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麼要建銅雀臺

  ?建銅雀臺與大喬小喬有關係嗎?下面小編就告訴大家,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

  我們都知道銅雀臺,銅雀臺是曹操建造的,傳說,曹操久聞江東喬公有二女,於是發誓要得二喬,以享晚年。為此,曹操修建了銅雀臺為鎖二喬。那麼,事實上真是如此嗎?曹操為何要建造銅雀臺?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此詩只是一種假設,東風終與周郎便,所以三國時期的大美女大喬小喬。並沒有被曹操鎖於銅雀臺中。事實上,小喬與曹操素未謀面,也沒有什麼實際瓜葛,純屬莫須有的關係,而儘管如此,他們依然有生動的故事。

  “江東有二喬,河北甄芙巧”,三國時期最著名的美女有三名,大、小喬和甄洛。二喬到底有多美呢,史書所載極為吝嗇。《三國志》說“皆國色也”,《江表傳》說“貌流離”***光彩煥發***。總之是國色天香的大美女,而具體容貌只能靠後人憑空想象了。

  二喬的父親喬公,本在漢獻帝的手下做官,當時的漢朝早已名存實亡。喪妻後的喬公辭官歸鄉,帶著大小喬隱居於安徽皖城。

  孫策娶了大喬,周瑜娶了小喬

  建安四年,東吳的孫策和周瑜帶著軍隊攻下皖城。江東二喬的美名早已是家喻戶曉,孫策和周瑜二人在打了勝仗之後,雙雙抱得美人歸。孫策娶了大喬,周瑜娶了小喬。孫策和周瑜二人在打了勝仗之後,雙雙抱得美人歸“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當年,孫策和周瑜都是25歲,而大喬十八,小喬十六,都是青春年少。這兩段婚姻看起來無限光彩,美人配英雄,花好月圓。孫策曾說:“橋公二女雖流離,得吾二人作婿,亦足為歡。”***《江表傳》***

  杜牧不是唯一把二喬與曹操擱一塊想象的人,羅貫中也是其一,而且他還把諸葛亮也扯上了。

  《三國演義》描寫了那段諸葛亮擺平周瑜,實現孫劉聯盟的場景。諸葛亮說:“亮居隆中時,即聞操於漳河新造一臺,名日銅雀,極其壯麗:廣選天下美女,以實其中。操本好色之徒,久聞江東喬公有二女,長日大喬,次日小喬。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操曾發誓曰:‘吾一願掃平四海,以成帝業:一願得江東二喬,置之銅雀臺,以樂晚年,雖死無恨矣。’今雖引百萬之眾,虎視江南,其實為此二女也。”

  怕周瑜不信,諸葛亮又添油加醋說:“曹操的兒子曹植曾奉曹操的命令作《銅雀臺賦》,文中寫道‘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

  周瑜聽了此話簡直肺都氣炸了,當下決定聯手劉備,向曹操開戰。其實《銅雀臺賦》中的“二喬”通“二橋”,指的就是兩座橋,諸葛亮耍了個小聰明,硬是生生地把曹操和江東二喬扯一塊了。

  “既生瑜,何生亮”,在與諸葛亮的較量中。周瑜永遠都處於下風,而只有在一件事情上他徹底地贏了。那就是,諸葛亮娶了世界上最醜的女人,而周瑜卻娶了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很有可能,諸葛亮暗地裡也對周瑜嫉妒得要命。

  其實,諸葛亮也並非全是瞎掰,曹操的確好色,妻妾如雲,而銅雀臺正是他的美女集中營。

  曹操的確好色,妻妾如雲,而銅雀臺正是他的美女集中營

  建安十五年,曹操建銅雀臺,據說每間房裡都有一個絕色美女。在臨死時,曹操還遺令美女每逢初一、十五要在銅雀臺上對著他的陵墓唱歌。

  而以大小喬在當時的名氣,他豈有不思慕的道理?若曹操攻佔了吳地,那定是“銅雀春深鎖二喬”.

