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經的西天到底在哪裡

  西天取經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那麼唐僧師徒四人去取經的西天究竟在哪裡?下面小編就告訴大家,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

  某天,玄奘法師被唐朝太宗皇帝邀請去做水陸法會,期間向善男信女講經說法。

  法會正酣、人人沉醉於法師的精美妙音時,卻有一人前來“砸場”!按照江湖規矩,砸場是要“出人命”的。但是,玄奘卻對“砸場”的人非常敬仰——這個人是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難怪,誰都歡迎菩薩“砸場”,只是我們凡夫俗子沒有緣分而已。

  菩薩告訴玄奘,你講的經說的法還不是最究竟的,即不是我佛如來講的大乘佛法。簡單來說,你講的是小乘的,只能度自己,當個阿羅漢;只有大乘的,才具備慈悲濟世、自度度人的超凡能力和偉大精神。

  玄奘問菩薩,哪裡有大乘經典?菩薩指明瞭前進的路徑——只有佛祖的所在地靈山才有,也就是大家俗稱的西天。自此,玄奘發願前往靈山取經求法,以便傳來東土大唐,來拯救我們這些芸芸眾生。

  靈山在哪裡?菩薩說:“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大雷音寺的所在地就在靈山。菩薩只給了玄奘一個方向、一個名字:方向在西方,名字叫大雷音寺。至於路怎樣走,對不起,沒法告訴你,必須自己想辦法去走。

  那麼,靈山究竟在哪裡呢?靈山作為一個地名,現實中是存在的。

  我們心中最神聖的靈山,確實在西天,即古印度。從地理位置來說,印度在我大唐的西部,只要方向沒錯,就能走到印度去。

  靈山長得什麼樣子?我們先聽聽沒有去過的吳承恩老先生忽悠:

  “果然西方佛地,與他處不同。見了些琪花、瑤草、古柏、蒼松。所過地方,家家向善,戶戶齋僧。每逢山下人修行,又見林間客誦經。”

  “忽見一帶高樓,幾層傑閣。真個是:沖天百尺,聳漢凌空。低頭觀落日,引手摘飛星。豁達窗軒存宇宙,嵯峨棟宇接屏。黃鶴信來秋樹老,綵鸞書到晚風清。此乃是靈宮寶闕,琳館珠庭。真堂談道,宇宙傳經。花向春來美,鬆臨雨過青。紫芝仙果年年秀,丹風儀翔萬感靈。”

  雖然吳老沒有去過,但給我們描述的是一個“理想化”的地方,這裡的好處真的無法形容。不但風景好,社會風氣也好,簡直就是一個理想主義社會。

  現實上,是真的有靈山的。當年佛教創始人釋迦摩尼曾在靈山修道說法。據玄奘的《大唐西域記》記載,靈山即印度的鷲峰山,山頂是東西長,南北窄。靠近山崖的西邊有磚砌的精舍,建得非常精美。精舍的東邊有一塊長石,是佛祖當年修道說法經常使用的。靠近南面的山崖下建有一塔,即佛祖說《法華經》的地方。

  玄奘法師記載非常仔細,也很真實,難怪以往不注重史載的印度人,在重建印度歷史時,非常重視這些珍貴的記載。

  作為一個地理概念,世界上很多地方有靈山,就像我國的很多地方一樣。如廣西省的靈山縣;北京的靈山自然風景區,距離市區一百多公里,海拔兩千三百多米,是北京市的第一峰;在美麗的太湖之濱無錫市,也有一座小靈山,山上有一座千年古寺祥符寺,傳說玄奘法師曾駐錫於此,因見寺後主峰鍾靈毓秀,與佛祖說法的靈鷲山頗為相似,遂將其命名為“小靈山”,並由其大弟子窺基在此開宗立派,建立了佛教中著名的“慈恩宗”。

  讀完《西遊記》,你會發現這些地理概念,並非是觀音菩薩所說的“靈山”,那麼真正的靈山應該在哪裡呢?

  有一首好詩,告訴人們靈山在哪裡了——“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真正的靈山,是在你的自心中,這就是觀音菩薩告訴你的祕密,不過這個祕密,必須等到玄奘西遊取經完畢,到達地理概念的靈山時,才明白原來自己是白走路了,靈山也罷,大乘真經也罷,都在自己的心中。只要你每天珍惜自己的內心,“時時勤拂拭”,就不會有“塵埃”沾身。

  禪宗有一位著名的大德,叫大珠慧海禪師,有一次去參見馬祖道一。馬祖問他,你從哪裡來?慧海說從越州大雲寺來;馬祖問,你來做什麼?慧海說,來求佛法;馬祖說,我這裡什麼都沒有,你來求什麼佛法?自己家裡有著寶藏不知道,偏偏四處亂走做什麼!慧海很驚訝地問,哪一個是我的自家寶藏?馬祖說,你這個問我的就是了,一切都有,沒有少什麼,你自在使用,為何要向外邊去尋求?慧海聽後,即時明白了。

  每個人的心中,本來就是一塊樂土,一塊淨土,你說它是靈山也對,說是一尊佛也對,只是每個人由於受到外界的聲色影響,逐步迷失了自我,便到心的外頭即外邊世界尋找,到靈山取經,去向佛祖求法,因而忽略了自己心中的寶藏,白白活在了世上。

