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浮宮博物館簡介

  盧浮宮***法語:Musée du Louvre***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歷史博物館之首。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盧浮宮博物館,希望能幫到你。

  

  盧浮宮***法語:Musée du Louvre***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右岸***,原是法國的王宮,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后,現是盧浮宮博物 館,擁有的藝術收藏達3.5萬件,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2]

  盧浮宮是法國最大的王宮建築之一, 位於首都巴黎塞納河畔、巴黎歌劇院廣場南側。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決定在原城堡的基礎上建造新的王宮,此後經過9位君主不斷擴建,歷時300餘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巨集偉輝煌的宮殿建築群。[1]

  盧浮宮位於巴黎市中心,是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該宮始建於1204年,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它的整體建築呈“U”形,佔地面積為24公頃,建築物佔地面積為4.8公頃。盧浮宮共分希臘羅馬藝術館、埃及藝術館、東方藝術館、繪畫館、雕刻館和裝飾藝術館6個部分,其中最著名的是鎮宮三寶“愛神維納斯”、“勝利女神尼卡”和“蒙娜麗莎”。更有大量希臘、羅馬、埃及及東方的古董,還有法國、義大利的遠古遺物,陳列面積5.5萬平方米。盧浮宮正門***處的透明金字塔建築是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的傑作。

  博物館收藏目錄上記載的藝術品數量已達400000件,分為許多 的門類品種,從古代埃及、希臘、埃特魯里亞、羅馬的藝術品,到東方各國的藝術品,有從中世紀到現代的雕塑作品,還有數量驚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繪畫精品等等。迄今為止,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

  盧浮宮博物館展館介紹

  據統計,盧浮宮宮殿共收藏有40多萬件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珍包。法國人將這些藝術珍品根據其來源地和種類分別在六大展館中展出,即東方藝術館、古希臘及古羅馬藝術館、古埃及藝術館、珍寶館、繪畫館及雕塑館。其中繪畫館展品最多,佔地面積最大。盧浮宮區有198個展覽大廳,最大的大廳長205米。用一天兩天的時間根本無法欣賞全部的稀世珍品。

  盧浮宮館藏雖豐,但慕名而來的觀眾卻難窺廬山真面目。因為它的6個展館僅在星期一、三兩天基本全部開放,其餘4天輪流開放,星期日只開一半。而且展品僅佔全部館藏的1/3。如僅它的藏畫就有15000件,但平時用以出展的不過2000多幅,因此有幸目睹盧浮宮全部珍藏的人寥寥無幾。置身於40萬件藝術珍品的包圍之中,無論是誰都會面對藝術本身或隱含其中的歷史的情緒的沉積浮想聯翩──盧浮宮的魅力也正在於此。

  東方藝術館

  東方藝術館建於1881年,共有24個展廳,3500件展品。這些展品主要來自西亞和北非地區,包括敘利亞、黎巴嫩、巴基斯坦、伊朗等國。這些展品出自十分久遠的年代,如公元前2500年的雕像、公元前2270年的石刻、公元前2000年燒製的泥像等。其中帶翅膀的牛身人面雄偉雕像***公元前8世紀***最為有名,曾在杜爾·沙魯金***現為伊拉克赫爾沙巴德***守衛過亞述國王薩爾貢二世的宮殿大門。這些巨大的牛身人面像來到法國經歷過一段曲折的歷史。1843年,法國人保羅-埃米爾·博塔發現了這些雕像,冒著各種危險將它們運到巴黎。其中兩個雕像於1847年陳列在盧浮宮內的世界上第一個亞述博物館中,第三個雕像在淺鹽湖的船舶失事中倖免於難,於1856年運到巴黎。第四個雕像則沉入湖底,是用石膏塑像替代的,第五個雕像是惟一的一頭頭部轉向參觀者的公牛。在“東方古文博物館”第四廳,陳列著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該法典出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巴比倫,共282條,以鍥形文字刻在一塊黑色玄武岩上。玄武岩高2.5米,中部為282條法令全文,上部的人物像是坐著的司法之神向站著的漢謨拉比國王親授法律,國王則右手致答謝,以示對神授的法律表示尊敬。

