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成語故事

  漢語成語是漢語詞彙寶庫中的精華,它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小編這裡為大家帶來了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成語故事的成語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成語意思:

  城門失火,大家都到護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魚也死了。比喻無辜被連累而遭受災禍。殃,災禍;池,護城河。

  :

  傳說,有個地方,城門下面有個池塘,一群魚兒在裡邊快樂地遊著。突然,城門著了火,一條魚兒看見了大叫說:“不好了,城門失火了,快跑吧!”但是其他魚兒都不以為然,認為城門失火,離池塘很遠,用不著大驚小怪。除了那條魚兒之外,其他魚都沒有逃走。這時,人們拿著裝水的東西來池塘取水救火。過一會,火被撲滅了,而池塘的水也被取幹了,滿池的魚都遭了殃。這就叫做“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北齊·杜弼《檄樑文》曰:“但恐楚國亡猿,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故事大概如下:

  南北朝時,北方的東魏有一員大將,叫侯景,坐鎮河南,擁有十萬軍隊。因為與大丞相高歡之子高澄不和,在東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背叛東魏,投降西魏。高澄指派韓軌討伐侯景,侯景擔心與西魏的聯絡被切斷,又轉身向南方的樑朝投降。

  樑朝許多大臣認為侯景反覆無常,千萬不能接受他的投降,而損害了與東魏的友好關係。但是垂垂老矣的梁武帝卻認為這是統一國家的徵兆,便不顧群臣反對,接受了侯景的投降,還封他為河南王。

  同年八月,梁武帝派蕭淵明率領軍隊討伐東魏。九月,蕭淵明的軍隊逼近彭城***今江蘇徐州***。十一月,高澄指派高嶽和慕容紹宗率軍救援彭城,派杜弼擔任救援大軍的軍司。慕容紹宗用誘敵之計,引誘蕭淵明深入追擊,然後以伏兵夾擊,活捉蕭淵明,樑軍傷亡逃走的有數萬人。

  大勝之後,軍司杜弼寫了一篇給樑朝的檄文。文中說:“東魏皇帝和大丞相有心平息戰爭,所以多年和南朝通好。如今逆臣侯景生了背叛之心,先投靠西魏,後又說盡好話投靠樑朝,企圖容身。而樑朝君臣竟然幸災樂禍,忘了道義,連結奸人,斷絕了與鄰邦的友好關係。侯景這樣的卑鄙小人,一有機會還會興風作浪。怕只怕楚國的猴子逃亡,災禍延及林中樹木,宋國城門失火,連累池中魚兒遭殃,將來會無辜地使長江淮河流域、荊州揚州一帶的官員百姓遭受戰爭之苦……”

  後來,正如杜弼文中所說,公元548年,侯景發動叛亂,由此導致樑朝多年政局動盪,人民飽受戰亂之苦。

  ——《檄樑文》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成語點撥: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火——水——魚是有聯絡的,池塘的水能滅城門的火,這是直接聯絡,魚兒與城門失火則是間接聯絡,它是通過池水這個中間環節而發生聯絡的。比喻無端受禍。