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顥的相關軼事介紹
崔顥***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唐代詩人。唐開元年間進士,官至太僕寺丞,天寶中為司勳員外郎。最為人稱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據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讚歎。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黃鶴樓》名揚天下。憑藉這一首詩,崔顥本可以知名度很高,但為什麼歷代對他的記述不多呢?有些材料甚至連他的生年都存有疑問,而寫成***704?—754年***。我查了一下舊版《辭源》,關於崔顥的註釋,除了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外,僅有“唐詩人,有文無行。終司勳員外郎……”句。怎麼個無行?並無記載。崔顥跌宕一生,一輩子只混了個太僕寺丞、司勳員外郎—— 一個不起眼的官,越發使人想探問個究竟。後來我終於從一些典籍中找到了一些說法:一曰崔顥早期作詩“多寫閨情,流於浮豔”,再曰“娶妻唯擇美者,俄又棄之,凡四五娶”。作詩流於浮豔,固然都不好,甚至很惡劣。但我們不能只看他的早期作品,還應該看發展、看後期、看他有沒有轉變。至於娶妻唯擇美者,不應視作惡跡。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誰又不愛美呢?“俄又棄之”呢?可稱為其惡跡昭彰之體現,雖有多人為其辯解,可結合前後文,非美不娶,娶而棄之,樂此不疲,實乃始亂終棄之衣冠禽獸也!但崔顥的惡行和它的文章、詩歌,是兩碼事,我們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一切。依我看,造成對他印象不好的主要原因,倒很可能是崔顥“少年狂傲,縱情迷性,歧視女人”害了他,相傳李邕***唐北海太守,故人稱李北海。道德文章、名重一時***聞崔顥詩名,虛舍邀之,顥至獻詩,首章曰“十五嫁王昌”,邕曰:“小兒無禮,不予接而去。”我們還是來看看崔顥這首獻詩是怎樣寫的吧!《王家少婦》***有人題作《古意》***如下:“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畫堂。自矜年正少,復倚婿為郎。舞愛前溪綠,歌憐子夜長。閒時鬥百草,度日不成妝。”就是這樣一首寫閨房樂的詩,惹惱了方正君子的李邕,不予接而去。真正讓人為崔顥的缺乏忠貞人性而感到惋惜。正是因為得不到有力人士的推介,崔顥在得中進士以後,也只好遠離京城長安而浪跡江湖。20年中他足跡遍及大江南北,自淮楚而至武昌、而河東,最後還到了東北。估計他這20年是放了外官,或者跟隨外官作幕僚,最後才回到長安,做了京官,結束了風塵之苦。可是崔顥這20年的漫遊,特別是他的東北邊塞之行,雖然品行未改,依然風流成性,狎侮女人,薄情寡義,但也可以說是件大好事,從此他的詩風大為轉變,變得雄渾奔放。其邊塞詩,歌頌戍邊將士的勇猛,抒發他們報國赴難的豪情壯志,熱情洋溢,風骨凜然,讓人刮目相看。試舉一例《古遊俠呈軍中諸將》:“少年負膽氣,好勇復知機。仗劍出門去,孤城逢合圍。殺人遼水上,走馬漁陽歸。錯落金鎖甲,蒙茸貂鼠衣。還家且行獵,弓矢速如飛。地回鷹犬疾,草深狐兔肥。腰間帶兩綬,轉眄生光輝。顧謂今日戰,何如隨建威。”
再如《遼西作》:燕郊芳歲晚,殘雪凍邊城。四月青草合,遼陽春水生。胡人正牧馬,漢將日徵兵。露重寶刀溼,沙虛金鼓鳴。寒衣著已盡,春服與誰成。寄語洛陽使,為傳邊塞情。
《河嶽英靈集》的編者殷幡說崔顥“晚節忽變常體,風骨凜然,一窺塞垣,說盡戎旅”。可是有些人還是隻看他的早期作品,並結合他一生的惡行,對其文筆一錘定音,再無改變,這實在是很不恰當的。
黃鶴樓崔顥
原文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譯文
傳說仙人早已駕鶴西去,此地只剩一座千古名樓。
黃鶴離去再也不會回頭,只有白雲千年依舊漂浮。
天色晴朗漢陽平川草木蔥蘢;微風輕拂鸚鵡洲頭青草茂盛。
夕照之中何處才是我的故鄉?無盡長江煙波浩渺使人頓起淡淡鄉愁。
《黃鶴樓》是唐代詩人崔顥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被選入《唐詩三百首》。此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弔古懷鄉之佳作。前四句寫登臨懷古,後四句寫站在黃鶴樓上的所見所思。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這首詩在當時就很有名,傳說李白登黃鶴樓,有人請李白題詩,他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羽《滄浪詩話》評:“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