  古代古埃及文物館

  古埃及藝術館建立於1826年,早於東方藝術館,共有23個展廳,收藏珍貴文物達350件。這些文物包括古代尼羅河西岸居民使用的服飾、裝飾物、玩具、樂器等。這裡還有古埃及神廟的斷牆、基門、木乃伊和公元前2600年的人頭塑像等。

  古希臘與古羅馬藝術館

  古希臘與古羅馬藝術館大約在1800年向公眾展出,其藏品約有7000餘件。古希臘與古羅馬藝術館的藏品以法國王室的收藏品為基礎。拿破崙率領的法軍在義大利獲勝後,劫獲了許多義大利的古代藝術品,將之運回法國充實盧浮宮。後來,法國又從各方面不斷豐富裡面的收藏品。雕塑在該館內佔有主導的地位,雕塑品包括大理石、銅、象牙等。在古希臘和古羅馬藝術館中,有兩件備受世人讚美的最矚目的不朽作品,一是“薩姆特拉斯的勝利女神”,二是愛神“維納斯”。

  “薩姆特拉斯的勝利女神”創作於公元前3世紀,高3.28米,站在一座石墩上,是座無頭無手的雕像,1863年從薩姆特拉斯島的神廟廢墟中發掘出來。該雕像儘管已失去了手和頭,但看得出她正迎風展翅,昂首挺胸,向世人宣告一場戰爭的勝利。根據研究,這是雕塑家為紀念希臘羅地島的一場勝利海戰而製作的。勝利女神迎風微微前傾身軀,健美的胸部披著薄薄的長袍,體魄健壯而又不失輕靈,富有質感。女神雖然失去了頭部和雙臂,但在人們的眼裡它仍是完整完美的。至今,勝利女神每天受到成千上萬人的瞻仰,成為已知雕像中表現熱情奔放與動態的最完美的作品。“維納斯”對於人們來說更加熟悉了。她身高2.02米,創作於公元2世紀。她是希臘的美神,不知傾倒了多少崇拜者,她的周圍每天擠滿了觀眾。她半裸著身軀,極為端莊、自然,被認為是表現女性美的最傑出的作品。

  維納斯

  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愛與美神,也是象徵豐饒多產的女神。在古希臘神話中,稱為阿佛洛狄忒。阿佛洛狄忒是愛與美的女神。羅馬神話中稱維納斯。她掌管人類愛情、婚姻、生育以至一切動植物的生長繁殖。生於海中,以美麗著稱。傳說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誕生,在三位時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來到奧林匹斯山,眾神被其美麗容貌所吸引,紛紛向她求愛。宙斯在遭其拒絕後,遂把她嫁給了醜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卻愛上了戰神阿瑞斯,並生下小愛神厄洛斯。後曾幫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臘最美的女人海倫。引起希臘人遠征特洛伊的十年戰爭。

  《斷臂維納斯》已經是世界家喻戶曉的青春美的女神雕像。大理石雕,高204釐米。相傳是古希臘亞歷山德羅斯於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雕刻的。其雕像於1820年2月發現於愛琴海的希臘米洛斯島一座古墓遺址旁,是一尊手臂殘缺的大理石雕塑。為半裸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勻稱,衣衫滑落至髖部,右臂殘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線美,顯得端莊而嫵媚。法國重金收買後陳列在盧浮宮特闢的專門展室中,以其絕世魅力震動了世界,從此,“斷臂維納斯”就著稱於世,成為愛與美的象徵。

  “維納斯”能收藏在盧浮宮是很偶然的。1820年,希臘愛琴海米洛島上的一位農民在挖土時發現了一尊美神。訊息傳出,正好有一艘法國軍艦泊在米洛港,艦長得知訊息後立即趕到現場,想買下,卻沒有現金。結果,“維納斯”被一位希臘商人買下,並準備運往君士坦丁堡。眼見寶物就要失去,法國人不甘心,立即驅艦前去阻攔。雙方發生了混戰,結果使珍品遭到損壞,雕像的雙臂被打碎。雙方爭執不下,後由米洛地方當局出面解決,由法國人用錢買下雕像,貢獻給法國國王。就這樣,“維納斯”被運到法國,在當時立即引起轟動。

  女神的形象表現出古典希臘女性的典型特徵:橢圓的臉,筆直的鼻樑,豐滿的前額,稍翹的嘴角,潤滑的下巴。神情端莊、嫻靜、凝重,體形修長,左腿微曲,顯露了曲線的起伏節奏。她豐滿而聖潔,柔媚而單純,優雅而高貴,充溢著青春與生命的意趣,這是靈與肉的完美統一,是愛與美的和諧圓融,是神與人的自然合一,構成了人體美的宇宙,是人類追求女性美的理想化標誌。法國雕塑大師羅丹讚歎說:“這簡直是真的肌肉,撫摸她可以感到體溫的!”