  唐僧去找靈山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逐步修煉的過程。從現在來說,把自己這個內心修好,並非一定要到靈山去,或者到寺廟到道場去才行。真正的修行主要在社會中,整個西遊除妖的過程就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修行,將所謂的“妖魔”即自身的不良習慣、不善行為、不當念頭逐步去除,你離一個真善美的境界就越近了。

  因此,我們除了日常生活中,逐步改變自己的舉止動念外,重要的是要學會在工作環境中修行,你的工作環境就是你的道場,你的法壇。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面對境界歷事煉性,對人煉心。盡你的責任和義務,盡心盡力地做好你所承擔的一切,要制心一處,用心去做每一項工作。

  如果能做到將服務物件看成父母眾生,一切為他們的利益著想,以真誠的心對待每個人,關心他們,關愛他們,幫助他們,理解他們,體諒他們,你其實就到達真正的“靈山”了!

  雷音寺的簡介:

  《西遊記》中地名,共有靈山大雷音寺和小西天小雷音寺兩個地點,兩者均位於西牛賀洲。

  《西遊記》中的大雷音寺在西天極樂的靈山上,頂摩霄漢中,根接須彌脈。巧峰排列,怪石參差。懸崖下瑤草琪花,曲徑旁紫芝香蕙。仙猿摘果入桃林,卻似火燒金;白鶴犧鬆立枝頭,渾如煙捧玉。綵鳳雙雙,青鸞對對。綵鳳雙雙,向日一鳴天下瑞;青鸞對對,迎風耀舞世間稀。又見那黃森森金瓦迭鴛鴦,明幌幌花磚鋪瑪瑙。東一行,西一行,盡都是蕊宮珠闕;南一帶,北一帶,看不了寶閣珍樓。天王殿上放霞光,護法堂前噴紫焰。浮屠塔顯,優缽花香、正是地勝疑天別,雲閒覺晝長。紅塵不到諸緣盡,萬劫無虧大法堂。

  《西遊記》中的小雷音寺見於西遊記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設小雷音 四眾皆遭大厄難。這並不是真正的廟宇,乃是黃眉大王變化而成專等唐僧來拜以便捉拿他的。

  關於小雷音寺書中是這樣寫的:

  ……真個是--

  珍樓寶座,上剎名方。谷虛繁地籟,境寂散天香。青松帶雨遮高閣,翠竹留雲護講堂。霞光縹緲龍宮顯,彩色飄祆沙界長。朱欄玉戶,畫棟雕樑。談經香滿座,語籙月當窗。鳥啼丹樹內,鶴飲石泉旁。四圍花發琪園秀,三面門開舍衛光。樓臺突兀門迎嶂,鐘磬虛徐聲韻長。窗開風細,簾捲菸茫。有僧情散淡,無俗意和昌。紅塵不到真仙境,靜土招提好道場。

  行者看罷回覆道:"師父,那去處是便是座寺院,卻不知禪光瑞靄之中,又有些凶氣何也。觀此景象,也似雷音,卻又路道差池。我們到那廂,決不可擅入,恐遭毒手。"唐僧道:"既有雷音之景,莫不就是靈山?你休誤了我誠心,耽擱了我來意。"行者道:"不是,不是!靈山之路我也走過幾遍,那是這路途!"八戒道:"縱然不是,也必有個好人居住。"沙僧道:"不必多疑,此條路未免從那門首過,是不是一見可知也。"行者道:"悟淨說得有理。"

  那長老策馬加鞭至山門前,見"雷音寺"三個大字,慌得滾下馬來,倒在地下,口裡罵道:"潑猢猻!害殺我也!現是雷音寺,還哄我哩!"行者陪笑道:"師父莫惱,你再看看。山門上乃四個字,你怎麼只念出三個來,倒還怪我?"長老戰兢兢的爬起來再看,真個是四個字,乃"小雷音寺"。三藏道:"就是小雷音寺,必定也有個佛祖在內。經上言三千諸佛,想是不在一方。似觀音在南海,普賢在峨眉,文殊在五臺。這不知是那一位佛祖的道場。古人云,有佛有經,無方無寶,我們可進去來。"行者道:"不可進去,此處少吉多凶,若有禍患,你莫怪我。"三藏道:"就是無佛,也必有個佛象。我弟子心願遇佛拜佛,如何怪你。"即命八戒取袈裟,換僧帽,結束了衣冠,舉步前進。

  只聽得半空中叮噹一聲,撇下一副金鐃,把行者連頭帶足,合在金鐃之內。慌得個豬八戒、沙和尚連忙使起鈀杖,就被些阿羅揭諦、聖僧道者一擁近前圍繞。他兩個措手不及,盡被拿了,將三藏捉住,一齊都繩纏索綁,緊縛牢栓。

  原來那蓮花座上裝佛祖者乃是個妖王,眾阿羅等都是些小怪。遂收了佛祖體象,依然現出妖身,將三眾抬入後邊收藏,把行者合在金鐃之中永不開放,只擱在寶臺之上,限三晝夜化為膿血。化後,才將鐵籠蒸他三個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