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納蘭容若有多浪漫

  納蘭容若也是個很懂浪漫的人,與妻子情深似海不輸李清照,那麼?下面小編就告訴大家,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

  歷史上的傳奇人物似乎永遠都不會死,因為他們要麼活在傳奇的故事裡,要麼活在浪漫的愛情裡,尤其是和愛情沾上邊以後,流傳會更為長久,後世人們會將自己對愛情的嚮往,附著在歷史傳奇人物身上,通過虛構的歷史人物的愛情活動,啟用自己的浪漫美夢。之所以選擇傳奇人物,是因為只有人物本身傳奇,愛情才會傳奇得有說服力。

  因此,編劇們常辛苦乾隆、雍正等人一次又一次地出來纏綿悱惻,前不久還麻煩明英宗、明代宗談三角戀,如今又輪到康熙和納蘭容若,為了一個叫衛琳琅的美眉,恩恩怨怨,風風雨雨,滿足了當代人的愛情審美眼光。本文旨在刨根問底地查歷史原型,一起看看史實是怎樣被點染成浪漫愛情劇的。

  人生若只如初見

  納蘭表妹有幾見?

  《寂寞空庭春欲晚》講的是康熙、納蘭容若***也就是納蘭性德***與美眉衛琳琅之間的情感糾葛,電視劇中設定衛琳琅為納蘭公子的表妹。說到表妹,情況有點複雜,也有點撲朔迷離,我們一起看看,納蘭到底有沒有表妹被選進宮中?從查親戚關係入手。

  大家都知道,納蘭家是大家族,納蘭容若的父親納蘭明珠是一代權臣,其家世是滿洲正黃旗。葉赫那拉氏是清朝貴族八大姓之一。這麼顯赫的家族,和皇室應該有婚姻往來關係,所以首先查一查史書裡康熙的后妃資料中,有沒有納蘭家的人。查閱發現,有位惠妃,是那拉氏,是康熙當時四大妃子之首,傳說是明珠的妹妹,容若的姑媽。但這個傳說可能不靠譜,惠妃和納蘭明珠壓根就不是一家人,只不過他們都是金臺石之後。

  再查,發現有個通嬪,也是那拉氏,在康熙身邊,起初是貴人,後來封通嬪,給康熙生了兩個皇子,都早夭,幸虧有個女兒嫁了好女婿,為清朝立功,通嬪才升到這個位置。通嬪壽命應該比較長,活到了乾隆九年,即1744年。通嬪第一次給康熙生孩子是在1675年,就算這一年通嬪是15歲,這麼算起來,她至少活了84歲。

  她也算是納蘭容若的親戚,輩分沒搞清楚,但就算和納蘭容若同輩,同是納蘭大家族,應是堂妹,不是表妹。

  由此看來,納蘭容若應該沒有表妹選入後宮。然而,關於納蘭容若情定表妹,因表妹選入後宮而鬱鬱而終的傳說,早在當時就傳得沸沸揚揚。造這個謠言的罪魁禍首是誰呢?清朝有本無名氏寫的書,叫《賃廡筆記》,就煞有介事地提到這傳聞,大意如下:“納蘭眷一女,絕色也,有婚姻之約。旋此女入宮,頓成陌路。”納蘭喜歡一個絕色女子,已經有了婚姻之約,不久這女子就選入後宮,兩人頓成陌路。這會是傳說中的表妹衛琳琅嗎?

  雖然已是既成事實,可納蘭不能忘情,琢磨著要和心上人見一面。“愁思鬱結,誓必一見,了此夙因”,於是趁著宮中辦喪事,納蘭容若假扮成進宮唸經的喇嘛,見到了表妹。可惜的是,“而宮禁森嚴,竟不能通一語,悵然而出”。這段描述有場面,有氛圍,有情節,有表情,故事說得有板有眼,但其實不靠譜。不過,作為一部短片愛情小說,它已經很成功了。

  據說納蘭為此惆悵不已,還寫下《減字木蘭花》,深情而痛苦地寫道:“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兩人想說話,卻怕人看見,“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將這首詞附會成納蘭與表妹在宮廷相見的場面,其氣氛,其情態,還挺吻合的。據說“人生若只如初見”也是講他與表妹的情緣的。

  因此,劇中說納蘭容若與表妹衛琳琅的因緣糾結,也不是完全沒有依據,就算沒有歷史依據,也有傳說依據,傳說過得久了,尤其是傳播得久遠了,也是一種歷史,算是一種文學源頭。

  那麼,納蘭的感情婚姻生活到底如何呢?

