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髮髻有什麼作用
髮髻是把頭髮歸攏在一起,於頭頂、頭側或腦後盤繞成髻。盤髻成椎狀者,又稱“錐髻”、成螺絲形的稱“螺髻”、盤髻較小的稱“髻”。古時候,男子需要把頭髮盤成髮髻,然後再戴上帽子。下面小編介紹?
作用
小孩子頭髮下垂的樣子,後引申為兒童或者童年的意思。“髫”容易和“髻”弄混。前者專門用於孩童,而且是用來形容頭髮下垂的樣子;而後者主要用於“髮髻”,指盤在頭頂或腦後的髮結。清代袁枚《祭妹文》中“汝梳雙髻”,指的就是妹妹頭上梳著兩個髮結。清代戴名世《姚符御詩序》中“與餘垂髫相識,稍長,各遊學四方”,說的便是小時候就相識了,等長大一些,便各自遊學。其實“召”和“吉”用於發聲,根據讀音便不會將這兩個字寫錯。
很多古人對年齡的稱呼,都與頭髮有關。除了垂髫外,還有總角、束髮、弱冠、及笄、黃髮等。古時孩童,把頭髮中分,在頭的兩側束成兩結。因為形狀像牛角,所以叫總角,指的是八九歲到十三四歲。後來人們也用“總角之交”來形容幼年時代就交好的朋友。束髮是把總角解散,束成以髫。這時已是成童。開始束髮的年齡大約為十五歲,在古代是入大學之年。弱冠指的是古時男子年二十行成人禮,結髮戴冠。因此時身體還不夠強壯,故稱弱冠。及笄是女孩子的成年禮,大約到了十五歲,女孩子就會把頭髮束起來,佩戴上笄***也就是髮簪***,表示自己已經成年,可以許配人家。黃髮則是用來形容長壽的老人。古人認為老人發白,白久則黃,因此黃髮是長壽的標誌。
結鬟式
結鬟式梳編法,先把發攏結於頂,然後分股用絲繩繫結,彎曲成鬟,託以支柱,高聳在頭頂或兩側,有巍峨瞻望之狀,再飾各種金釵珠寶,高貴華麗,多用於神女、后妃、貴婦與處女。如李公麟《維摩詰像》中之天女,元周郎《杜秋娘像》皆屬此類髮型。八十七神仙圖卷,永樂宮壁畫中,這種髮式很多,一般有高鬟、雙鬟、平鬟、垂鬟等幾型式,變化甚多:
飛仙髻、凌雲髻
飛仙髻多是兩側結高鬟。據《炙轂子》記載:“漢武帝時,王母降,諸仙髻皆異人間,帝令宮中效之,號飛仙髻。”多用於仙女與未出室少女。
凌雲髻屬於高式的單鬟。據《中華古今注》記載:“始皇詔後梳凌雲髻,三妃梳望仙九鬟髻,九嬪梳參鸞髻。”這些皆屬高鬟式。
垂鬟分肖髻
“飛天介”則是結三鬟於頂,聳立直上。據《宋五行志》記載:“文帝元嘉六年,民間婦人結髮者三分發,抽其鬟直上,謂之飛天。”古之“百花”髮式亦屬這種型別。
垂鬟分肖髻,多是未出室少女的髮式,將發分股,結鬟於頂,不用託拄,使其自然垂下,並束結肖尾、垂於肩上,亦稱燕尾。據《國憲家猷》記載:“漢明帝令宮人梳百花分肖髻。”在唐代常作為處女髮式標誌。
擰旋式
擰旋式梳編法,是將發分幾股,似擰麻花地把發蟠曲扭轉,盤結於頭頂或兩側。這種髮式靈活旋動,很助美姿。據《採蘭雜誌》記載:“甄后既入魏宮,宮庭中有一綠蛇,每日後梳妝則盤結一髻,形於後前,後異之,因效而為髻,故後髻每日不同,號為靈蛇髻。”如《八十七神仙圖卷》之仙女,唐周肪的紈扇仕女圖亦屬於這類髮型。擰旋式變化一般有側擰、交擰、疊擰等幾種形式。
隨雲髻、凌虛髻
“隨雲髻”類似側擰之形式,其髻如隨雲捲動。據《國憲家猷》記載:“陳宮梳隨雲髻。”這種髮式生動靈轉,頗為仕女所好。
“凌虛髻”屬於交擰的形式,其髻交集擰旋,懸空託在頂上。據《中華古今注》記載:“隋有凌虛髻、祥雲髻。”這種髮式如雲盤迴,凌託頂上,搖而不脫落。
《紅樓夢》第八十九回:
但見黛玉身上穿著月白繡花小毛皮襖,加上銀鼠坎肩;頭上挽著隨常雲髻,簪上一枝赤金匾簪,別無花朵;腰下繫著楊妃色繡花綿裙。真比如:
亭亭玉樹臨風立,冉冉香蓮帶露開。
雲近香髻、迴心髻
“朝雲近香髻”類似疊擰的形式,其編法是將發分股擰盤,交疊於頂,生動而穩定。據《中華古今注》記載:“大業中令宮人梳朝雲近香髻。”這種髮式別具一格,饒有風趣。在八十七神仙圖卷中亦有此種髮式。
迴心髻類似盤擰的形式,其編法是將發分股交擰,盤結迴心於頭頂或頭前。據《中華古今注》記載:“梁武帝詔宮人梳迴心髻。”清佚名之《胤禎妃行樂圖屏》中亦有這種髮式。
盤疊式
盤疊式梳編法是將發分股繫結攏起,再盤疊在頭頂或兩側,稱為“螺髻”。在《凝宮詞》裡有“螺髻凝香曉黛濃”之句,這種髮式在唐代興起流行,從存世的唐代繪畫、墓壁畫中皆可見到。永泰公主及墓壁畫及八十七神仙圖卷中之仙女,皆類似這種髮式。這種髮型秀麗而富有裝飾性,為后妃公主、貴婦所好,其變化形式甚多,一般有單螺、雙螺、百合髻、盤恆髻等形式。
單螺、雙螺
單螺其梳編法是將發股集結,盤疊如螺。置於頭頂上,在永泰公主墓石槨內西面北次間之雕飾,亦有些類髮式。
雙螺其梳編法是將發分為兩大股,盤結雙疊於兩頂角,亦名“雙角”,在《喀喇和卓古墓壁畫》亦有這類髮型,螺髻清晰秀雅。
百合髻、盤桓髻
“百合髻”其梳編法是淨髮分股盤結,併合疊於頭頂。如圖所示。
“盤桓髻”其梳編法是將發蟠曲交卷,盤疊於頭頂上,穩而不走落,稱為盤桓髻。據《中華古今注》記載:“長安婦女好為盤桓髻,到今其法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