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錮之禍發生的原因
東漢的“黨錮之禍”,是指專權的宦官藉皇帝之力,將反對他們的士大夫和太學生誣告為“黨人”而加以禁錮。大規模的“黨錮之禍”共有兩次,分別發生在桓帝、靈帝時。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東漢黨錮之禍的背景原因
東漢的政治自明、章以後,因外戚、宦官之爭,日益黑暗。一些士大夫對此痛心疾首。他們對於宦官的專橫尤其痛恨,並時加抨擊。宦官見自己的“尾巴”被踏著,乃對士大夫作出反噬,遂釀成“黨錮之禍”。
公元166年,朝臣李膺、陳蕃和太學生郭泰、賈彪等聯合,猛烈抨擊宦官亂政。操縱桓帝的宦官就矯詔以“共為部黨,誹訕朝廷”的罪名,把李膺等二百多名“黨人”關進監牢,後來雖赦歸故里,卻禁錮終身,不淮為官。靈帝即位後,外戚竇武專政,起用“黨人”,並與太傅陳蕃合謀誅滅宦官。結果事洩,竇武、陳蕃被害,宦官再次大肆捕殺“黨人”,被囚監、殺戮及流放的達六、七百人,並且株連及五族、師生,全部免官禁錮。其波及之廣、殘害之深,比第一次“黨錮之禍”更厲害。
黨錮的歷史背景
東漢末年,外戚與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皇帝形同虛設。他們一方面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強敢豪奪;同時又把持官吏選拔大權,濫用親朋,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堵塞了一大批有品行,有學識的知識分子的仕途。當時民間流傳著嘲諷官吏選拔制度的打油詩:“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可知在外戚宦官把持下選拔出來的官吏都是何等昏庸的人物。政治的黑暗,社會的動盪,國家命運和個人前途的渺茫,促使一部分官僚和知識分子對時政提出議論和尖銳的批評,貶抑篡權竊國的外戚宦官,褒揚不畏權勢憂國憂民的清官廉吏。
這種風氣,被稱為“清議”。太學生的活動,得到朝野上下的官僚、士人的支援,官僚們也藉助太學生的力量,以反對宦官。宦官們對此恨之入骨,誣稱這些官僚與太學生,結為朋黨,圖謀不軌,準備嚴厲打擊壓制。
於是,造成了前後兩次“黨錮之禍”。
- 黨錮之禍發生的原因
- 簡單古詩手抄報設計圖
- 道路交通安全通報
- 學校食堂管理員工作反思
- 古今中外通過努力走向成功的人物精選
- 夏季蔬菜種植應該怎麼種
- 班級文化黑板報素材
- 教師節的祝福語_給老師的感恩語錄
- 女生唯美傷感句子
- 清蒸平魚的烹飪方法
-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作文
- 小學美術器材管理規章制度
- 口頭語言表達溝通技巧
- 企業家網際網路的思維
- 心理學入門經典書籍精選
- 感恩老師的句子_教師節溫馨祝福語
- 寶瓶座流星雨時間
- 好看經典的官場小說前十名推薦
- 寫給客服的一封表揚信精選五篇範文
- 工人勵志語錄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