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資料庫資料庫的結構

  資料庫是長期儲存在計算機內、有組織的、可共享的資料集合,那麼你對資料庫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資料庫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資料庫的定義

  定義1

  資料庫是按照資料結構來組織、儲存和管理資料的建立在計算機儲存裝置上的倉庫。

  簡單來說是本身可視為電子化的檔案櫃——儲存電子檔案的處所,使用者可以對檔案中的資料進行新增、擷取、更新、刪除等操作。

  在經濟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把某些相關的資料放進這樣的“倉庫”,並根據管理的需要進行相應的處理。

  例如,企業或事業單位的人事部門常常要把本單位職工的基本情況***職工號、姓名、年齡、性別、籍貫、工資、簡歷等***存放在表中,這張表就可以看成是一個數據庫。有了這個"資料倉庫"我們就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查詢某職工的基本情況,也可以查詢工資在某個範圍內的職工人數等等。這些工作如果都能在計算機上自動進行,那我們的人事管理就可以達到極高的水平。此外,在財務管理、倉庫管理、生產管理中也需要建立眾多的這種"資料庫",使其可以利用計算機實現財務、倉庫、生產的自動化管理。

  定義2

  嚴格來說,資料庫是長期儲存在計算機內、有組織的、可共享的資料集合。資料庫中的資料指的是以一定的資料模型組織、描述和儲存在一起、具有儘可能小的冗餘度、較高的資料獨立性和易擴充套件性的特點並可在一定範圍內為多個使用者共享。

  這種資料集合具有如下特點:儘可能不重複,以最優方式為某個特定組織的多種應用服務,其資料結構獨立於使用它的應用程式,對資料的增、刪、改、查由統一軟體進行管理和控制。從發展的歷史看,資料庫是資料管理的高階階段,它是由檔案管理系統發展起來的。

  資料庫的基本結構

  資料庫的基本結構分三個層次,反映了觀察資料庫的三種不同角度。

  以內模式為框架所組成的資料庫叫做物理資料庫;以概念模式為框架所組成的資料叫概念資料庫;以外模式為框架所組成的資料庫叫使用者資料庫。

  物理資料層。

  它是資料庫的最內層,是物理存貯裝置上實際儲存的資料的集合。這些資料是原始資料,是使用者加工的物件,由內部模式描述的指令操作處理的位串、字元和字組成。

  概念資料層。

  它是資料庫的中間一層,是資料庫的整體邏輯表示。指出了每個資料的邏輯定義及資料間的邏輯聯絡,是存貯記錄的集合。它所涉及的是資料庫所有物件的邏輯關係,而不是它們的物理情況,是資料庫管理員概念下的資料庫。

  使用者資料層。

  它是使用者所看到和使用的資料庫,表示了一個或一些特定使用者使用的資料集合,即邏輯記錄的集合。

  資料庫不同層次之間的聯絡是通過對映進行轉換的。

  資料庫的主要特點

  實現資料共享

  資料共享包含所有使用者可同時存取資料庫中的資料,也包括使用者可以用各種方式通過介面使用資料庫,並提供資料共享。

  減少資料的冗餘度

  同文件系統相比,由於資料庫實現了資料共享,從而避免了使用者各自建立應用檔案。減少了大量重複資料,減少了資料冗餘,維護了資料的一致性。

  資料的獨立性

  資料的獨立性包括邏輯獨立性***資料庫中資料庫的邏輯結構和應用程式相互獨立***和物理獨立性***資料物理結構的變化不影響資料的邏輯結構***。

  資料實現集中控制

  檔案管理方式中,資料處於一種分散的狀態,不同的使用者或同一使用者在不同處理中其檔案之間毫無關係。利用資料庫可對資料進行集中控制和管理,並通過資料模型表示各種資料的組織以及資料間的聯絡。

  資料一致性和可維護性,以確保資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主要包括:①安全性控制:以防止資料丟失、錯誤更新和越權使用;②完整性控制:保證資料的正確性、有效性和相容性;③併發控制:使在同一時間週期內,允許對資料實現多路存取,又能防止使用者之間的不正常互動作用。

  故障恢復

  由資料庫管理系統提供一套方法,可及時發現故障和修復故障,從而防止資料被破壞。資料庫系統能儘快恢復資料庫系統執行時出現的故障,可能是物理上或是邏輯上的錯誤。比如對系統的誤操作造成的資料錯誤等。

資料庫的結構“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