  然而從歷史的記載中來看,所謂“諸葛亮智激周瑜”的情節只是虛構罷了,那麼,有關“二喬”和銅雀臺的關係也就更經不起推敲了。

  歷史的真相,我們後人只能通過一些書籍記載中一探究竟,但是書籍記載是否有誤,這就不得而知了。

  銅雀臺簡介:

  銅雀臺位於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城西南18公里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裡古稱鄴,古鄴城始建於春秋齊桓公時,三國時期,曹操擊敗袁紹後營建鄴都,修建了銅雀、金虎、冰井三臺,即史書中之"鄴三臺",是建安文學的發祥地,臺高10丈,有屋百餘間,因歷代名人題詠甚多而名。

  臨漳古稱鄴,西晉為避愍帝司馬鄴諱,將鄴城易名"臨漳",因北臨漳河而得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鄴城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居中國北方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長達四個世紀之久,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使臨漳享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譽。

  曹操消滅袁氏兄弟後,夜宿鄴城,半夜見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銅雀一隻,荀攸言昔舜母夢見玉雀入懷而生舜。今得銅雀,亦吉祥之兆也,曹操大喜,於是決意建銅雀臺於漳水之上,以彰顯其平定四海之功。

  銅雀臺在哪裡?在史書裡,在漢賦、唐詩、宋詞裡,在電視劇《三國演義》裡,都出現過。這就是今邯鄲市轄的臨漳縣城西17公里的"古鄴城遺址保護區"內的三臺村西。

  銅雀臺位於河北臨漳縣境內,距縣城18公里。這裡古稱鄴,古鄴城始建於春秋齊桓公時,在三國時期,曹操擊敗袁紹後營建鄴都,修建了銅雀、金虎、冰井三臺。銅雀臺到明代末年已基本被毀,地面上只留下臺基一角。據文物保護部門介紹,到此訪古的遊客不斷增多,臨漳縣準備以曹魏時期三臺原貌為版本,動工重建銅雀臺等鄴城三臺。一總投資7562萬元的專案已經有關部門批准。按照規劃,除了重建三臺,還將建設三臺文物展覽館、鄴城模型和銅雀臺文化公園。

  中國古代的臺式建築始於周,成長於春秋、戰國,至秦漢日趨完美。曹操在鄴城建三臺、特別是銅雀臺,是我國古代臺式建築的傑作。銅雀臺初建於建安十五年***210年***,後趙、東魏、北齊屢有擴建。這是以鄴北城城牆為基礎而建的大型臺式建築。當時共建有三臺,前為金鳳台、中為銅雀臺、後為冰井臺。歷史上的銅雀臺到底是什麼模樣?我想或許與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摸樣差不多。據史書載,銅雀臺最盛時臺高十丈,臺上又建五層樓,離地共27丈。按漢制一尺合市尺七寸算,也高達63米。在樓頂又置銅雀高一丈五,舒翼若飛,神態逼真。在臺下引漳河水經暗道穿銅雀臺流入玄武池,用以操練水軍,可以想見景象之盛。

  2012年11月8日,河北臨漳縣鄴城博物館和銅雀三臺遺址公園被河北省科學技術廳認定為河北省第三批省級科普基地。這是邯鄲惟一入選的縣區,也是該縣繼鄴城遺址產業園榮獲2012年河北省"十大文化產業專案"之後獲得的又一殊榮。銅雀三臺遺址公園於2011年成功榮膺國家AAA級景區,是人們瞭解曹魏歷史的代表性場所。公園內現有金鳳台遺址、銅雀臺遺址、文昌閣、碑廊和曹操轉軍洞、曹操塑像、文物陳列館、建安七子館、鄴城及遺址現狀展示館等,生動直觀的展示了鄴城文化的魅力,遊客能在遊覽中愉悅的接受科普旅遊知識。

  銅雀臺,達到了中華國古代臺式建築的頂峰。銅雀臺初建於建安十五年***210年***,十六國後趙石虎時,在曹魏銅雀臺原有十丈高的基礎上又增加二丈,並於其上建五層樓,高十五丈,共去地二十七丈。窗戶都用銅籠罩裝飾,日初出時,流光照耀。又作銅雀於樓頂,高一丈五尺,舒翼若飛。《中記》記載。

  北齊天保九年***558年***,徵發工匠三十萬,大修三臺。整修後,銅雀臺一度改名為"金鳳台"。到唐代,又恢復了舊名"銅雀臺"。元末,銅雀臺被漳水沖毀一角,周圍尚有一百六十餘步,高五丈,上建永寧寺。

  明朝中期,三臺還存在。明末,銅雀臺大半被漳水衝沒。如今的銅雀臺,在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後面,只剩下一掊不足十米高的夯土堆,在其前方的金鳳台也只有不足二十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