  勝利女神

  勝利女神的頭和手臂都已丟失,但仍被認為是古希臘雕塑的傑作,不論從哪個角度,觀賞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勝利女神展翅欲飛的雄姿。她上身略向前傾,那健壯豐腴、姿態優美的身軀,高高飛揚的雄健而碩大的羽翼,都充分體現出了勝利者的雄姿和歡呼凱旋的激情。海風似乎正從她的正面吹過來,薄薄的衣衫隱隱顯露出女神那豐滿而富有彈性的身軀,衣裙的質感和衣褶紋路的雕刻令人歎為觀止。向後飄揚的衣角和展開的雙翅構成了極其流暢的線條,腿和雙翼的波浪線則構成一個鈍角三角形,加強了前進的姿勢。

  繪畫館

  盧浮宮繪畫館所收藏的繪畫之全、之珍貴是世界上各藝術館不能比擬的。繪畫館共有35個展廳,2200多件展品,其中三分之二是法國畫家的作品,三分之一來自外國畫家,14~19世紀的各種畫派的作品均有展出。比較傑出的作品有:富凱的《查理七世像》***15世紀***達·芬奇的《巖間聖母》***16世紀***拉斐爾的《美麗的園丁》***16世紀***勒南的《農家》***17世紀***裡戈的《國王路易十四像》***18世紀***路易·達維德的《拿破崙一世在巴黎聖母院加冕大典》***19世紀***德拉克魯瓦的《肖邦像》***19世紀***安格爾的《土耳其浴室》***19世紀***等。

  蒙娜麗莎

  所有繪畫作品中,最為傑出、最受人矚目的自然是達·芬奇在1503年完成的不朽傑作《蒙娜麗莎》。《蒙娜麗莎》被置放在盧浮宮二樓中間的一個大廳中,外面用玻璃罩著,顯然是特別的保護。玻璃罩周圍射出的柔和的燈光,足以使觀眾看清畫面的各個細節。《蒙娜麗莎》又稱《永恆的微笑》,被認為是西歐畫史上首幅側重心理描寫的作品。它代表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盡致地發揮了畫家那奇特的煙霧狀“空氣透視”般的筆法。畫家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對於畫像面容中眼角脣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係,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祕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神祕的微笑”。更奇妙的在於,在這幅名畫之前,不論你從哪個角度看,她那溫和的目光總是微笑地注視著你,生動異常,彷彿她就在你身邊。

  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卡羅·佩德雷蒂認為,蒙娜麗莎身後的背景是義大利中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諾橋附近的景色。佩德雷蒂的證據是,達·芬奇出生在距阿雷佐約100公里的芬奇鎮,並曾經在阿雷佐生活過,這一地區的原始景觀與《蒙娜麗莎》的背景幾乎完全一樣,因此,達·芬奇很有可能採用這一地區的田園景色作為《蒙娜麗莎》的背景。當佩德雷蒂的這一觀點在達·芬奇繪畫國際研討會上宣佈後,許多美術史專家都對他的研究結果表示肯定。

  雕塑館

  雕像館成立於1817年,共有展廳27個, 展品1000多件,多為表現宗教題材的作品,部分為表現人體和動物的作品。在這裡可以看到著色髹金的木刻《基督受難頭像》、《十字架上的耶穌》、《聖母與天使》、義大利的雕塑《聖母與孩童》、17世紀的《童年時期的路易十四》,18世紀的名人像《伏爾泰》,19世紀的群塑《舞蹈》等。

 

  盧浮宮博物館的人還:

1.巴黎盧浮宮導遊詞3篇

2.世界四大博物館

3.盧浮宮閱讀題答案

4.世界上最大博物館

5.世界三大博物館介紹

6.特列恰科夫美術博物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