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穿襪子睡覺

  襪子又稱“足袋”“足衣”,是我們日常生活的物品,人們每天都會穿上它,即使他只是日常生活用品的一個小配角,但襪子也是服飾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從文字資料上考證,在我國夏朝就出現了最原始的襪子。《韓非子》一書中有“文王伐崇,至鳳黃***凰***墟,韈系解,因自結”的記載,是指周文王系襪子的帶子散開了,自己手扎襪帶的情節。可見在這個時期襪子已經在我國上層人士中出現,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徵。

  兩週時期,襪子是用熟皮和布帛做的,富貴人家可穿絲質的襪子。襪高一般一尺餘,上端有帶,穿時用帶束緊上口。其色多白,但祭祀時所著襪,則用紅色。襪最精者用絹紗,並繡有花紋。秦漢時有進門脫鞋襪的習俗。在屋中,多跣足行於席上。不僅平日宴居如此,上殿朝會也是如此。能劍履上殿,則為殊榮,漢時唯肖向、曹操等少數人曾享受此種待遇。***下文有專章論及***另外,從長沙馬王堆一號西漢墓中出土的兩雙絹夾襪,均採用整絹裁縫而製成,縫在腳面和後側,底上無縫。襪面用的絹較細,襪裡用的絹較粗。襪筒後開口,開口處附有襪帶,襪帶是素紗的。襪的號碼為23cm和23.4cm,襪筒高21cm和22.5cm,頭寬10CM和8CM,口寬12.7CM和12CM。由此可見,我國縫製襪子的工藝至少已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比歐洲國家要早得多,所以中國是當之無愧的襪子鼻祖。

  古代的襪子不像現在這樣普及。在古代,能穿襪子,是富貴官宦人家的權利,貧困的老百姓哪裡穿得起用布帛製成的襪子。《史記·滑稽傳》:“東郭先生貧困,衣敞,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無下,足盡踐地。道中人笑之,東郭先生應之曰:‘誰能履行雪中?’令人視之,其上履也,其履下處乃似人足者乎。”你看,當年東郭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代表,鞋子沒有底,又沒條件穿襪子,所以雙腳踏在雪地上,一隻只腳趾印就歷歷在目了。

  古代老百姓在冬天裡把兩隻光腳塞進鞋子裡,如何度過寒凍臘月呢?這個難題古人實在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幸虧古人穿的衣服比現在寬而長,下垂到地面為止,所以走路的時候連腳也很少暴露在外,衣服實際上就起了遮掩禦寒的作用。再想想人的雙手在冬天也暴露在外,並沒有什麼特殊的防寒措施,那麼人的雙腳又有什麼資格非要比手的待遇更高些呢。所以古代老百姓不穿襪那是順理成章的事。 光緒年間,天足會成立,小腳女人穿襪子真是成了個問題,“奈纏足者一時不能放大,則襪中實以棉,名曰假趾套。向之木底,裝於跟後;今之綿套,塞於趾前。向之裹纏,惟恐鞋之大;今則放寬,猶慮鞋之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