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最擔心的對手是誰

  導語: 蔣介石最擔心的對手是左派廖仲愷。此人出生在美國,深得孫中山信任,在當時既是蘇聯顧問鮑羅廷的親密夥伴,又是右派胡漢民的密友,同時宋慶齡也對他評價很高,可以說在當時的黨內人人都喜歡他。

  在遺囑中孫中山把自己的藏書、檔案、個人用品及上海莫里哀路的房子都交給宋慶齡,而這也是他一生奮鬥所留下的所有個人財物。

  隨後孫中山在兩個檔案上都簽了字。病弱體虛的他在簽字時,還不得不由宋慶齡扶著他的手。

  與此同時,在廣州也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悼念活動。當時擔任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面色沉痛地向全校師生宣讀了孫先生在北京逝世的訊息。他的悲痛是發自內心的,沒有孫中山賞識和提攜,就沒有他蔣介石的今天。孫中山的死,對於雄心勃勃想在國民黨內往上爬的他無疑是一個沉重打擊。現在自己最大的靠山倒了,一切的政治前程和命運,還有對宋美齡的追求,都只能靠自己了。他深知孫夫人宋慶齡對自己的印象不佳,宋美齡自己也一直沒有允婚之意,一時心情很壞。


蔣介石

  不過蔣介石畢竟也算是人中之傑,對於爭權奪利的政治鬥爭有著超強的靈敏和強烈的信心,他馬上冷靜地分析了自己的處境和廣州的形勢,決定了不再依附別人,利用自己掌握廣州政府軍隊的有利條件,積極爭取成為國民黨的高層實權人物。只要做到了這一步,宋慶齡再要反對他和宋美齡的婚事也就不足為慮了。江山既得,還怕美人難求嗎?

  當時孫中山逝世後國民黨內面臨著權力、繼承人的分配和激烈競爭。在大多數旁觀者看來,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脫穎而出,成為孫中山繼承人的可能性並不大,因為他在黨內的資歷不夠,有許多人跟隨孫中山時間比他長,名聲比他大。但是蔣介石相信手腕和心計,最重要的是軍隊和財力。他迅速和交往密切的上海青幫大佬杜月笙聯絡,準備由他出錢出力,一起圖謀大事。

  蔣介石盤算目前黨內的形勢,公開而強有力的繼承權競爭者有3個:左派廖仲愷、右派胡漢民和中間派汪精衛。汪精衛在孫中山逝世的時候一直在北京跟隨,在黨內的聲望頗高,當時的呼聲也最高,但蔣介石認為此人優柔寡斷,又素來沒有軍隊支援,缺少雄厚的力量基礎,最多隻能是當一箇中間派的折中人物,一個臨時性的領導。

  胡漢民是強硬的右派,他早年就跟隨孫中山,資歷和能力都很強,但也沒有軍隊背景,加上和汪精衛是死對頭,互相瞧不起對方,估計兩人的力量會互相抵消,誰也當不了最後的勝者。

  蔣介石最擔心的對手是左派廖仲愷。此人出生在美國,深得孫中山信任,在當時既是蘇聯顧問鮑羅廷的親密夥伴,又是右派胡漢民的密友,同時宋慶齡也對他評價很高,可以說在當時的黨內人人都喜歡他。如果不出意外,孫中山的繼承人將會是他。

  孫中山逝世後不久,廣州就發生了楊、劉的軍閥叛亂,鮑羅廷也被迫逃到黃埔。這給了蔣介石表現的機會,他和廖仲愷聯手進行了反擊,很快奪回了廣州。在兩天兩夜的戰鬥中俘敵萬人,繳獲大量武器裝備,他的威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廣州局勢***下來後,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馬上開會決定孫中山的繼承人選。會議上爭吵激烈,誰也不肯相讓,最後只好搞了個大妥協,決定不搞個人繼承,國民革命政府由左、中、右三派聯合領導,也就是廖仲愷、汪精衛、胡漢民3人的聯合領導。胡漢民被任命為外交部長,汪精衛算是擔任代理主席,但只是一個形式上的頭銜,政府的主要控制權仍然掌握在廖仲愷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