僱傭較多的工匠,在細緻的勞動分工之下來擴大生產,使產品的製造進一步發展。如礦冶、紡織、制瓷等部門,在江南地區的某些手工業工場具有比較複雜的生產裝置,吸收了大量的僱傭勞動者。他們生產出來的商品數量很大。例如清代前期的礦冶業中,由於鑄錢需要大量的銅,促使銅礦開採得到較大發展。
手工業的地位
最初與農業密切聯絡,屬於農民副業性質的家庭手工業。經過第二次社會大分工,手工業脫離農業,形成獨立的個體手工業。其特點是一家一戶為單位,用私有生產資料分散經營。主要型別有:自產自銷的手工業,直接為消費者服務的流通手工業和為買主或工廠進行加工的手工業。以後發展為資本主義簡單協作的手工業作坊和工場手工業。
中國手工業歷史久、行業多、分佈廣,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1949年以後,手工業者走上了社會主義合作化道路,並逐步納入了現代化的軌道,手工業得到了振興,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民族優良傳統得到發揚,並有所創新 。發展手工業對生產日用消費品,創作藝術珍品,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增加就業機會,促進國民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手工業有很大發展,手工業品不僅能在國內市場上暢銷,而且在國際市場上受到歡迎,為國家創造外匯,增加積累發揮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