  誰念西風獨自涼

  納蘭婚姻很悲涼

  納蘭自己只活了三十來歲,才華已經充分地舒展開來,但人生還沒有充分地舒展開來,婚姻也如此。他娶的第一任妻子盧氏,是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是名門閨秀。結婚那年,納蘭公子20歲,盧氏18歲,夫妻恩愛。據說,兩口子無論門第還是顏值,抑或才學,都挺匹配的。可惜的是,天妒佳偶,盧氏婚後三年死於難產。

  這對納蘭的打擊很大,因此寫下浣溪沙表示悼念,“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不是西風就是黃葉,氣氛很蕭條,情緒很哀傷。納蘭這時已經不願意面對現實,寧願沉醉在酒鄉,“被酒莫驚春睡重”,你們不要驚醒我春日酒後的沉睡。在追思亡妻的點點滴滴時,他忽然覺得擁有時是多麼珍貴,那時看起來稀疏平常,如今卻已無法挽回,“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納蘭認為他和盧氏的恩愛以及才情,絲毫不亞於趙明誠和李清照兩口子。趙、李閒時比試記憶力,看誰能先說出某個典故出現在哪部經典的哪一頁,誰先背出來,誰先喝茶,但是喝茶的那一位經常笑得把茶都潑出來。生活中的點滴,交往中的細節,彼時不覺得稀奇,如今卻成為記憶中的珍寶,再也無法重複。

  納蘭很長一段時間沉浸在喪妻的悲傷當中,寫詞也是一再以亡妻為吟詠物件,葉舒崇在盧氏的墓誌銘上說納蘭“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甚至看到家中器具和裝飾品,他都會想起亡妻,“晶簾一片傷心白,雲寰香霧成遙隔”,連家中捲簾的白色都成了“傷心白”,真所謂處處傷心,觸目傷心。

  納蘭總是在這樣一種精神狀態下,怪不得體弱多病,活了30歲就沒了。

  盧氏之後,納蘭又娶官氏,同時還有一房妾,叫顏氏。盧氏、官氏和顏氏,按照當時的婚姻理念來說,都是明媒正娶的,不可能有什麼一方被選進宮,另一方念念不已的無奈結局。

  納蘭感情生活的收官一筆,應該是沈宛吧,納蘭30歲的時候和她相好,但才好了一年,納蘭就沒了。沈宛是個文藝女青年,18歲就有詩集《選夢詞》問世,還挺暢銷的。

  這麼一說,衛琳琅豈不是連影兒都沒的事了?查,繼續查。

  東風回首盡成非

  納蘭與衛氏並無是是非非

  還是查康熙的后妃資料,琳琅姓衛,在康熙妃子裡可查到一個姓衛的妃子,封良妃,在辛者庫待過。恰好那衛琳琅也出身辛者庫,幫皇上洗衣服,這個倒是重合了。這個史上真實的良妃聽起來名氣不大,但她的兒子卻名氣不小,那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八阿哥胤禩,和老四胤禛是死對頭,在電視劇《步步驚心》裡,和老四還是情敵。電視劇《宮鎖心玉》中也提到這一點,八阿哥的母親是包衣管領。

  然而,良妃未必就等於是衛琳琅。因為就是給納蘭十個膽子,他也不敢和良妃有什麼瓜葛,在這裡,再提醒大家別被一些清宮劇給騙了,御醫、阿哥敢和皇后、娘娘、妃子眉來眼去,那罪可就大了。電視劇卻將所謂納蘭的表妹和良妃巧妙地牽扯起來,首先是表妹遭遇變故,打入辛者庫,然後重逢納蘭,又遇上康熙。藝術嘛,把故事講完整,能虛構得自圓其說就可以。君不見,《尋秦記》裡的劍客連晉莫名其妙變成了嫪毐,公子盤變成了嬴政。

  納蘭容若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清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納蘭氏,原名成德,後改名為性德,字容若,號飲水、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是清代最為著名的詞人之一,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

  父親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學士、一代權臣納蘭明珠。母親愛新覺羅氏是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其家族——納蘭氏,隸屬正黃旗,為清初滿族最顯的八大姓之一,即後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納蘭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葉赫部首領金石臺。金石臺的妹妹孟古,嫁努爾哈赤為妃,生皇子皇太極。

  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學士徐乾學。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

  拜徐乾學為師。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深受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

  他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而後一病不起。七日後,於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

  納蘭性德生於臘月,母愛新覺羅氏,為阿濟格之女,父親納蘭明珠歷任內務府總管、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納蘭性德十七歲進太學,十八歲中舉,十九歲會試中試,因患寒疾,沒有參加殿試。二十二歲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中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康熙愛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與皇室沾親,與康熙長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親戚關係,所以被康熙留在身邊,授予三等侍衛的官職,後晉升為一等侍衛,多次隨康熙出巡,並奉旨出使梭龍***其方位學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邊情況。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一***,死後葬於京西皁甲屯納蘭祖墳***今北京海淀區上莊皁甲屯***。《清史稿》有傳。

  說到納蘭性德的名字,還有一說應予駁正:《承德民族師專學報》 1993年第間期登載有劉德鴻《納蘭性德探幽三題》一文,其中說明珠的妻子,愛新覺羅氏“於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生下長子冬郎,就是後來的大詩詞家納蘭性德。”時下有一歷史小說《康熙與他的情敵》一書出版,其中也說納蘭性德小名“冬郎”。其實是沿襲了黃天驥先生對納蘭性德詩句的誤解,性德《填詞》詩有句雲:“冬郎一生極憔悴,判與三閭共醒醉。”冬郎乃唐代詩人韓渥的乳名,“冬郎憔悴”已成文學典故。因納蘭性德生於十二月十二日因而聯想到乳名可能叫“冬郎”,其實古人稱十一月為冬,十二月為臘。納蘭性德乳名叫“成哥”而不是什麼“冬郎”,在他生前,擔任宮廷侍衛之後,將“成德”的名字,改為“性德”。這就是由徐乾學***清代學者、納蘭性德的老師***所記的“避東宮嫌名”給予我們的啟示,從而考證得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